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茂盛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大会对全国脱贫攻坚1982名先进个人、1501个先进集体进行表彰。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四川省共有98名个人、74个集体上榜,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喜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殊荣。
脱贫不是终点
而是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起点
据了解,2013年年底,四川有贫困县88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25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7%,贫困量大、面宽、程度深,既面临全国共性问题,又有一些特殊矛盾需要解决。四川这个脱贫攻坚主战场的进度和质量,也决定着全国战局的走向。
截至2020年,四川共有202万余人参与脱贫攻坚事业,投入财政和各类专项资金8800多亿元,从南部县等全省首批5个贫困县正式摘帽,到凉山州最后7个贫困县摘帽,88个贫困县全部清零,11,501个村退出,625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9.6%直降为零,8年时间,一个都不能少,全部迈进全面小康社会。
梳理发现,四川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的名单中,既有长年扎根一线、艰苦奋斗的扶贫干部,也有来自广东支援四川脱贫攻坚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干部,还有国家部委等定点扶贫单位干部。98名先进个人中,有两人已经牺牲在脱贫攻坚战场。
先进集体则包括基层党组织、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工作组等,来自基层一线的集体组织占比近一半,其中乡(科)一级的集体共有33个,村级集体5个。
而在获奖的“川军”中,民营企业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多年来,这些民营企业在四川精准脱贫攻坚战中主动担当作为,以其特有的产业优势,倾情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智力,成为四川大扶贫格局中的重要一环,也成为四川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参与者。
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就是脱贫攻坚前线的一支民营企业力量。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我们继续参与乡村振兴的起点。”专程来京领奖的东柳公司董事长唐祥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五年,公司将大力发展糯稻基地30万亩,努力将综合产能提高到15万吨,通过精深加工带动糯稻产业快速发展,通过园区平台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打造美丽田园、幸福家园、人间乐园。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带领农户脱贫致富
据了解,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5年5月,位于中国醪糟之都、中国糯米之乡的大竹县月华食品园,占地10万平方米,现有员工458人,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和糯稻产业发展。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东柳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面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不断创新、完善“公司+基地+农户”产业扶贫模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以醪糟产业带动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月华镇和文星镇、达川区双庙镇、万源市石窝镇兰草溪村以及广安市邻水县护邻乡护邻村等24个乡镇、80个村、3万农户(其中贫困户3506户、10,817人)从事糯稻种植达10万余亩,共实现糯稻收入2.3亿元。其中,贫困群众通过糯稻增收2300万元,与同等面积的粳稻收入相比,纯收入增加6500万元、户均2200元、人均650元。东柳公司兑现糯稻基地内3506户贫困户年终二次返利115万元;支付基地村糯稻产业发展工作经费200余万元,确保脱贫群众、残疾人、基地农户及村集体经济获得稳定良好的收益,促进带动10万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众通过发展糯稻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以与东柳公司建立对口帮扶关系的四川省万源市石窝镇兰草溪村为例,公司累计投入390万元,在该村发展高山生态有机糯稻1000亩,并为该村进行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兰草溪村发展优质糯稻2500亩,示范带动全村92户贫困户344人,年户均增加纯收入2500元以上。
东柳公司投资1.25亿元两次扩建糯米粉生产线,醪糟糯米粉等生产能力达8.5万吨,解决达州市大竹县月华镇九银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附近120名贫困群众就业,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公司还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建立中国醪糟文化历史博物馆,成功创建东汉醪糟国家3A级旅游景区,对在景区内开办餐饮、家庭旅馆的贫困户,每户补助3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对经营醪糟系列产品的贫困户,产品均以出厂价供货,年终还给予其销售总额4%的提成。2020年,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达3万多人,带动景区贫困户21户70余人,年户均增加纯收入达4.8万元。
同时,公司以各种形式累计为地震灾区、驻竹武警消防官兵、敬老院、学校等捐赠醪糟产品3万余件、善款355万元,每年慰问糯稻基地300余户贫困群众。疫情期间,向大竹县及疫情重灾区医院、疾控中心、优质客户等单位捐款捐物达580余万元。
基于其在产业扶贫方面的贡献,东柳公司获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全国十个就业扶贫典型企业等殊荣,并被列为国家级就业扶贫基地。
做企业就是做人
做食品就是做良心
东柳公司历来秉承“做企业就是做人,做食品就是做良心”的生产经营理念,认真贯彻《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质量管理体系模式运行,以“安全卫生、绿色环保、营养健康”为宗旨,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
公司通过进一步健全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对添加剂实行专人、专库管理,明确责任,建立独立台账,在食品添加剂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执行,确保食品安全;同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和宣传,增强食品安全意识。2011年7月,公司被列为达州市“质量监管”“质量提升”示范试点企业,并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把好原料关。实行严格的原料验收制度,尤其是糯米收购从基地种植抓起,收购过程中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执行,不合格原料不入库。
把好生产关。全过程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体系的要求设置关键控制点,上工序不合格品绝不允许流入下工序,对生产过程层层把关控制,将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
把好检验关。实行原辅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检验、出厂检验等,抽检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把好出厂关。产品实行严格的出厂检验制度,实行批批检验,不合格品坚决不出厂。同时,搞好售后服务,定期对客服进行满意度调查,征求客户意见、满足客户需求。如有缺陷产品,立即启动产品召回制度。
目前,“东柳醪糟”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醪糟酿造技艺获批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司计划2030年前争创世界一流品牌,并力争将醪糟酿造技艺申报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