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15年始,广州市天河区开创性地引进社工服务,使用专业力量参与反邪教工作,经过4年的摸索与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务经验。
天河区反邪教协会社工发动民间力量参与反邪,打破了传统的“一对多”政府工作模式,形成了“多对一”的新型服务模式。在各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立关爱之家,寓反邪教宣传于为居民服务之中,在排忧解难的同时宣传反邪教理念。提高大众拒邪反邪、帮助涉邪人员转变的能力;建立无邪义工队伍,发展反邪教义工服务,发挥义工的力量,扩大无邪宣传面,同时为有需要的居民及已转化人员提供帮教,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对困难的能力;借助区政府、街道办、社区居委的平台,集合社区内其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单位等力量,进行宗教知识宣传、健康生活知识教育推广、公共论坛等,强化居民大众的健康生活理念,远离邪教侵蚀;针对受困扰、已转化人员进行个别帮教,协助他们处理认知与情绪问题、生活问题等,令他们能回归正常生活,恢复社会功能,摆脱邪教。
天河区反邪教协会的社工在与其他反邪教人士协同工作的过程中发现,社工要想做好邪教痴迷人员的帮教工作,必须坚定地认识到邪教对邪教痴迷人士的危害,以及邪教痴迷人士对周围社会环境的危害,并巧用社会支持网络做好帮教工作。
社会支持网络来源于人与人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但邪教这个带毒的社会支持网络并不能帮助邪教痴迷者真正地应对来自环境的挑战,而是帮助他们逃避、曲解、对抗来自环境的挑战。这是邪教组织最毒的地方,因为一个人一旦使用这样的方法来应对外部挑战,就更容易遭遇来自外部的挫折与挤压,于是又向带毒的社会支持网络寻求支持,从而越陷越深。
社工在面对邪教痴迷者案主时,往往惯性地帮助其“完善社会支持网络”,这在与案主建立关系时,有一定的效果,却无法实质性地帮助案主,于是社工通常就发出这样的疑惑,“我都这样帮他了,为什么他还是信邪教多过信社工?”反邪教协会社工的经验告诉我们,问题出在“我们没有旗帜鲜明地排斥那个有毒的社会支持网络”,没有采用置换的方法去重建邪教痴迷者的社会支持网络。社工们不恰当的帮教,甚至会让邪教痴迷者幻想两种社会支持网络并存。
巧用社会支持网络做好邪教痴迷者的帮教工作就是帮助他们“打掉毒网络、重建新网络”。
首先,社工要向邪教痴迷者表达支持,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而更重要的是,缺乏建立在理解与支持上的信任的关系,后面的介入会大打折扣。其次,要让邪教痴迷者认识到,邪教组织的毒网络是虚妄的,毒网络与新网络是不能并存的,现代社会也是容不得毒网络的。再次,要帮邪教痴迷者一一置换两个网络中的重要元素。最后,要帮邪教痴迷者完善新的社会支持网络。大部分邪教痴迷人员在社会支持网络上有所缺失,或者对某些环节丧失信任。这时候社工就要从邪教帮扶对象的社会支持系统入手,完善其结构,促进其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很多邪教痴迷人员处于一种或多种对抗的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中,这些对抗会破坏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同时使其丧失对这些社会支持的信任,社工可以尝试帮助帮教对象调解这种对抗,补足案主社会支持网络中的短板;还有一些邪教痴迷人员不懂得怎么使用正式、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社工可以尝试在带领案主使用社会支持的同时,建设他们使用社会支持的能力,这时重建邪教痴迷人员的社会支持网络就会事半功倍。
天河区反邪教协会社工运用社会支持网络开展帮教工作,是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也是邪教痴迷人员帮教的专业化探索,随着这种探索的继续深入,反邪教社工一定能在我国的反邪教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广州市天河区委政法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