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红涛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屋面雨水大规模利用一直是个难题,而城市里面如何解决绿化用水和雨水白白排放的问题,也一直缺乏规模可行的方案。上海墒抢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新近开发的屋面雨水利用技术,正使得屋面雨水大规模利用变成可能。
上海墒抢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主要从事环境治理业务,包括屋面雨水利用以降尘降温,打造兼具路沿石及地面排水功能的无尘道路以及为节能、节水和绿化提供技术支持。18年来,公司持续在研发投入上发力,在屋面雨水利用、无尘道路打造方面,拥有关键专利和技术,形成在市政工程基础建设领域的核心技术影响力。
近几年来,公司在传统技术精益求精的基础之上,结合国家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在其他新应用场景持续发力。为此,公司集合大量工程技术人员和雄厚的资本力量,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施工以及规划能力,在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屋面雨水利用技术,为各地政府和企业碳中和目标服务。
屋面雨水利用技术,可以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使屋面雨水的一半就地在环绕建筑物墙脚位置进行蒸发和植物蒸腾,这不仅利用了雨水进行绿化,还可以因为大量雨水的蒸发和植物蒸腾,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并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有实验数据说明,环绕建筑物外墙脚设置的绿化设施,其吸附PM10颗粒物的能力,是普通绿化面积的10倍。基于此,屋面雨水利用系统(利用雨水立管环建筑物墙脚设置的PM10颗粒物吸收设施)已经于2013年通过科技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和项目立项,并完成工艺技术准备,可以直接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
以1000万人口的城市为例,在工厂、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等地推广屋面雨水利用系统,每栋建筑沿墙脚线平均产生湿地面积70平方米,10万幢建筑物产生湿地植物面积700万平方米。对于半干旱地区,可以蒸发和蒸腾掉屋面降雨量的50%,雨水利用量1500万吨;吸热量8610亿千卡,相当于减少10亿度电的焦耳热量;吸收PM10颗粒物276,290千克,相当于7000万普通绿化面积的吸附量。其吸收了城市热量,减少了城市热岛效应,效益也最终落实在碳排放减少上面。
环境质量是决定经济高度的基础因素。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就可以直接进入发达经济体,反之,也没有任何一个发达经济体属于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的地区。据实验显示,孩童可以在空气质量指数为10的环境中玩耍3.5个小时而不嫌累,而在空气质量指数为75的环境中活动仅1个小时,就会感到疲劳。同理可以推论,一个产业工人在空气质量指数为10的环境中工作1个小时,其生产力相当于在空气质量指数为75的环境中工作3小时~4小时。如果仅仅从数字上看,这个逻辑似乎有些问题,但是如果从优美的环境促进人体长远健康及激发人的创造性来说,环境变好的确可以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的3倍~5倍。因此,促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首先应该靠环境质量的改善。
世界城市的格局是百年前专家学者根据当时的城市特征来设计和运营的,当时最大城市人口是100万,100年过去了,我国根据移动设备所统计出来的千万人口的城市数量已经达到30个。再按照百年前的道路标准进行建设,空气污染、城市内涝、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肯定不可避免。即使在美国这样空气质量较好的国家,纽约等大城市依然存在严重的空气污染、道路积水、城市内涝问题。
因此,就城市管理者而言,大规模采用上述技术,可以解决或部分解决雨水利用、城市热岛效应、道路积水、扬尘污染等问题。就上海墒抢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而言,也愿意将这门专利技术开发利用好,并向公众大范围推广,以实现天更蓝、水更绿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