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做实民生工程 让幸福可见可感

2020年安徽合肥经开区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实施13项省定民生工程,惠及群众10万余人

□ 李志军 刘媛媛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2020年,安徽合肥经开区做实民生工程,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聚焦民生热点,投入资金2.45亿元。自2007年民生工程实施以来,合肥经开区已滚动实施民生工程253项次,民生工程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达23亿元。2020年,合肥经开区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实施13项省定民生工程,共支出2.45亿元,直接惠及群众10万余人。

围绕“学有所教”,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提高义务教育水平,补助公用经费和免除学杂费以及免费提供教科书学生数45,336人,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学生数1157人次,累计投入资金4356.9万元;投资1850万元,完成校舍维修4.2万平方米;新建扩建幼儿园3所,完成投资8156万元,资助幼儿595人次。

围绕“劳有所得”,完成新员工技能培训8828人、退役军人培训23人。

围绕“病有所医”,提高城乡群众健康水平,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基本全覆盖,累计参保16.23万人;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救助制度,拓宽救助范围,累计救助7297人次,救助金额946.88万元,资助困难群体参保5388人136.19万元。

围绕“老有所养”,完善社会保障,2020年合肥经开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24万人,发放1.94万达龄人员养老金3594.4万元。

——打造“阳光民生”,群众心里有本“明白账”。合肥经开区打造“阳光民生”,在项目选择上充分征求群众意见,通过网站、微信、问卷调查、上门走访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征集项目,让老百姓心里有本“明白账”。

2020年,合肥经开区将实施的13项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受益范围、政策措施、办理程序、监督电话等信息内容,在区门户网站、民生工程网站等平台常年公开展示,将政策清楚明白地交给群众。

合肥经开区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文化活动、报刊连载、知识竞答、民生课堂等为载体,深入开展民生工程集中宣传活动。以社区网格化为载体,层层落实入户宣传“包保责任制”,把民生政策及时送到群众手中。以党员干部下基层结对帮扶活动为契机,入户倾听百姓心声,宣传民生工程。

——创新管理,让民生工程持续发挥效益。为确保已建成项目持续发挥社会效益,合肥经开区还狠抓项目后期管养,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2020年,合肥经开区完善民生工程后期管护办法,建立民生工程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明确所有工程类民生工程项目的管养主体和责任。通过推行民生工程“建、管、用”三位一体模式,不断创新建后管养机制,管养资金纳入区财政预算安排。

据统计,2020年合肥经开区共投入各类后期管护资金800余万元,积极推进民生工程管护政府购买服务,继续实行“零租金”社会化运营五保供养中心,不断提升公租房项目建后管养水平。同时,完善社区养老、老少活动家园政府购买服务办法,分类统筹,与社会组织机构合作,为社区失独、空巢、失能、低保、重疾、高龄等老人以及儿童提供心理慰藉、情感支持、社会关怀、帮扶救助等服务。

——亮点频现,创新举措在全市推广。2020年,合肥经开区注重民生工程的创新统筹推进实施,努力提升民生工程的实施效果,多项创新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亮点频现。

合肥经开区通过整合“三项服务”,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行、老少活动家园运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三项服务整合打包,整合资金239.5万元,通过购买服务引入专业机构提供专业化运营,取得了良好成效,并被合肥市民政局采用、推广。该区试点智慧养老,打造没有围墙的虚拟养老院,投入24万元引导资金,推进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公益创投项目,购买安徽乐庭健康养老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智慧养老服务,搭建“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精准分析+一站式落地养老服务”平台。

合肥经开区还引进优质资源,提升服务水平,区内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委托三甲医院管理,持续推进区内养老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实现“医养结合”。针对特殊儿童,创新推出自闭症儿童家庭康复项目,既扩大了贫困残疾人康复项目的覆盖面,又填补了该项目家庭主动参与康复过程的空白,获得了省市主管部门的充分认可。

2021-02-19 2020年安徽合肥经开区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实施13项省定民生工程,惠及群众10万余人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5261.htm 1 做实民生工程 让幸福可见可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