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昕清
近日来,美国深陷“得州危机”。在暴风雪和极寒天气中,美国得州、路易斯安那州和俄克拉荷马州等地区大停电,上千万受影响的民众感受到了无助的“至暗时刻”,充分暴露了美国的制度缺陷与应急能力的严重缺失。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抗击疫情和抢险救灾中,总是能够第一时间作出响应,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统一协调,在危急时刻和紧要关头展现了风驰电掣的“中国速度”、气势磅礴的“中国力量”、无微不至的“中国温度”。
这种“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温度”,不仅是我国高水平应急能力的体现,而且反映出我国制度优势所迸发出的强大治理效能。正是得益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我们国家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才能在重大挑战面前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才能一次又一次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确保经济平稳运行。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我国迅速启动国家应急响应机制,通过快速的反应系统、有效的指挥系统、及时的信息发布系统、顺畅的物资供应系统,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为经济平稳运行保驾护航。2020年我国GDP总量首次超过100万亿元,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相比之下,美国的应急保障能力在疫情防控方面显得极为欠缺,为转移国内矛盾,不惜淡化疫情严重性甚至“甩锅”推责,导致疫情大暴发,经济陷入严重衰退。
全力保障民生福祉。2020年入汛后,我国南方地区持续强降雨天气,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依托制度优势,我国在党中央统一集中领导下迅速启动了抗洪救援全流程应急管理机制。抗洪期间,广大部队官兵和干部通过应急通信保障、灾区百姓安置、救灾物资发放等举措筑起了抗洪抢险的“坚固防洪堤”。随着汛情变化,政府工作重点从防汛抗洪转向灾后重建,扩大资金支持规模,全力保障民生。2020年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拨付100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灾后重建,主要包括受灾地区、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恢复;灾毁农田和大棚、圈舍等设施的修复和重大水利工程谋划推进等。相比之下,美国政府在此次得州极寒天气中的应急救援表现可以说是无所作为。电网瘫痪得不到及时修复,电力价格畸高,约1000万户居民家中停电,超市出现饮用水、肉制品等商品短缺现象,民生福祉方面的应急保障能力严重不足。
持续优化治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事实证明,我国之所以能够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关键就在于在“预见危机”时未雨绸缪,在“遇见危机”时全力以赴,从而摸索出了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应急保障制度体系。例如,我们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科技手段应用在疫情防控中,实现了行程动态跟踪、数据实时更新、核酸检测预约等新功能,在全球疫情仍然肆虐的情况下坚决守住了疫情防控成果。又如,我们在自然灾害应对、重大事故处理中及时总结,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厘清政府职能、明确主体责任、强化社区管理,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换为国家治理效能。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历史充分表明,制度优势所彰显出的强大生命力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根基,是一个政党永葆活力的泉源。在极不平凡的新形势下,只有不断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风险的应急保障能力,才能够充分释放制度优势,迸发出亿万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助力中华民族阔步迈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