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亮点纷呈

建立并动态管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库、企业库和产品库,目前入库企业242家、项目170个、产品87个

□ 华时政 曾 平

近年来,贵州省全力以赴推进试验区建设,开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建设亮点纷呈,为内陆地区在经济新常态下开放发展、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生态地区实现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探索了新路径,积累了新经验。

——开放体制的“四梁八柱”加快构建。贵州省始终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推动试验区建设,注重政策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出台试验区建设规划、四个专项工作方案,制定《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逐步完善对外开放的政策体系。同时,积极开展地方立法实践,颁布实施《贵州省外来投资服务和保障条例》,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及时、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颁布实施全国首部省级层面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地方性法规《贵州省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

——开放基础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开放通道建设迅猛发展。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与全国主要城市通过高铁快捷联通,“市市通高铁”发展目标加快实现。渝贵新高铁等4条铁路纳入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全省公路里程达到20.7万公里。所有市(州)实现通航机场全覆盖,已建成贵阳龙洞堡、铜仁凤凰等11个运输机场,形成“一枢纽十支线”机场布局。

开放口岸布局加快完善。贵阳改貌铁路海关监管场所完成一期建设,并通过贵阳海关运营验收。遵义新舟机场获批开放,贵阳龙洞堡机场获得国际卫生机场称号,保税航油业务正式启动。

——开放空间的内外循环逐步畅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优势,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合作机制,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建立并动态管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库、企业库和产品库,目前入库企业242家、项目170个、产品87个。设立代偿资金池,对与“一带一路”国家有贸易往来的企业给予优先贷款支持。累计与6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

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全力打造长江上游绿色屏障建设示范区,实施流域环境保护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在联合交叉执法、联席会商、信息共享、信息通报、监测预警、应急联动等方面充分合作,提高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效率。与四川、重庆、云南共同出资设立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基金,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中首个跨省域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推进贵广铁路达速运营改造工程前期工作。精准对接大湾区市场,建立直供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在广东设立了农产品销售窗口。创新合作模式,推动贵阳高新区恒大新能源汽车贵阳基地等一批黔粤合作重大项目建设。

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贵阳至重庆、贵阳至成都高铁陆续建成,开通了贵阳—重庆—成都环形高铁列车,成渝贵高铁经济带加快发展。共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

——开放平台的带动效应不断显现。开放平台体系逐步健全,构建了以贵安新区为核心,以贵阳高新区、贵阳经开区、安顺高新区、遵义经开区、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贵阳综保区、贵安综保区、遵义综保区为重点的“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一局四中心”项目加快建设,国际邮件互换局于2020年4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截至2020年12月,已处理进出口邮件59.9万余件。

2021-01-25 建立并动态管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库、企业库和产品库,目前入库企业242家、项目170个、产品87个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4630.htm 1 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亮点纷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