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伟骏 1956年生于上海,1990年赴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进修,1993年前往巴黎第八大学造型艺术系深造,获硕士学位。现为比利时皇家美术家协会会员、比利时功勋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兼职教授,比利时“欧中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席、法国国际艺术城访问学者。
曾荣获比利时“瓦隆尼国际艺术大赛”金奖、法国“尼斯国际艺术大奖赛”一等奖等十余个国际大奖,多次在比利时、法国、荷兰、卢森堡、西班牙等国举办个人画展。2003年,比利时美术出版社专门为其出版个人画册,并被编入比利时艺术家词典。
2016年~2020年,连续5年荣登胡润艺术中国榜总榜单。
□ 陈淳安
他,曾受邀为比利时国王画肖像;他,一夜成名,在海外画坛声名鹊起;他,旅居海外10余年,钻研东西方艺术精髓,创作风格独树一帜。他,就是比利时华裔画家——管伟骏。
为比利时国王画像
20世纪80年代初,管伟骏在国内为欧洲诸国驻华领事馆人员画肖像,在业内也算小有名气。当时,管伟骏和一位比利时老华侨相熟,他的亲戚钱秀玲是比利时的民族英雄,被誉为“中国版辛德勒”,在二战期间通过一个德国军官救助了一些比利时人,皇室为此非常感激,为纪念她专门修建了一条路,并取名为“秀玲路”。
通过这位老华侨的引荐,1991年,在比利时国王卜德万六十大寿和登基40周年之际,管伟骏受邀为国王画像。由此也成了第一位为比利时皇室画像的华人,在比利时引起广泛的媒体报道。
“我清楚记得那天早上。国王和皇后都很平和,因为自己懂一点法语,能向他们简短地表达问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他们没有端着架子,溢于言表的东西是照相机捕捉不到的。我在皇室描了轮廓,照了相,回去画了两个星期才完成。”管伟骏回忆道,现今这两幅画已被比利时国王基金会收藏。
凭借这两幅画,管伟骏跻身成为比利时皇家美术家协会会员,并担任欧中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席。之后一些年,为比利时皇室画像成了他最为人所知的名头。
从写实到抽象的转变
管伟骏初到比利时时,曾靠为人画肖像维持生计。然而当时的欧洲,写实主义正趋向没落。管伟骏迫切需要寻找一个符号,来更好地让别人了解他的作品。温饱之余,他便去逛欧洲的博物馆、美术馆。1993年还特地去东欧艺术馆,当曾在课本上见到的画作一幅幅呈现在眼前时,他甚至有些激动——原来自己奉为圭臬的写实主义早已被打入博物馆“冷宫”,西方抽象艺术开始成为“时代的宠儿”。
“1994年我开始倾向抽象画法,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转型时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写实对我来说就跟木匠造凳子一样,一板一眼,不用动脑子;抽象画就不是按部就班了,是需要要创作的。”管伟骏坦言。为此,他向汉砖、敦煌绘画取经。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了一批表现云贵高原少数民族生活的油画,然而其独具匠心之处仍然是管伟骏所熟悉的写实线条。为此,管伟骏解释道:“画法有很多种,模糊一点也可以算写实,我现在的抽象画在脑子里早已形成了胚胎,万变不离其宗。”
正是这种独特的将中西方艺术结合的绘画方法,让管伟骏获得了多项欧洲艺术大奖。2018年,管伟骏油画作品入选《墨缘巴黎——荣耀法国艺术殿堂》,并被设计成纪念邮票全球发行。
营造抽象空灵之美
“如果一幅画中,既拥有西方绘画所讲究的色彩、造型和透视,又拥有中国绘画所讲究的三维空间、空灵和虚无,那这幅画将是完美的。”管伟骏说。
油画创作,并非管伟骏最初所擅长。由于长时间受到西方绘画艺术的洗礼及自身的不断练习与创作,管伟骏慢慢掌握了如何驾轻就熟地运用油画的所有技法诀窍,这从其作品中便可一目了然。那些描摹在画纸上的绿色、灰色和蓝色的色彩能够真切清晰地表达出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矮矮的房屋、河流、小桥、村中的薄雾,恰到好处地点出了管伟骏作品之中的回忆感伤氛围。
事实上,仔细观察管伟骏的画,会发现其中总有一层薄雾缭绕,它模糊了事物的轮廓,使物体形象变得不再确切。这层轻纱不仅笼罩于风景画作品中,也同样贯穿于他的人物画中。以管伟骏笔下的少女为例,同样采取半抽象的演绎手法来表现女性之美,营造了恍如穿越时空,朦胧梦幻的意境,烘托出中国女性特有的纤细与柔美。无论是构图还是形象塑造,都以其特有的风格展现出独特的人物魅力。画中的妙龄少女,你甚至无法看清其容颜,但是透过笔触,欣赏者又似乎能够感受到一个活泼而又充满魅力的少女立现面前,让人充满遐想。
近几年,随着年岁的增长与技艺的成熟,管伟骏将对技巧的关注逐渐转移向作品的精神内涵,通过对现实生活更加理想化地塑造,来表述他追寻的精神境界。一些作品对于平凡生活的诗意捕捉,也使得作品具有纯朴清新、优美隽永的美感表达。
当他运用简练概括的油画语言着重刻画物象的意态神韵时,当他把自己的活力与灵性越来越多地注入在意象造型时,他的艺术渐渐展开了一个新的属于他自己的天地。在他的画中,不强调客观物象的视觉真实及自然属性,所要表达的只是客观物象的本质形态,而这正是管伟骏的艺术个性。
(本文画作由管伟骏创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