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安徽省庐江县公管中心全面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放管服”改革,聚焦交易“全程电子化”、依法监管“法制化”、平台建设“信息化”,努力打造公共资源交易“阳光平台”。截至目前,共组织交易项目2895个,预算(控制)价为62.32亿元,中标价38.76亿元,节约资金23.56亿元,节约率为37.81%。
聚焦“全流程”,实现交易全程“电子化”。庐江县按照“市县一体化”交易系统运行模式,实现了在“N合1平台”上操作,工程项目上线率达100%,同步使用省、市发布的交易文件模板编制交易文件,严格执行合肥市“市县一体化”监管体系和机制,坚决做到公共资源交易“制度体系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信息系统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流程电子化、交易规范化、服务标准化、监管法制化,建成了“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实现了交易全程电子化。
聚焦“全覆盖”,推进依法监管“法制化”。庐江县以加强交易全程监管为抓手,全面打造阳光交易监管平台。
加强“标前”审查工作。对业主招标文件的核心要件如工期、付款方式、保证金、投标资质、业绩等进行严格审查,累计对45个重大且技术复杂、需求难以确定的项目实行了标前公示,并对65个项目实行了标前专家论证,收到潜在投标人反馈意见及专家论证意见100余条,经过消化吸收,规避了招标采购文件中带有倾向性、歧视性的条款,有效提高了招标采购文件的编制质量。
加强“标中”现场管理,聘请34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风行风监督员等为特约监督员,请他们走进评标现场,加强对项目开标、评标、定标现场的全程监督,随时阻止和纠正不正当行为;积极参与“标后”管理,协助相关部门在全县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重点抽取各镇(园区)及县重点中心、交运局等单位,共24个项目,开展专项检查。
聚焦“全公开”,助力平台建设“信息化”。今年以来,庐江县以“互联网+”为引领,大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平台建设,扩大网上办理和电子化交易覆盖面,利用公共资源交易网、电子显示屏、自助查询台等,及时公布招标公告、开标信息、预中标结果等七大类近40项信息。特别是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实际情况,取消交易主体必须现场投标的要求,通过交易平台等非见面方式递交投标响应文件,创新建立了“不见面”开标系统,开启应急项目特事特办“快捷键”。
(周跃东 黄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