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视窗

依托新型举国体制 推动创新体系联动高效

□ 李占强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决议再次强调“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诚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而实现这样的目标,亟须改革创新,高度树立“一盘棋”思想,驱动整合体制、机制、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优势,打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世界科技竞争格局中牢牢把握主动权和话语权。

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取得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一大批发明创造,其创新基因、创新能力举世瞩目。然而近代以后,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从世界强国变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高新技术极其薄弱,饱受一些西方国家的技术限制和封锁。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坚定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快速突破“两弹一星”等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独立蹚出了卓有成效的科技创新举国体制。改革开放后,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载人航天、北斗工程、探月工程、国产航母、高铁建设等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一些高端技术在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并跑、领跑。

然而,全球高端半导体芯片生产设备、材料及软件,航空发动机和高端数控机床等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仍被西方国家掌握,是不争的事实。2020年9月1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表观察文章《华为芯片断供“卡脖子”倒逼攻坚》,指出:“实践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由此可见,健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加速突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意义重大而深远。

要尊重科技创新规律,精准把握新型举国体制所能解决的关键问题。技术创新链分科学创新、技术发明、产品创新3个相互依存的环节。其中技术发明环节,关系到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解决问题,需要高效科研创新组织体系,转变科技创新治理模式,将国家政治制度优势与市场机制强大作用紧密结合等。主要考量与探索的方法和路径如下:

加强国家科技创新领导组织,优化相关政府部门职能。比如,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改组提升规格,扩大职权范围,以利于更好聚集全国高端科技英才、创新组织等资源实施新型举国体制。再比如,在保守军事秘密前提下,市场化构建军工企业、军工科研单位与民用企业合作攻关机制;推动“国字号”单位与民营单位资源互补,合作共赢;整合优化相关国家部委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管理职能,及时主动支撑好如华为等科技企业,主动推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产业化,逐步增加领先科技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比重,进而加速弥补创新生态弱项、漏洞。

锚定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隘口,集中力量实现多技术轨道突破。如今,我国富于创新实力的科技企业越来越多,有天赋的高端科技人才众多,具有实施多路径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天然优势。要引导和激励有实力的企业或科研团队,从不同技术轨道开展技术发明突破,大幅提高突破概率,缩短突破时间,优选最佳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

构建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生态。以创新链、产业链和金融链为突破口,吸引或引进相关创新资源在特定区域或特定产业集聚,形成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竞相加速发展的创新生态格局。探索制定促进国内外突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合作攻关的政策、规章、法律及制度等,解决合作中知识产权归属、成果评价、收益分配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跨国、跨部门、跨地区合作攻关中存在的利益冲突及合作障碍,切实创新生态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2021-02-03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4972.htm 1 依托新型举国体制 推动创新体系联动高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