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袁 琳
近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建设专题会议,部署整体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建设。国家发改委基础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经报请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国家发改委结合“十四五”规划研究,提出拟将三大区域城际和市域(郊)铁路作为重大工程纳入“十四五”规划,整体推进建设。
“三大区域‘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开工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共1万公里左右,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小时~2小时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轨道上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要基本建成。”该负责人说。
加快城际和市域铁路建设既利当前又利长远
该负责人表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城市群、都市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条件最为成熟、需求最为迫切,既利当前又利长远。
有利于推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以占全国6.6%的土地,聚集了全国23.7%的人口,创造了44.2%的国内生产总值。三大区域土地面积有限、人员高度密集、环境承载力有限、客运需求巨大,需要现代化交通体系支撑。城际和市域(郊)铁路运能大、占地少、污染小、效率高,能够紧密联系城市群内主要城市节点,有利于加速人员、资金要素流动,统筹中心与区域发展,合理疏解非核心功能,促进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发展格局,优化区域城镇空间布局,加速区域城镇化步伐,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有利于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建设,有利于推动沿线地区进一步开发开放,培育发展新动能。同时,铁路项目上下游产业链长、周边辐射带动性强。加快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带动装备制造、建筑、冶金、服务等关联产业发展,更好发挥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
有利于支撑补齐区域综合交通短板。加快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建设,是补齐现代轨道交通短板,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出行需求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优化铁路网络布局,完善区域交通功能,提供更大能力、更加公平、更有效率的交通服务,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避免把城际铁路建成高铁、地铁
据介绍,高铁主要服务区际出行,新建高铁时速一般在250公里及以上;地铁主要服务中心城区的通勤出行,时速一般在80公里~100公里。目前,三大区域干线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已经初具规模。截至2019年底,三大区域干线铁路营业里程约2.4万公里,路网密度达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城市轨道交通营业里程近3400公里,占全国的61.2%。
“但与此同时,市域(郊)等铁路发展却比较滞后。”该负责人举例说,比如北京、上海仅分别有400公里和56公里,而这两个城市的地铁里程均在600公里以上。反观东京、纽约等国际大都市圈,城市地铁里程都只有300余公里,而市域(郊)铁路里程均超过1600公里。
“对比发现,我国城市群、都市圈的轨道交通网络结构‘倒挂’现象较为严重,影响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效率。”该负责人称,为此,需要准确把握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定位和路网功能,发挥好“承上启下”、填补轨道交通网络空白的作用。在建设中要重点把握好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把握好城际铁路的功能定位和建设标准。城际铁路主要承担城市间经常性、大容量客运需求,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要突出对沿线重要经济据点、人口较多城镇的覆盖,建设中技术标准要避免“两头化”现象。
“要避免把城际铁路建成高铁。”该负责人指出,城际铁路设计速度宜为160公里/小时~200公里/小时,如按时速350公里标准建设,将使城际铁路承担干线通道功能,难以满足对沿线重要节点的更好覆盖。
“同时,要避免把城际铁路建成地铁。城际铁路穿越城区路段如果大量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和较小站间距,既大幅增加工程造价,又降低运行效率,难以满足城际快速出行需求。”
另一方面,要加强市域(郊)铁路的统筹规划和设计建设。市域(郊)铁路主要布局在经济发达、人口聚集都市圈内的中心城市,连通城区与郊区及周边卫星城、微中心等城镇组团,重点满足1小时通勤圈快速通达出行需求,平均站间距原则上不小于3公里,线路尽可能串联5万人及以上的城镇组团和重要工业园区、旅游景点等。要加强统筹谋划和方案论证,避免功能错配导致效率低下。
坚持融合发展理念,建立高效协同推进机制
“城际和市域(郊)铁路服务市民出行需求、引导城镇空间布局,关键在于坚持融合发展的理念。”该负责人说。
具体来讲,一是坚持与城市融合发展。做好城际和市域(郊)铁路与相关城市发展规划的衔接,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引入中心城区。探索城镇化地区铁路土地综合开发新模式,鼓励“站前广场”与综合开发有机融合,推进“轨道+物业”“轨道+社区”,打造“站城融合综合体”。
二是坚持轨道交通多网融合发展。推动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与干线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有机衔接,加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完善公交、P+R停车场、自动步道等联程联运配套设施,实现“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提高综合运输效率。
三是坚持运输服务融合发展。推进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安检互信、票制互通、支付兼容,鼓励使用城市公交“一卡通”乘车,切实提升衔接效率和服务品质,为乘客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贴心的运输服务。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抓住有利“窗口期”,强化精准施策,狠抓落地见效。建立高效协同推进机制,完善年度滚动实施方案。按照“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思路,构建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发展格局。同时,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做深做细可研方案,加快前置要件审批,做好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