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也报道 《吉林省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方案(2021-2023年)》(以下简称《方案》)近日出台,提出未来三年完成77.58万亩农田防护林建设任务,筑起一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生态屏障。
农田防护林好似绿色长城,有效保护了沃土良田。据科学测定,农田林网可形成小气候,削弱风速23.5%~33.4%,增加湿度5%~18%,减少农作物倒伏率38.3%,延长无霜期10天~15天,使农作物增产10%以上。
《方案》提出,要集中采取恢复、新建、改造、更新模式,对吉林省生态脆弱区防护林网进行系统性补充、完善和提高。针对吉林省西部地区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实际,把西部作为吉林省造林绿化主战场,坚持“封造育、乔灌草、片带网”相结合,打造一批兼具生态功能和景观效益的防护林体系“样板”工程。
为切实守护好吉林黑土地,保障粮食稳产高产,《方案》明确吉林省农田防护林建设要把好的“五关”,即整地、苗木品种选择、栽植、责任主体落实和后期抚育管理,督促有关部门层层把关,有效修复完善防护林体系。同时,配套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八大工程,包括长白山森林植被恢复工程、防护林建设工程、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等,由东向西,在吉林建起一道道生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