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 飞
离岸创新中心和域外创新中心是地区间、国别间应对创新需求而形成的科技预孵化和加速器基地,是专业化的跨区域科技服务经纪与服务中心。从本质来看,离岸创新中心和域外创新中心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和引进的前哨站,是地区间、国际间资本与科技资源流动与合作的枢纽;就服务功能而言,离岸创新中心和域外创新中心具有人才培养与交流、技术研发与合作、资本服务对接、企业国际市场拓展的基本功能,是开放型、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窗口。
对于大多数缺乏科技资源或面临人才发展瓶颈的地区而言,分阶段、分模式建设离岸创新中心和域外创新中心,是一条有效的发展路径。离岸创新中心和域外创新中心的1.0模式,主要战略功能在于域外对接先进孵化器,开展核心科技孵化转移服务,这一阶段与众创空间或科技孵化园区的功能高度重合;2.0模式强调政府间合作或基地化,从而促进产业转移规模化、知识产权获取或产业功能分工的发展,由于政府信用的背书,2.0模式的创新产业化效率大幅提升;3.0模式更重视资本的概念,将科技流、人才流、信息流与资本流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使得创新孵化模式更成熟、保障更完善,更利于技术推广;4.0模式聚焦平台建设或平台化发展,以打造大型区域科创中心为目标,推进市场平台化,大力促进科技孵化、资源整合以及创新创业效率提升;5.0模式类似于极客模式,创新主体个体化,创新门槛进一步降低,各类资源之间交流障碍与瓶颈进一步消除,离岸创新中心和域外创新中心俨然成为面向社会大众的公共服务基地。
现阶段,发展离岸创新中心和域外创新中心,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大多数地区创新孵化服务仍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功能单一、水平较低的问题客观存在,因此要积极应对离岸创新中心和域外创新中心发展初期良莠不齐的问题,保持耐心、信心、恒心;二是坚持“赛马”而不“相马”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化作用,称贤使能,增强市场经济意识,激发内生动力;三是建设政府创新企业信息交互中心,获取、对接企业创新需求信息,发挥信息搜集、集成功能,防止各个离岸创新中心和域外创新中心形成各自为战的恶性竞争局面;四是加强政府间对接与合作,为离岸创新或域外创新提供更为便利的市场化条件,并为产业转移奠定合作基础;五是积极组织、筹备、召开各类技术论坛或技术信息论坛,利用好地缘优势,大力推动技术分享与学术交流。
(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