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视窗

破除四大“壁垒” 助推乡村振兴

自2019年浙江淳安县组建大下姜联合体以来,联合体党委在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上下功夫,今年1月~11月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466万元

作品《祝福》荣获“2019年大下姜摄影节”一等奖 王 俊 摄

□ 本报记者 徐 军

□ 王忠进

下姜村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南部,素有“雅墅峡涧”的美称。该村是习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的基层联系点,也是浙江六任省委书记的基层联系点。自2019年组建以下姜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以下简称“大下姜”)以来,大下姜破除行政、环境、利益、文化四大壁垒,促进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大下姜的组织创新和特色做法,得到了浙江省、杭州市领导的肯定和批示,为全国12个村级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之一,成为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十大模式之一,还被评为2019年杭州市改革最佳实践案例。

据了解,当下的大下姜涵盖枫树岭镇原28个行政村(现行政村已调整为18个)和大墅镇4个行政村,面积为340平方公里,涉及人口21,872人。今年1月~11月,大下姜22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466万元、经营性总收入796万元,全部完成“3020”消薄任务。目前,县委县政府已经围绕重点区域、重要产业、重大项目、重点人群,先后建立总部经济、民宿行业、在杭流动党员、千黄高速、亚运项目建设、淳安北部区块及西南区块产业发展等7个功能性党委。

优化整合 促进平台共建

成立大下姜联合体党委。在不改变原有行政区划前提下,按照地理相邻、产业互补、文化相近等原则,大下姜整合枫树岭镇下姜村、大墅镇孙家畈村等原32个村,组建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党委,由县领导兼任党委书记,负责涉及大下姜跨镇联动和全域问题的统筹协调及督促落实。

组建大下姜联合体理事会。大下姜坚持创新开放、合作共赢的市场化导向,选举产生联合体理事会,会员包含农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乡村民宿经营户等市场主体168家,下设培训、乡村旅游、农林和文创4个产业分会,具体负责落实联合体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和发展项目市场化运作。

编制大下姜发展规划蓝图。大下姜注重区域规划引领,出台《下姜村及周边地区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和交通发展、旅游发展、农业产业、村庄建设4个专项规划,分近、中、远三期,推动党建、文化、旅游、交通、美丽乡村、现代农业6大工程。同时,建立任务、措施、责任、时限“4张清单”,落实定期通报、定向巡查、定量督考等机制,形成对标下姜、服务下姜、借力下姜、融入下姜的发展共识。2018年以来,大下姜已完成各类投资12.21亿元,涵盖枫常公路改建等80个项目,有力推动大下姜各项事业的发展。

完善体系 促进资源共享

完善区域交通物流体系。大下姜实施区域交通提升工程,推进枫常公路、沿雪线等公路改造,开通下姜村至千岛湖高铁站旅游直通车、白马至杭州客运班车,成功构建1小时上高速、域内半小时通达交通圈。依托邮政和民企快递服务,线下开通每天每村至少1个频次的“大下姜”物流配送服务专线,线上开设千岛湖农品馆“大下姜”电商分馆,构建形成线上点单、线下配送、全域覆盖、全程服务的物流配送体系。

优化区域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数据赋能乡村振兴,推进旅游、农业、医疗等场景智慧应用,大下姜形成以下姜村为中心、覆盖周边的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完成3个5G基站和11个物联网站点建设,安装22个AI视频监控系统;建成智慧医疗服务系统,建立村卫生室直联省城医院专家远程会诊机制,实现预约专家远程看病;建设大下姜共享水厂,满足大下姜及周边安阳乡、里商乡两个乡镇累计31个村2.9万人安全用水;设立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统一开展大下姜社会化农技服务;建设双供电网、屋顶光伏发电、管道天然气集中供应点等设施,大下姜能源保障逐步由传统向绿色提升。

强化区域要素保障体系。在县级层面,大下姜设立1000余万元大下姜发展专项资金,统筹安排省市美丽宜居示范村、美丽乡村精品村等建设项目,全面提升大下姜基础设施建设。与农商银行开展战略合作,签署9.2亿元贷款授信协议,累计为淳和之路民宿、枫林港旅业、葛根园等项目提供贷款1.5亿元。

大下姜创新开展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用以投资区县协作“消薄飞地”,年收益率稳定在6%~8%,2019年大下姜区域公益林贷款投资额2531万元,实现投资收益189.27万元。

依托杭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人才库资源,大下姜成立乡村振兴人才支援站,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建立大下姜专家工作站和乡村振兴学堂,配套建立首个乡村“人才公寓”,累计汇聚智囊团专家资源70余名,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解决大下姜产业发展困惑。

创新机制 促进产业共兴

探索源片发展机制。根据“人依源居、业以源兴”特色,结合每条“源”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大下姜因地制宜、分源分片,差异化发展“一源一特色”经济,形成了核心区旅游培训产业带、铜山片中药材产业带、夏峰片红高粱产业带、白马片农特产品产业带等4大区域特色产业集群,通过拉长产业链,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从2019年起,夏峰片连片发展红高粱1559亩,由村集体出资建成丰家源酒厂,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实现红高粱酒总产值1500万元,带动农民就业增收100余万元。

探索入股联营机制。大下姜鼓励村民以人口、现金、资源入股组建下姜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全国率先招聘职业经理人,开展专业运营,先后开发“下姜人家”餐厅、杭州书屋等项目。2020年整合两家镇村属企业、大下姜原32个村集体和低收入农户,以人口、资金入股成立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在全县范围选聘2名职业经理人,开展农产品销售、旅游运营等经营活动。

此外,通过村集体入股的形式,大下姜还与浙江金控、杭州漫村等公司合作,一起打造“筑梦伊川”未来乡村项目。

创新民宿加盟管理机制。下姜村建立“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营销、统一分客、统一结算”民宿运营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民宿经济;制定《下姜村民宿联盟发展规则》,改无偿分流为有偿加盟,对违规民宿实行警告、处罚,确保加盟民宿的服务质量和品牌。2019年,大下姜新发展民宿20家,向周边地区民宿分流1.2万名住宿游客,同比增长26.3%。

探索帮带共富机制。下姜村实施强村富民、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周边融合带动4项工程,建立先富群体结对帮扶本村低收入农户、经济强村及驻镇单位共同帮扶经济薄弱村等帮带共富机制。2020年1月~10月,通过源塘村、薛家源村及大墅市管所结对共建和夏峰村的自身努力,夏峰村实现集体经济总收入57.46万元,经营性收入27.6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1.35%和137.89%。

破除壁垒 促进品牌共塑

强化党建品牌。大下姜以下姜村基层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为核心,按“一村一课”建立孙家畈村教学基地和源塘村等6处教学点,开设1天~5天的红色教育培训课程。创设“四种人”量化指数考评体系,开展党组织支部堡垒指数、党员个人先锋指数考评,通过“党建双强”创建、最佳班子评选、先锋模范选树等活动,形成区域示范效应,带动红色培训、红色旅游发展。2020年,开展红色教育培训班82个班次、8900人次,带动区域餐饮、住宿等消费约180万元。

提升产业品牌。大下姜强化区域品牌策划,完成“大下姜”“下姜红”“下姜甜”“下姜绿”“下姜美”5大类48件商标注册,发布“大下姜”LOGO,通过标准化产加销基地,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提升“大下姜”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探索形成全域共同参与的“书记进城卖山货”“大下姜红高粱文化节”“大下姜音乐美食节”等常态化品牌活动,带动农产品销售、旅游业发展等。2018年~2019年,两次举办“大下姜”书记进城卖山货活动,共销售农产品700多万元。

深化治理品牌。大下姜坚持村庄景区化理念,编制美丽乡村指导手册和生态保护运维规程,建成污水净化循环系统和在线自动监控系统,全面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行“全域联动、各点联结、应修尽修”的生态修复长效机制,实现大下姜森林覆盖率从2016年的82.29%提高至2019年的86%,大下姜获评国家级4A级景区,大下姜累计获评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7个,美丽系列建设品牌逐步形成。创设“11·9下姜感恩日”主题活动,创新深化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群英智囊团、老姜调解室、村级综治中心“五个一”治理举措,提升基层治理效能。2019年,下姜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20年荣获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

下一步,大下姜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重要讲话和对下姜村问候的精神,始终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重中之重,把促进区域产业发展作为关键一招,把推动区域联动作为走富裕之路的长效机制,努力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生动实践的展示窗口。

2020-12-31 自2019年浙江淳安县组建大下姜联合体以来,联合体党委在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上下功夫,今年1月~11月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466万元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3893.htm 1 破除四大“壁垒” 助推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