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视角

构筑综合立体交通网 打造“交通强县”桐庐样板

浙江桐庐县基本建成了公路通达网、安全保障网、养护管理网和运输服务网,满足了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和物流畅通快捷运输需要,实现从“基本适应”到“适度超前”历史性跨越

□ 徐文静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近年来,浙江省桐庐县加快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各种交通方式发展迅速。铁路、公路、水运……越来越便利的交通,为桐庐县社会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形成县域45分钟交通圈,基本建成了公路通达网、安全保障网、养护管理网和运输服务网,满足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和物流畅通快捷运输的需要,桐庐交通实现了从“基本适应”到“适度超前”的历史性跨越。

铁路运输实现从无到有跨越

“十三五”期间,桐庐铁路建设势头强劲。“乘最美高铁,游最美县城,过向往的生活”。2018年12月杭黄高铁正式投入运营,桐庐设站桐庐高铁站,实现了与杭州乃至长三角主要城市高速铁路网直连,成为桐庐融入大杭州都市圈的快速发展新引擎,同时也成为桐庐从相对偏僻独立的县域单元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

2019年,桐庐铁路客运量达到228万人次。便利交通,吸引八方来客。“现在有了高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成为现实,从北京到桐庐只要5个小时的车程,就能来到桐庐领略最美县的魅力。”来自北京的周宇阳,趁着周末带家人来桐庐游玩,“以前根本不敢想,利用周末时间就能游览远在千里之外的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湖州至杭州西至杭黄铁路连接线工程、杭温铁路二期桐庐段也相继启动建设,加快了桐庐境内“一横一纵”高速铁路布局的形成。

综合路网建设不断完善

加快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等多层次公路网建设,桐庐打通县界断头路,加强各级公路之间的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公路网覆盖度和通达性。

目前,桐庐公路方面已基本形成以杭新景高速为主轴,“两纵四横”国省道网为支撑,县乡道为补充的“内畅外联”的公路网布局。

“现在从桐庐去杭州,上杭新景高速,只要四、五十分钟就到了。”市民金先生是杭州人,在桐庐工作,几乎每天都要来回,“现在桐庐交通非常便利,四通八达,想要回家的时候就是踩一脚油门的事。”

通过一代代桐庐交通人的奋力拼搏,县域公路网络日臻完善。2019年,全县公路里程1931.711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05.8公里,农村公路等级路率达到100%。

除了杭新景高速,临建高速建设也如火如荼,桐庐县即将迎来“双高速”时代。

11月12日,伴随着一声低沉的爆破声,位于富春江镇的临建高速六标段深塘坞隧道成功实施爆破,隧道左洞顺利贯通,为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注入新动能。

临建高速作为途经县内的第二条高速公路,起于浙皖交界的千秋关隧道,与宁宣高速公路安徽段顺接。它的建成开通将对桐庐的发展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崛起具有重大意义。

此次隧道的贯通,让项目建设呈现出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打通了一系列难点堵点,为项目建设按下了加速键。预计到明年年底,临建高速全线隧道将实现贯通。

除了高质量完成临建(临金)高速公路建设,桐庐还积极配合杭淳开高速公路桐庐段前期工作,推进温义宣高速公路桐庐段前期工作,共计113.5公里。在既有廊道管控基础上,提前预留新型运输方式线位通道,统筹协调好两者空间关系,构建高强度多方式复合廊道。

构建便捷交通运输网

交通便利带来的经济效应远不止于旅游业、民宿业的崛起。便捷公路,也成为电商发展的机遇与东风。

每年到11月份,合村乡高凉亭村家家户户都忙着烘烤番薯干,原本是农家自制的零食如今却成了城里人喜爱的农产品。

“我们这里原来没有公路时,日复一日地过着封闭式的生活,不要说有外人进山来,就连自己的亲戚也很少有人会走进山来。现在道路通到了村里,来的人多了,外地顾客需要购买我们的‘土货’,我们就通过快递送到他们手中,非常方便。”一大早,村民周彩兰将打包好的番薯干交给了上门取货的快递员。

以县城为中心的“一小时交通圈”,连接了181个行政村,“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路径被一一打通,形成了以城区公交为一级网络枢纽,以四大农村客运区域为覆盖的二、三级城乡客运网络布局,基本实现了同城同待遇、均等化服务目标。借助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桐庐县电商销售额年年攀升,已创建成为全国首个“农村淘宝”行政村全覆盖县、浙江省电子商务示范县,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百强县”。

桐庐是中国快递之乡,是“三通一达”快递发源地,随着中通快运全球创研中心、韵达全球科创中心等一批批优质快递项目产业回归,对桐庐县物流企业和运输车辆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县交通运输局主动担当作为,强化政策支撑,提升服务质量,在全省率先实施委托驻在地检测机构检测车辆,并独创车辆营运证代理证办理举措,2019年该举措为物流企业节约经营成本约一千万元,有效助推了交通运输产业快速发展。随着“三通一达”投入使用的车辆数大幅增长,货运运输量从2016年的991万吨,上升到2019年的3000万吨,增长303%。

内河水运能级不断跃升

前些年,桐庐进一步建设完善“一干、一支”航道网络布局,同时加快完善内河港口建设,推进内河水运能级不断跃升。航道建设方面,2019年4月,桐庐完成富春江船闸改扩建工程航道疏浚工程以及管理用房及相关配套建设,工程总疏浚量达到93.5万立方米,总投资6838.7万元。

据了解,试运行两年来,富春江船闸累计运行3949闸次,通过船舶3.56万艘次,过闸量达1811万吨,过闸船舶数和过闸量屡创历史新高,成为全国首个在试运行期间增速呈三位数增长的船闸。船闸通航后,行业优势随之显现,因水路运输运量大、运价低、能耗少、污染少,越来越多的工矿企业调整物流方式,“弃陆走水”。

“我们公司就建在富春江边,得益于水运的发展,每年可以节约一大笔物流成本,大大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南方水泥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守义表示。

“四好农村路”铺就幸福路

前不久,莪山畲族乡数字乡村丰收嘉年华热闹开场,远道而来的游客徜徉在稻浪中,或拍摄风景照,或拍摄短视频,共同品味丰收的喜悦。

“道路好了,交通方便了,游客纷至沓来,看见周边的美丽风景,都要停下来拍拍照,到田里走一走。”村民毛忠生表示,过去入村道路坑坑洼洼,发展旅游产业生怕游客不进村,自从四好农村路工程实施,旧钟线建成,村里打造了田园生活综合体,不仅改变了村庄面貌,也给村民带来了收益。

美丽公路促进了美丽田园,带来美丽经济。“公路美了村庄靓了,我们的工作重心就借机投向美丽田园建设了,以村中良好的生态为基础,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景观农业转型,发展稻米产业,打响‘稻香沈冠’这一品牌,走出了一条村集体与村民共同富裕之路。”莪山畲族乡沈冠村书记黄金源信心满满地表示,“2019年我们跟浙江大学合作打造了30亩‘稻鱼共养’基地,成效很不错。今年我们将基地扩建至100亩左右,预计每亩田可收获鱼260余斤、稻谷1000多斤,每亩收入可达万元,真正实现‘一亩田、千斤粮、百斤鱼、万元钱’的目标。”农村道路条件的改善让黄金源对于甩开膀子干产业更有信心。

如今,红曲酒、黄金棕,这些处在深闺人不知的美味,也因四好农村路的畅通香飘万里。

近3年来,桐庐县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农村公路改建工程83.3公里、农村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260公里、农村公路等级提升工程200公里、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工程100公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100公里、美丽公路建设工程20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危桥改造32座。在道路养护上,桐庐做到“求精、求细、求规范”,不断提升管养水平。创新实践“3+四好农村路”模式,将“四好农村路”与“党建”“乡贤”“群众”紧密融合,推行“领养-认养-承养-共养”全民参与模式。交通系统共有28个党支部,目前每个支部都结对一个村、认养一条路,支部活动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担起一定的养护和培养精品路的职责。

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道路四通八达,城乡交通网络逐渐融合,公交车也实现了“村村通”。

从2019年开始,桐庐县着力推进全县较大自然村通车项目,延伸和优化线路32条,解决了79个较大自然村通车问题,惠及群众4万余人,切实解决山区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广大群众“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城门”。实施城乡公交优惠票价制度,对农村客运12公里以内执行1元票价,城乡公交最高票价不超过5元,特优人群享受财政补贴乘车,群众获得感、满意率逐年提升。目前,桐庐县公交出行分担率达28%,公交刷卡率达95%以上,刷卡乘坐公交车的市民已达日均2.6万人次。

既提升城市形象,又改善市民乘车环境。截至目前,桐庐县投入纯电动公交采购资金9985余万元,推广排放标准高、综合配置高的公交车辆。目前全县纯电动公交车已达205辆,主城区绿色公交实现全覆盖,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达100%,公交充电桩已达94根。

与此同时,桐庐县将城区23条公交线路、120台车辆全部纳入“智能化公交”管理平台,实现全域、全网实时监管和智能化调度,彻底实现了从“靠经验”到“大数据分析”的服务升级。“桐庐智慧公交”微信公众号同步上线,为乘客提供实时公交信息、乘车方案指导、公交线路查询、站点查询、公交到离站提醒、周边快查等服务。建设公共交通移动支付体系,城区120辆公交车安装移动支付机具,实现城区公交手机移动支付全覆盖。

打造“交通强县”桐庐样板

“作为交通运输部门,我们将以满足广大群众出行需求为目标,建好管好四好农村路,发展更高质量的综合一体化交通,提升居民出行体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桐庐县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邵卫华表示,桐庐县交通运输局将紧紧围绕“交通强县”目标,推进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向纵深发展。

接下来,桐庐县交运局将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契机,推进高效便捷的现代铁路网建设,加快“一横一纵”高铁通道布局,强化桐衢饶、桐金温通道,主动融入杭州高铁网,全面接入杭州高铁枢纽,借力提升桐庐高铁辐射能级。重点谋划杭州经三江口至建德市域铁路桐庐段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桐杭通勤效率,以及强化与周边区县的衔接,与高铁体系高水平“融合互补”;建设完成湖州至杭州西至杭黄铁路连接线工程、杭温铁路二期杭州至义乌桐庐段建设工程;加快“两横两纵”的“井”字形高速公路骨架建设,构建市域东西通达、南北联系的高速路网布局。重点完成临建(临金)高速公路、杭淳开高速公路桐庐段、宁义宣高速公路桐庐段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普通国省道改造,完善域内G320国道和S218、S219、S214、S309、S310等五条省道布局,总体形成“两纵四横”的普通国省道格局。推进305省道桐庐窄溪至麻蓬段改建工程、320国道东兴路节点平改立工程、安吉至洞头公路桐庐凤川至新合段改建工程、疏港公路综合码头至深澳段工程、320国道与23省道秀峰交叉口提升改造工程等5个国省道项目。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十四五”规划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桐庐县将绘好“十四五”交通发展蓝图,在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和省级示范县基础上,持续推进以“四环九线”为代表的、惠及全域的“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打造物流产业高地,积极引导“三通一达”回归桐庐布局高端产品研发中心,推进中通快运总部项目、快递物流示范园区、国邮快递物流科学研究院、中国快递物流装备物资集中采购交易中心、物流(快递)绿色封装用品检验检测中心、中通云谷、快递业会议会展中心、快递之源、圆通国家工程实验室创新研发基地等九大物流产业项目,做大做强快递特色产业;加快基础设施智慧化应用、数字化全覆盖,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与信息网络三网融合,为桐庐的长远发展夯实交通基础。

2020-12-30 浙江桐庐县基本建成了公路通达网、安全保障网、养护管理网和运输服务网,满足了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和物流畅通快捷运输需要,实现从“基本适应”到“适度超前”历史性跨越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3858.htm 1 构筑综合立体交通网 打造“交通强县”桐庐样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