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华铭 张海帝报道 记者日前从安徽省“十三五”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以来,安徽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扬主旋律、壮大正能量,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评比中,安徽省12市跻身地级全国文明城市行列,位居全国第二;全国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榜”入选数均位居全国第一,创造出道德建设领域的“安徽现象”。
安徽省坚持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五大创建”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安徽省全国文明城市数位居全国第二;8个县(市)荣登县级全国文明城市榜单,当选数位居全国第三;新增和复查确认全国文明村镇225个、文明单位304个、文明家庭32个、文明校园49个,均居全国前列。安徽省还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23个县入选全国试点。其中,天长市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确定为全国重点联系县(市、区),打造文明实践先行试验区。
安徽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坚持以先进典型引领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拓展“践行核心价值、打造好人安徽”主题实践活动,7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当选总数达到22人;51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入选总数达到1482人;全国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榜”入选数均位居全国第1。此外,安徽全省注册志愿者人数快速增长,从2015年的300万人左右,增加到现在1100多万人,总数跃居全国第5位。
安徽省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安徽推进未成年人课外阵地建设,争取中央彩票公益金近1.53亿元,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328所,各地自建项目400多所,实现“一镇一宫”全覆盖,努力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与城区孩子同样的素质教育。“十三五”期间,安徽省2个城市、13个单位、9名个人,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