□ 高金争
绿化沙漠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沙漠治理也是世界级的难题。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和甘肃省中部边境的腾格里沙漠是我国第四大沙漠。在这个终年降水稀少、盛行西南风的不毛之地植树造林,难度可想而知。对于常年在这里生活的人来说,无水植树无疑是痴人说梦,就连许多治沙界的专业人士也对此持有怀疑态度。可田新明硬是用30余年时间的探索,在沙漠上实现了无水植树。
谈及无水植树的原理,田新明表示:“无水植树不代表植物生长过程中真的不需要水,而我要做的,是在极度干旱的地区,不让沙漠的地下水分蒸发流失。在具体实施中,用两个塑料袋分别装入一定量的沙子,封口后平行放在树干两侧,就像给植物搭了一个智能塑料大棚。白天温度升高,塑料袋遇热膨胀互相挤紧,保护根部水分不被蒸发;夜晚气温降低,塑料袋遇冷收缩,袋间缝隙变大且形成坡度,使空气中的冷凝水下渗,保持沙地湿度。”田新明研制的这种无水植树塑料袋,耐高温、抗风沙、透气性强还能吸水,不会破裂也不能降解,9年后收集起来重新涂塑,还能再使用。目前,田新明已为其申请了国家专利。
其实,在田新明之前,世界各国已探索了无数种沙漠绿化的方法,但都没有打破缺水的魔咒。树木要存活成长,单靠人工浇灌无以为继,投入巨大,见效甚微。1991年,17岁的田新明误打误撞,加入了沙漠植树的队伍。久而久之,他发现前一年栽下的树,虽然浇足了水,来年再看,几乎全军覆没。但倔强的田新明不甘心,树木种了便死,死了又种,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终于在失败中摸索到规律。
2017年,我国最大的治沙企业亿利集团听闻田新明的事迹后,被他的勇气和执着打动,带着试试看的态度,指定一片沙地让他做实验。3年过去了,实验很成功。如今双方已展开合作,亿利集团准备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治沙项目中运用这项技术。田新明的沙漠无水植树技术,破解了沙漠植树成活率低的世界性难题,大大降低了传统沙漠植树成本,提升了沙漠治理的效率和效果。来自卡塔尔的官方代表当机立断,与他签订了合作协议。
从17岁到49岁,田新明用30余年的时间,终于找到了克服沙漠严酷环境的密钥,发明了沙漠无水植树技术。未来,沙漠无水植树技术将进一步走出国门——世界上的沙漠那么多,都在等着田新明去播种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