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2.3%的分量与质量

□ 杜飞轮 薛啸岩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全年GDP增长2.3%,经济总量迈过100万亿元大关。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卓绝努力奋战的结果。这是一个沉甸甸的2.3%!

这是一个发展和安全统筹的2.3%

中央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发展。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对人民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党中央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积极引导人民群众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采取一系列严防严控措施,为人民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积极应对和防范世界经济整体衰退及相关外部风险,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自二季度以来,经济恢复态势逐月逐季向好,四季度基本恢复到与潜在经济增速相一致的水平,当季GDP增长高于上年同期0.5个百分点,在世界经济中率先实现由负转正,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这是一个速度和质量共进的2.3%

经济恢复速度快、力度大、步伐稳、效果好,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效益改善齐头并进,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一是新动能持续增强。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蓬勃发展,“非接触经济”迅猛增长,高新技术制造业等增长潜力加快释放。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7.1%、6.6%,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3个、3.8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等新产业新产品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快速增长。

二是价格水平与经济增长更趋协调。抑制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快速上涨势头,做好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各项保障,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2.5%,低于3.5%的预期目标。物价总体稳定,经济波动和价格波动的适应性正在提高。

三是工业企业经营效益稳步改善。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7,445亿元,同比增长2.4%,在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挑战的背景下,工业企业保持盈利状况总体改善实属不易,既展现了大国经济的巨大回旋空间,也反映了我国企业发展的强大韧性。

这是一个政策和市场协同推动的2.3%

宏观调控政策得力得当,遏制经济下行,增强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推进市场持续恢复改善,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主要政策看,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协调配合,起到了十分重要而关键的作用。全年新增财政赤字规模1万亿元,保障地方政府“三保”支出及时到位切实有效;新增专项债3.75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支撑;减税降费规模不低于2.5万亿元,帮扶救助大量困难企业。大幅提高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新增人民币信贷资金放量增加,扩大社会融资规模,为市场提供合理充裕的流动性。金融让利1.5万亿元,活水直达实体企业等政策措施助推主要市场持续好转。2020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社会融资存量规模分别增长10.7%和13.3%,分别比上年末高出1.4个和2.6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累计新增19.6万亿元,比上年多增2.8万亿元。

从主要市场看,车市、楼市和金融市场持续好转,助推经济持续回稳回升。二季度以来,汽车市场产销转旺,连续9个月正增长,虽然全年总体有所下降,但降幅比上年分别收窄5.5个和6.3个百分点,恢复性增长态势更加突显。房地产市场投资和销售稳定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长7.0%,是“三大类投资”中表现最好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增长2.6%和8.7%。以股市为代表的金融市场活跃度提高,截至12月31日,上证综指和深圳成指较年初分别上涨12.6%和36.0%,在全球资本市场中表现较为抢眼;沪深两市A股成交额同比放大50%以上。

经济恢复从政策推动转向政策与市场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断提高。

这是一个供给和需求动态均衡的2.3%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率先在控制疫情中推动复工复产,分区分级打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复工复产接力棒向复商复市传递,经济恢复从供给拉动转向供需双向改善互促,经济发展的平衡性不断增强。

从生产看,工业经济率先走出衰退,服务经济逐月向好。全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增长2.6%和2.1%,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生产指数超预期增长,并保持高位运行。

从需求看,内外需均加快恢复改善。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三次产业投资增速全部转正;全年货物出口增长4.0%,实现顺差3.7万亿元,出口连续7个月实现单月正增长,远超市场预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4个月实现单月正增长,持续向好态势可期。

需求改善进而又推动生产进一步优化,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触底反弹,累计降幅连续7个月收窄,表明生产端的市场供求关系持续好转。

这是一个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并重的2.3%

稳住经济基本盘,不忘兜住民生底线,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了绝对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

一是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就业形势明显好转。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市场化就业,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和贫困劳动力等就业支持帮扶力度,拓宽灵活就业空间,强化对以训稳岗的支持力度,多渠道全方位稳定和扩大就业。1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恢复到上年同期水平。

二是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56,比上年缩小0.08。

三是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加强社会领域补短板。在预算安排上优先保障民生支出,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最低标准,及时救助因灾因病因残遭遇暂时困难的人员。2020年前三季度,养老金和离退休金人均同比增长8.7%,社会救济和补助人均增长12.9%。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扶贫项目开发。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1.9%,快于全部投资9.0个百分点,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9.9%和12.3%。

总之,这是一个来之不易、具有特殊含义的2.3%,是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通过科学决策、转危为机、因势利导,推动经济在全面均衡恢复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次深刻实践。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2021-02-03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4930.htm 1 2.3%的分量与质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