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风采

从伟大的延安精神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

——论延安精神在当代的研究价值

□   金正连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来到这里,仿佛看到80多年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住窑洞、驱日寇、运筹帷幄建立新中国的感人画面。尽管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已经过去,但延安精神对当代人来说,仍然有着重要的思想价值和实践价值,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为什么“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开始了在延安战斗生活的13年,直到1948年3月23日离开延安,前往华北。

有数据显示,抗战后来到延安的革命青年有4万多人。广大知识青年放出豪言:打断骨头还有筋,割掉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印度援华医疗队队长爱德华在目睹了行进在蜿蜒山路上向延安进发的青年队伍后,对其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当时延安的革命青年70%以上具有中学以上文化,甚至还有少数大学生。他们大多家境殷实、教育良好,在一般人眼里都有着美好的前程。但是他们却选择去延安——一个与国统区的大城市相比是极为贫穷、寒酸的地方。他们为什么要如此选择?我觉得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延安独有的精神气质: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救亡图存、为民谋利。

很多人以为物质生活条件重要,但是人是高级动物,必然有其高级之处。当物质条件达到一定程度时,人必然要追求精神生活。而总有一部分人不论物质条件如何,总是要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这部分人很大程度上会成为社会的脊梁、国家的栋梁、民族的精神化身。

虽然延安当时的物资匮乏,条件艰苦,但是生活在延安的人们斗志昂扬,他们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幸福生活的新中国而聚集到一起。正如爱国华侨陈嘉庚在访问延安后发出感慨:“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延安精神是对中国革命精神的延续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后,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不断产生出精神力量的结晶,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他们共同连接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延安精神则是这一精神谱系中的重要一环。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2002年3月江泽民在延安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深情地说:“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延安精神是我的魂。”

为什么说延安精神是对中国革命精神的拓展呢?延安精神的灵魂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延安精神中突出强调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因为在延安时期我党面临的斗争形势极为复杂,既要号召全民族投身抗日的洪流,又要和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既要进行军事斗争,又要搞政权建设;既要搞好内部建设,又要处理好与外部的反动派、中间派的关系;既要争取外援,又要自力更生,发展生产;既有明处的斗争,又有暗处的斗争;既要处理好常规工作,又要有能力处理好突发政治事件。

在这种复杂的斗争形势下,非常考验党的政治智慧和政治能力。在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领导下,我们党巧妙地处理了一件又一件棘手的重大事件,推动全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抗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延安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延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把人民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领袖爱人民,人民拥护党。谢觉哉说:“上为党政分忧,下为人民解愁。”董必武说:“甘为民仆耻为官。”有位战士生病,毛泽东专门写信给医生,希望医生尽力把战士的病治好。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是如此。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我们相信,只要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始终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团结一致,勤勉工作,勇于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纠正错误,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文作者系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副教授。)

2020-12-30 ——论延安精神在当代的研究价值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3861.htm 1 从伟大的延安精神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