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于保明
□ 任阿龙
在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主任龚明珠的案头,关于内蒙古优化营商环境的材料一直放在右手边最近的位置。“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我区要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的一件大事来抓;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强化责任落实,强化制度建设,强化监督考核,强化宣传引导,确保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全力以赴促进营商环境尽快好起来、持续优起来。”龚明珠表示。
近年来,内蒙古立足经济发展需求,着力精简审批手续、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全力创造招商引资优良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建章立制协同推进
优化营商环境,重在建章立制。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头绪多、任务重、牵扯面广,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应该提纲挈领、抓住重点。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深入分析世界银行和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广泛学习先进省市经验,结合内蒙古实际研究制定《内蒙古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方案针对市场主体营商环境诉求,以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用水、用气、登记财产、纳税等20个方面工作为重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全区营商环境实现较大幅度提升。
为全面掌握内蒙古营商环境总体情况,深入查找制约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发展的“梗阻”问题,内蒙古发改委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2020年度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估,提出下一步优化提升的意见建议,努力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优。
为强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协同推进力度,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建立营商环境部门联络员制度,协同推进各项举措落地落实;建立部门、盟市营商环境典型经验交流报送机制,及时将各地各部门成功做法传达给其他各地各部门复制推广。其中,“纳税”和“获得电力”典型经验被国家发改委纳入《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
当下,内蒙古正从思想上、体制机制上进行一系列深刻变革,走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优化营商环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今年2月,内蒙古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会议强调,要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更大力度和过硬举措扫除营商环境乱象、破除思想观念障碍、革除作风顽疾和腐败沉疴,坚决打好优化营商环境、净化政治生态整体攻坚战,为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强力引领和有力保障。
“放管服”改革显成效
“新建的100万件尿毒清颗粒生产线项目已经完成项目备案和环评预审,距离尿毒清颗粒单品销售额突破20亿元的‘小目标’更近了一步。”康臣药业(内蒙古)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负责人王桂霞说。
康臣药业是一家具有综合生产能力的现代化制药企业,主导产品尿毒清颗粒(无糖型)是我国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唯一国家级纯中药制剂。受疫情影响,康臣药业2020年1月~4月订单量减少,一度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境地。内蒙古税务部门通过发票比对数据、线上走访,了解到企业发展现状以及遇到的困难后,为其量身定制政策辅导方案,及时解疑释惑,用税惠政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康臣药业作为辖区内享受优惠政策的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仅“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一项,就能享受到约4000万元的税收减免优惠。据测算,2020年,该企业入库税款约为2.8亿元,同比增长18.89%。
呼伦贝尔一家会计咨询服务公司的刘芳说:“做企业代办已经3年时间了,以前来办理营业执照,要一大早过来排队。如果资料错误还要不断修改、反复递交,代办一家企业开业手续要耗半个月的时间。今年以来,情况完全变了:资料采用电子递交,在窗口停留时间仅10分钟,当天刻章,随即办结,无需费用。我为这一改革举措点赞!”
近年来,内蒙古以“放管服”改革为突破口,全面优化政务服务,进一步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内蒙古把“互联网+政务服务”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关键环节,着力搭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政务服务模式,使公共服务更加精准化、人性化、智能化。
线上,着力搭建“一网通办”总门户,从“分散入口”向“统一平台”转变。内蒙古政务服务局采取集中办公等方式,加快推进内蒙古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内蒙古本级33个部门的84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网上可办率由今年年初的32%提高到目前的88%。初步建成内蒙古统一事项库、统一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系统,梳理内蒙古政务服务事项2514项、电子证照296类,汇聚数据2020万余条,向国家推送信息1990万余条。内蒙古本级13个部门的22个政务服务业务系统完成统一身份认证对接,实现单点登录、多点互认。内蒙古政务服务门户网站改版运行,政务服务App“蒙速办”已接入社保、医保查询等38项应用服务,有效提升了政务服务普惠化、智慧化、便捷化水平。
线下,着力构建“一窗通办”总平台,从“找部门”向“找政府”转变。自2020年9月起,内蒙古本级30个厅局陆续入驻内蒙古政务服务大厅,实行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办理。盟市、旗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基本实现“一窗通办”,并将服务链条延伸到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加大政策研究力度
“总体上看,在各部门、地区共同努力下,全区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得到增强,实现了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初衷。也要看到,自治区营商环境水平与国内先进地区差距依然较大,特别是各盟市营商环境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还比较明显。”龚明珠谈道。
据介绍,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将继续加大政策研究和推动落实力度,发挥好营商环境评价作用,逐项推动实现较大幅度提升。
抓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落实。按照内蒙古营商环境大会提出的制定内蒙古《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会同相关部门启动起草研究工作,确保形成高质量的文件,按时印发实施。
加快推动落实《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定期跟踪调度各地各部门落实情况,确保年底前完成全部任务。适时启动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方案3.0版制定工作。
加大评估和整改工作力度。制定《内蒙古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估实施办法》,明确评估指标体系、方式方法、结果运用和组织保障,形成以评促改促优的长效机制。
推动“蒙企通”民营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借助平台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便捷性,持续改善移动政务服务水平,实现企业所需政策精准推送享受,市场主体营商环境问题有诉必应、接诉即办。
强化宣传引导。建设“营商环境 优在内蒙古”专题栏目,将该栏目建成自治区及各盟市、旗县宣传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成效的主阵地,努力营造全社会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龚明珠表示,人人把优化营商环境的责任记在心里、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真正把自己当成优化营商环境的推动者、践行者、局中人,敢于斗争、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就一定能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不断推向纵深,为内蒙古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