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旗牌星”汇聚脱贫攻坚磅礴力量

安徽泗县以“五面红旗”聚焦组织活力不强现象、以“五牌联动”聚焦干部合力不强现象、以“十星争创”聚焦群众动力不足现象,凝聚起脱贫攻坚干事创业合力,有效提升贫困治理能力

□ 尉成辉

“我们探索建立以‘五面红旗’为引领、‘旗牌星’联动的工作机制,通过扛‘旗’让组织强起来,通过亮‘牌’让干部干起来,通过创‘星’让群众动起来,汇聚起脱贫攻坚磅礴力量!”10月17日,在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上,安徽省宿州市委常委、泗县县委书记张志强代表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获奖单位作宣讲报告。

泗县地处淮北平原,是著名的皖东北抗日革命根据地,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泗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殷殷嘱托,组织创新实施“旗牌星”精准扶贫联动机制,极大激发了干群内生动力,凝聚起脱贫攻坚干事创业合力,有效提升了贫困治理能力。2019年4月,安徽省政府批准泗县脱贫摘帽。

“五面红旗”激发组织活力

使脱贫攻坚的过程成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大提升的过程

“‘五面红旗’,就是聚焦组织活力不强的现象,着力解决脱贫攻坚‘县里抓村缺抓手、乡镇抓村缺手段、工作队抓村缺方法、村两委自身缺动力’的问题,使脱贫攻坚的过程成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大提升的过程。”张志强说。

近年来,泗县围绕脱贫攻坚、环境改善、乡风文明、信访维稳、基层党建五大重点任务,在全县开展“五面红旗”村争创活动,将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五面红旗”村建设的根本立足点,积极发展扶贫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泗县将“五面红旗”评选制定了5类35项工作标准,确保以脱贫攻坚为统揽,推动一切力量和资源向村级集结,做到干有方向、干有标准、干则必成,开展“村争旗,以旗定位”,筑牢脱贫攻坚组织保障。

“三葛村地理位置偏,又是典型的传统农业种植区,村级发展后劲不足。2016年以前,集体经济一直为零。”泗县黑塔镇三葛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龙峰说,“驻村以来,如何突破瓶颈、破解难题,带领群众把村级产业发展壮大,成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一道必答题。”

用活政策乘东风,找准时机助脱贫。在三葛村,2017年,占地10亩、投资120万元的村级光伏电站建成使用后,村集体经济收入一举迈上5万元台阶。2018年,随着村扶贫工厂建成使用、发展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入股分红、大型农机具出租、土地增减挂等,当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5万元。2019年以来,三葛村流转了400多亩土地,建成了115亩薄壳山核桃扶贫林基地,300多亩雪桃经济林基地;发展庭院经济项目,栽种雪桃和红叶石楠8000余株。2020年4月,投资300万元的大米加工厂项目成功落户三葛村,不但可以每年为村集体带来20万元经济收入,还能带动更多本村和周边村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收入将一举迈上50万元台阶。

三葛村只是泗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一个缩影。通过争创“五面红旗”,各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产业兴旺了,村子也美了。2014年,泗县85%的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是空白,泗县用了4年时间全面消灭了集体经济收入“空白村”,2019年全县年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的村达112个,超50万元的村达16个,占比居全市前列。2020年以来,泗县充分运用“五面红旗”争创形成的制度机制,迅速汇聚起“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保障。2020年上半年,泗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3%,高于全国5.1个百分点。

“五牌联动”激发干部干劲

使脱贫攻坚的过程成为广大干部和党员激情能力作风大提升的过程

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泗县屏山镇涂山村“双培双带党员示范户”姜廷信就带着村里的贫困群众在花卉苗木田里忙活开了。

“去年,在村党总支的大力扶持下,我开始种植花卉苗木,收益比之前种田可观多了。现在我不仅带着一家老少齐上阵,还带着村里6户贫困户共同致富,为此还获得了县级优秀‘双培双带党员示范户’奖章,心里那个自豪呀。”朴实而真挚的话语道出了姜廷信的党员先锋模范意识。

像姜廷信这样优秀的“双培双带党员示范户”,在屏山镇还有9个,在全县还有百余人。

“‘五牌联动’,就是聚焦干部合力不强的现象,着力解决脱贫攻坚每个干部都要扛责、每名党员勇当先锋的问题,使脱贫攻坚的过程成为广大干部和党员激情能力作风大提升的过程。”张志强指出,“脱贫攻坚没有局外人,更不能有旁观者。我们把县四大班子领导、县直单位、乡镇干部、村‘两委’干部、广大党员等‘五方责任’捆绑在一起,以岗设牌,以牌定绩,向社会和群众亮身份、受监督,倒逼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抓脱贫,比学赶超谋振兴。”

泗县以争创“党员先锋示范牌”“‘双培双带’扶贫基地示范牌”等为契机,引导民营企业家、协会带头人、产业富裕户、党员致富带头人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开展“党员两帮一、一年奔小康”等活动,通过田间手把手教、上门面对面讲等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引导每名党员种养大户、创业致富志愿者联系帮扶10户贫困户,争当“带富先锋”;引导中等收入党员联系帮扶1户~2户贫困户,争当“致富先锋”,年末按照“个人自荐、党员互评、群众帮评、组织评定”的“四评”模式开展评选。2017年以来,累计350名党员被评为“带富先锋户”,2054名党员被评为“致富先锋户”,1.5万余名党员为贫困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服务。

泗县还大力开展“双培双带”扶贫基地建设,培育发展壮大扶贫产业,168个行政村实现特色产业全覆盖。在扶贫基地建设过程中,注重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村“两委”干部。县委注重加强村书记队伍建设,调整不胜任村书记65人,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人员、大学毕业生、致富能手等担任村书记的比例达到86.9%。例如,在苏南创业有成的王守元,响应党的号召,回到黑塔镇小梁村,担任村书记,把落后村变成了经济强村、美丽乡村。

“十星争创”激发群众动力

使脱贫攻坚的过程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大提升的过程

“‘十星争创’,就是聚焦一些群众动力不足的现象,着力解决一些群众‘比穷不比富、想当贫困户’的问题,推动群众‘人人争星,以星定酬’,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使脱贫攻坚的过程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大提升的过程。”张志强说。

在脱贫攻坚中,群众的“精气神”怎么立起来,乡村的“治理经”怎么念的好?泗县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为契机,大力开展脱贫致富星、孝敬老人星等“十星级文明户”争创活动,并以“十星级文明户”创评为载体,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我评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高。

在具体工作中,泗县坚持用“爱心超市+道德银行”激励“十星争创”,改变直接给贫困户送钱送物的帮扶方式。

泗县在全县每个行政村建立“道德银行”“爱心超市”,实行以星换分,存入每个人的“道德银行”账户;实行以分换物,即每评上1星兑换1积分,贫困户可持积分卡兑换“爱心超市”物品,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有效提升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群众克服陈规陋习、转变生活方式,营造群众比着干、干群携手干的良好氛围。

目前,泗县已建成“爱心超市”184个,累计发放物品折合资金136万元,发放5万人次,768名贫困群众成为致富带头人,887户贫困户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2422名贫困家庭子女考上大学,116名考入机关事业单位。

今年35岁的徐敏是屏山镇徐贺村人,他因为小时候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现在走路一瘸一拐,妻子毛丽云也肢体残疾。作为双残家庭,他们只能守在家里,又没有什么致富的门路,日子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2014年,村里将徐敏一家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年轻人,徐敏觉得顶着贫困户的帽子不光彩,就想着在脱贫摘帽的同时,力争拿到“十星级文明户”的牌子。从2014年起,徐敏就一颗一颗地争星,从孝敬老人星、邻里和睦星、干净卫生星等,一直拿到9颗星。其间,徐敏在家开办两处儿童服饰加工厂,年收入达到20万元,并带动80余名农户增收。徐敏本人也于2017年顺利脱贫,拿到最后一颗“勤劳致富星”,成为“十星级文明户”。

“十星级文明户”争创,既调动了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也促进了乡村社会治理大提升。例如,徐贺村原来是全县出了名的“乱村”,通过“十星争创”,不仅率先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还成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通过创新实施“旗牌星”联动机制,泗县走出一条高质量脱贫之路,连续三年在安徽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位列全省第一方阵,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全国脱贫攻坚经验总结试点县。泗县,这个隋唐大运河至今流淌的古老地方,已焕发出新时代的蓬勃生机,全县百万儿女正豪情满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奋力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作者系泗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2020-12-17 安徽泗县以“五面红旗”聚焦组织活力不强现象、以“五牌联动”聚焦干部合力不强现象、以“十星争创”聚焦群众动力不足现象,凝聚起脱贫攻坚干事创业合力,有效提升贫困治理能力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3397.htm 1 “旗牌星”汇聚脱贫攻坚磅礴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