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视野

勇做县域经济创新发展“排头兵”

——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扫描

稷山县领导在开发区梅山湖科技有限公司现场调研 张 祎 摄

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开工仪式 张 祎 摄

□ 王丑龙 杨晓岗 刘娟娟

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山西省稷山县,位于吕梁山南端、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中心位置,是我国古代农业始祖、“五谷之神”后稷教民教稼而开启数千年农耕文明先河的地方,境内有全国最大的稷王庙及唐建青龙寺、金宋古墓群、大佛寺等。相传“中华”之“华”源自当地的“黄华古镇”,“社稷”之“稷”源自“后稷”。

近日,本报《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看山西》报道小组一行,走进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亲身感受到这里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以精细化工、合金材料、彩印包装三大转型升级产业和碳基新材料、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两大新兴产业培育为抓手,以抓招商上项目、强投资增动能、优环境增活力为路径,强力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打造产业集聚区、项目承载区、经济活跃区的新格局。

亮丽的成绩单

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于2018年11月21日,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为“一区二园”构架。其中,西社产业集聚区17平方公里,依托原有的新型煤焦化循环经济园区,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先进制造、高端煤化工为主,打造出东方资源、铭福钢铁、阳煤泉稷、永东化工、永祥煤焦5家龙头企业,工业经济比重占全县80%以上;翟店集聚区3平方公里,依托原有的印刷包装文化产业园区,分布着造纸、制版、印刷、纸制品包装企业及新兴产业20余家。

该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郝冰介绍,稷山县委、县政府对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高度重视,从人、财、物、权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运城市政协副主席、中共稷山县委书记廉广锋和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宣,多次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多次到开发区召开联席会议,并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研究解决开发区在改革创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干部配备等方面遇到的难题。特别是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政府相关部门更是把开发区作为重中之重,督促指导企业复产、项目复工,还带领开发区一班人赴厦门、上海等地对接招商,引进了梅山湖碳素、威世腾岩棉、北都碳新材料,新上了晟莱科技、华越建材节能环保产业,敲定了中盟民晟500万吨含油煤分质综合利用、恒巨环保科技铅酸电池回收再利用等一批重大项目。此外,将开发区中层干部全部配备到位,并明确开发区实行独立核算,2020年为开发区落实财政预算资金5000余万元。同时,优先保障开发区工业用地指标,在“十四五”期间的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将全县建设用地指标45%(2700亩)安排到开发区。

郝冰说,开发区领导班子自2019年9月成立后,坚持创新驱动,突出项目为王,狠抓招商引资。一是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四至定界、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规划、招商引资规划、总体环境评价先后通过省有关部门核定、评审;二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成12公里市政循环道路、20公里供热管网、10公里天然气管网、日供处理黄河水8.7万立方米供水管网20公里和西社35kV、佛东110kV太阳500kV变电站,投资2360.1万元的振西大街及兴稷大道翻修改造工程完工,投资2100万元的2850米循环道路初设方案已完成,270套企业员工公租房、10栋可容纳3000余户7万平方米的搬迁区住宅楼已投入使用;三是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已完成首块“标准地”出让,同时在西社园区储备两块地,准备在翟店园区投资3000万元建设4座占地约28亩、面积1.2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引进轻工、软包装等工业项目,还认真开展了地质灾害危险、环境影响、节能等7项区域评估(评价);四是围绕项目建设,通过转化利用,盘活闲置土地300余亩,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较好地破解了项目建设用地难题,达到了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

据了解,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实现热力、电力、天然气等“九通一平”,入驻企业8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201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2.9亿元,上缴税金3.8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9.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亿元。2020年1月~10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8亿元、同比增长54.1%,完成工业增加值16.1亿元、同比增长10.5%,完成转型项目投资19.48亿元,占工业投资比100%。同时,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8600余个,月人均纯收入3800余元,成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主战场和农民致富增收的主渠道之一,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纸箱包装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山西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项目落地实打实

2020年以来,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干部跟着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围绕“洽谈项目抓签约,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建设,在建项目抓投产”思路,特别是立足“企业内部小循环,园区整体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基础,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服务,不间断强化要素保障,在产业链条延伸等方面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全面推进项目签约落地,并因企施策、精准对接,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效果十分显著。

构建服务机制,强化责任落实。结合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推进项目建设领导包联项目实施方案和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包联工作机制,全面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聚焦项目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建立了项目建设推进领导组,实行了班子成员牵头、部门包联项目,组建了工作专班,构架了项目包联制、项目服务代办领办制、项目建设前期咨询研判制“三制”和促进项目开工建设、促进项目投产达效“双促进”工作机制,真正做到“出实招、办实事、解难题”,全过程、全周期服务项目建设,深入企业调研、走访、现场办公80余次。

夯实招商基础数据,构建“四图”“两库”“一指南”。“四图”即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循环链布局图》《产业招商地图》《主导产业分布图》《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图》。“两库”,一是聘请省煤化所专家,精心谋划、包装,建立了总投资1063.08亿元的62个产业项目储备库,储备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同时实行了项目谋划库、储备库、建设库、达产达效库“4库”动态更新管理模式;二是建立了100余人的稷商稷才资源库。“一指南”即以重点项目、重点区域、投资分析等为主的《稷山经开区招商引资指南》,为招商引资提供精准“导航图”。

创新招商方式,坚持全员招商。瞄准重点领域、重点企业,“一把手”先后外出招商20余次,班子成员外出招商30余次,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重点区域,先后精准对接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冶金学院等10余家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主动与天津武清、安徽桐城等先进开发区建立工作联系,推动山西中盟民晟500万吨含油煤分质综合利用项目、山西恒硕环保科技公司年处理30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再利用等总投资93亿元的4个项目陆续签约,招商引资实现了新突破。

抓住关键节点,健全“签约项目问诊、会诊落地机制”。不定期到签约单位现场调研、座谈,开展项目“问诊”。现场能够解决的立即解决,暂时无法解决的由开发区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共同商议,共“治愈”兆龙新材料公司电路改造、锐宝50kW变压器安装和铭福钢铁等20余个“疑难杂症”。

挖掘企业家人脉、市场和产业等优势,建立“以企招商机制”。目前,管委会正在跟踪华越建材城市绿化砖及人造大理石、永东化工煤焦油精细加工及特种炭黑综合利用、诺博科技年产8万吨增塑剂生产项目、东方资源中低碳锰铁项目、北都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建6万吨压型、焙烧生产项目等重点项目。

以乡情亲情为纽带,构架“以情招商联系机制”。积极对接外地稷山商会12家30余人次、稷山籍在外企业20余人次,获得招商信息150余条,促成梅山湖科技、北都碳材料等项目落地。

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开发区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承接行政职权。2020年3月18日,县政府常务扩大会议研究决定,赋予开发区包括行政许可在内的88项行政权力,管委会在承接职权的同时,制定和落实了领办代办机制,最大限度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实行“三个一”管理模式,整合办事流程,刻制行政审批专用章,在稷山行政审批大厅设立专用窗口,做到了“一窗受理,一窗办结” “一枚印章管审批” “一个大厅管服务”;充实执法人员力量,建立联合执法机制,组建了生态环保、应急管理、自然资源、市场监督管理、公安等5个派驻机构,认真开展环保、安全生产、拆违治乱等专项行动,实现了“一支队伍管执法”;积极推进项目承诺制,出台《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操作管理办法》,做到“全承诺、零审批、拿地即可开工”;积极帮扶企业共渡难关,为企业提供全程式、保姆式服务。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不仅实行了免收两个月房租、物业管理费扶持政策,还千方百计帮助梅山湖、北都碳、威世腾解决了项目建设用地问题,帮助兆龙新材料、晟莱科技等解决了场地选址、租赁问题,帮助凯之特公司解决了产品销售难问题,提升了开发区向心力。

循环经济产业链成亮点

以管理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目标,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精细化工、合金材料、彩印包装三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和工业固废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发展为主线,着力依托龙头企业加大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碳基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两大新兴产业,大力构建“产业链全发展,产业全循环”的产业发展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郝冰指出,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最大亮点,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企业内部小循环,园区整体大循环”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以煤化工、合金材料为主导产业的西社园区,致力打造的行业领军“航母”企业——阳煤丰喜泉稷能源公司已经发展成全国最大的焦炉煤气综合利用企业之一,东方资源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锰铁生产企业、产能位居全国第一,上市公司永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进入全国炭黑生产企业前三强。未来,根据产业发展规划,该园区将形成焦炭500万吨、锰铁60万吨的生产能力。在这个园区,东方资源公司的“焦炭—化工—冶炼—余热发电—工业废渣—隔音板建材”是一条企业内部闭环式“小循环”绿色产业链。而作为一个科技密集型企业,永东化工则通过回收排空煤气、废气作为焦化产品二次能源和发电燃料使用,也形成了以环保、节能为特征的内部循环产业小循环。目前,该公司年产4万吨煤系针状焦项目已开工建设。

据了解,西社园区目前基本形成了以精细化工、冶炼合金、固废综合利用为主要特征,以永祥焦化为龙头,以永东化工、阳煤丰喜、铭福钢铁、北都碳材料、威士腾岩棉、梅山湖科技、华越建材等骨干企业为支撑,涵盖焦炭、焦炉煤气、煤焦油、蒸汽、有机化工、碳基新材料 、精细化工、固废综合利用等门类的产业链,分别为以焦化副产品开发利用为重点的“煤炭—焦化—化工”、以冶炼为核心的“矿石—钢、锰铁冶炼—线材—精密铸造系列产品”、以工业废渣为核心的“废渣—煤矸石—热电联产—建材(免烧砖、岩棉)”全产业链。翟店园区以建设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印刷包装产业生产基地为方向,集中打造印刷包装产业为主导、食品加工和轻工制造等为辅的经济板块,形成了10万吨瓦楞纸、4亿平方米纸制品生产能力和以“废旧纸板回收—再生造纸—凹印胶辊—设计制版—多色印刷—纸箱、附件加工—质量检测—仓储物流”为一体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集聚链条,设备密度、产品产量、技术水平均位居山西省同行业前列,在全省同行业中占比均超过35%,还培育了“虎头”“森淼”“三木大正”等山西省著名商标。

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围绕科研院所“双创”成果转化和项目孵化,积极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径。依托南京玻璃纤维研究院科研优势,建立了威士腾公司岩棉保温材料技术中心、生产基地,并依托北都碳材料、永东公司针状焦、梅山湖石墨电极等项目,着力推进煤炭由燃料向原料和特种材料转变,打造碳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依托印刷包装产业园区服务平台设施、锐宝制版科技研发部,建设科技化孵化器项目;积极对接国家产业扶持政策,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北都碳材料、锐宝制版、威士腾岩棉等6家企业正进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锐宝制版、北都碳材料、威士腾岩棉、天翔包装、聚隆矿产品等5家企业正在进行“小升规”培育。

据悉,为全面落实“两山七河一流域”发展战略要求,着力推进资源利用率高、节能环保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开发区引进了中盟民晟清洁能源(山西)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的500万吨含油煤分质资源化利用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提升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成为开发区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标杆、典范。山西铭福钢铁制品有限公司投资28.2亿元的产能减量置换升级改造项目正加紧施工建设,主要是对现有的烧结、炼铁、炼钢主流程系统及相应的能源动力、环境保护系统进行装备技术、节能环保全流程改造升级,实现钢铁企业生产装备升级、生产线智能化、高效节能发展。山西梅山湖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年产6万吨Φ600mm及以上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是开发区以煤为基、发展碳基新材料产业、提升综合经济实力的标杆引领项目。山西永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年产4万吨针状焦项目,以煤焦油沥青及其馏分为原料,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且线膨胀系数较低,广泛应用于超高功率电极、特种碳素材料、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领域,对我国碳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将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在传统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方面,稷山县华越建材有限公司总投资5.08亿元的年处理200万吨工业固废、30万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其中,一期年产50万吨粉煤灰矿渣微粉生产线项目已于2020年5月投产,二期年处理70万吨粉煤灰、矿渣微粉生产线项目已于2020年10月投产运营。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实现了开发区工业废渣“吃干榨尽”,而且进一步形成壮大了建材产业链条。特别是其将于2021年实施的利用综合固废生产城市绿化砖、人造大理石、地板砖项目,年可消化固体废弃物230万吨,解决就业岗位300个,形成“工业固废—超细粉—建筑材料”的新兴产业链条,实现了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山西兆龙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2.2亿元、年产10亿个塑料复合包装袋项目,推动了包装产业由传统的瓦楞纸包装向软塑包装方向迈进,解决了产品结构同质化、产业链条发展“短而粗”的弊端,成为包装产业结构向多样化、差异化发展的引领者。

依靠产业集群促动,汇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不断增强三大主导产业在省、市产业结构中的比较优势,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形成了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公共服务稳步提升,企业运行状况良好,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产业体系。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区先后开工“六新”项目16个,占全部项目的76.2%,总投资58.15亿元,已有10个投产达效。“六新”项目全部投产后,正常年份年产值可达60亿元。

郝冰表示,他们将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精准对接国内高端科研院所、技术院校、行业协会,突出抓好项目建设、转型升级、改革创新、招商引资4件大事,努力做到全员拼搏谋招商,专班服务抓项目,增强产业链关键节点的控制力和产业生态的主导力,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企业,使开发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高地、主阵地。

2021-01-07 ——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扫描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4130.htm 1 勇做县域经济创新发展“排头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