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林强 文/图
《孟子》中有句千古名言:“人皆可以为尧舜。”这句话激励着人们只要心存善念,奋力攀登,都能有所成就,赢得世人尊重。中建八局基础设施事业部总工程师马明磊就是这样一位坚定的攀登者,他视岗位如生命、把事业当信仰,用实绩诠释作为,为年青一代如何“做最好的自己”发挥出榜样效应。
匠心筑梦 创新引领
作为中建八局引进的第一批博士生人才,马明磊扎实继承并充分发扬了“敢想、敢拼、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2012年毕业后,马明磊进入中建八局技术中心(现中建八局工程研究院),先后参与了天津周大福、重庆来福士、吉图珲客专、瑞九高铁等八局重点房建、基建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他为瑞九高铁新长河及转体桥提供了系统性的施工计算;为天津周大福超高层项目提供了临界稳定施工层数及基坑施工计算,并自主开发了“侧向稳定与欧拉稳定计算程序”;为吉图珲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提出了大漂石软基处治方案,创造性地提出了“新型强夯置换法施工处理技术”。
“饱满的精神状态,严谨的工作作风,精湛的业务水平。”这是中建八局副总工程师、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专家王桂玲对他的评价。
2017年4月,中建八局工会批准成立了“马明磊建筑科技创新工作室”。马明磊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充分彰显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并取得了多项行业、企业前沿成果。其中,“桥梁深基础水下冰层爆破技术”获评中建总公司“高寒地区冬季施工新方法”;“严寒地区山岭隧道防水保温施工工法”解决了冻融循环条件下复杂山岭隧道的防水保温问题;“FRP筋增强海工结构创新提升工法”解决了海港码头在盐雾、海水侵蚀界面下的混凝土高耐久性提升问题,并获得“山东省优秀工法奖”;“矿坑内复杂环境条件下塔吊超长距离柔性附着施工工法”解决了矿坑复杂环境下塔吊附着问题;“仿唐寺庙大跨屋檐简易斗拱古建筑装饰施工工法”解决了高难度斗拱技术在现代仿古建筑中的装饰技术问题。
2018年8月,中建八局工会批准成立了“马明磊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工作室”,并由上海总工会授名“2020年上海市职工创新工作室”。作为工作室带头人,马明磊带领团队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转型方面再建新功,牵头研发了多项基础设施关键技术。其中,“济青高铁单双线多梁型集中制运架施工成套技术”解决了高铁多梁型集中制、运、架施工难题,并获得“局科技进步成果奖一等奖”;“近海滩涂区域吹砂成陆施工技术”填补了中建八局近海滩“吹砂成陆”的工艺空白,并获得“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中建八局一代轻轨自变跨VSBM架梁机”成功在广西柳州轻轨项目运用,实现了在城市主干道场地受限下轻轨梁的快速架设与精准调平;“中建八局一代IABM智能装配造桥机”成功在绍兴越东路北延项目运用,其在传统架桥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提升,实现了城市装配式桥梁的快速智能架设。
扎根项目 牢记使命
马明磊积极践行“科技研发基于现场实践,科研成果反哺项目生产”的工程科技辩证发展观,在技术中心工作的3年时间,他扎根基层、深入一线,先后挂职服务各局属重大项目,吉图珲高铁、南京牛首山、江苏大剧院等项目均实现了科技助推项目管理效能的目标。在济青高铁项目担任总工程师期间,马明磊试行了以EPC理念深入管理施工总承包项目的实践,成效显著。
“学以增干,勤以益智”,用感恩的心来做服务的工作,便不会感到倦怠和疲累。这是马明磊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在负责济青高铁项目期间,他忙碌的身影几乎随处可见,管现场、编方案、跑协调、搞科研……那段时间,马明磊经常是清晨6点钟起床,凌晨一两点才回到寝室休息。1个月内带领团队完成62项施工方案编制及危大方案评审工作,提出了“新型膺架法施工连续梁桥”施工技术,使工期提前了3个多月,成本节约了600余万元。
“精准推进工作,主动服务项目。”是马明磊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担任土木公司副总工程师和局基础设施事业部总工程师期间,他每月把2/3的时间用于项目技术服务,因为他始终坚守一个信条:“只有扎根项目,才能了解项目的实际需求和真正问题。”在他的身上,大家看到了新时代国企干部沉炼基层的优良作风和创新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
精心布局 实干兴企
马明磊作为中建八局基础设施事业部总工程师、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一直在思考“如何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近两年,他提出了多项特色管理制度,包括中建八局基础设施设计管理“9000评价制度”“1341设计专项策划制度”“2522履约督导管理制度”等,将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和管理实践创新三者高效融合,注重团队人才队伍培养,激励员工树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和工作理念。
每一项新制度的提出都离不开大量的实践基础。“1341设计专项策划制度”正是马明磊在服务49个项目的设计策划后总结形成的。通过“三个前置策划”以及“四个清单”,规范设计管理标准动作,助推项目进度、质量,成本与合同管理,为项目“高效履约、品质履约、价值履约”提供服务支撑。目前,该制度已覆盖了全局基础设施新中标项目。“2522履约督导管理制度”,是他在担任深圳市轨道交通项目履约督导组组长期间,通过研究项目“目标要素、管理要素、生产要素、社会要素、环境要素”五大要素相互平衡关系,两级企业机关对项目的强力支撑和引领服务,以及在项目五大职能体系的主观能动和高效协调的基础上,形成的“三阶段双线程”式的特色考核管理理念。该制度经过苏州金鸡湖隧道、董梁高速公路宁梁段、大塘至浦北高速公路等10多个大体量市政公路项目的实践和丰富,已能够广泛适应不同组织模式下的项目管理,成为有效促进项目内部高效运行、自我平衡的新型管理机制。
为响应“2020年基础设施专业会”具体要求,做好A类基础设施两化融合工作,马明磊带领工作小组,从顶层组织架构、管控授权清单、业务标准化流程、流程审批考核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梳理,以精简管理链条、科学授权和完善体系为导向,重点围绕项目履约管控,着力打造中建八局基础设施高效建造特色管理体系,制定了专业公司和主力(协同)公司两类组织架构模型,发布了《A类基础设施两化融合业务标准化业务流程库(v1.0)》。目前,中建一公司和二公司已参照组织架构模型组建基础设施事业部,同时A类基础设施两化融合的先行先试,也带领了全局房建板块的两化融合工作,为股份公司“136计划”打造数字建造一体化管控平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度衡量力 鹰击长空
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曾说:“青年人首先要树雄心,立大志;其次要度衡量力,决心为国家、人民作一个有用的人才;为此就要选择一个奋斗的目标来努力学习和实践。”
从进入中建八局到现在,马明磊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留下了属于奋斗者的足迹。他先后获得中建八局第四届科技论坛“优秀论文奖”、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建八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建八局“优秀共产党员标兵”、上海市政公路协会“领军人物”等荣誉。
新时期,中建八局董事长李永明赋予基础设施事业部“战略引领、市场拓展、体系管控、服务支撑”四大职能,并提出“将服务放大一倍”的重要指示。马明磊深入结合事业部优势特点,积极响应中建八局战略部署,重点聚焦A类基础设施,矢志做强技术支撑,站在新起点上再出发。为此,他提出全力推动构建覆盖科研装备研发、设计策划服务,优化设计、技术投标、质量创优、试验优化等14大板块142项细分领域的精准服务体系的发展目标,为中建八局基础设施板块高质量发展再造新引擎,为我国基础设施行业发展再树新标杆。
“青年之文明,乃奋斗之文明。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九载春华,马明磊不忘初心、只争朝夕,不羡鱼翔浅底、婉丽安平,但学鹰击长空、勇搏英勋,让人生价值在事业平台璀璨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