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昌莲
12月7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对嘀嗒、哈啰等顺风车平台公司进行了提醒式约谈。提醒指出,近期媒体多次报道嘀嗒、哈啰等顺风车平台公司产品有关问题,主要是“附近订单”功能偏离顺风车本质,涉嫌以顺风车名义从事非法网约车业务,用户头像显示性别、开展长途城际服务等方面存在安全风险隐患。
2018年5月21日,交通运输部表示,顺风车和网约车是不同性质的出行,合法的顺风车合乘应当具备两个核心要件:一是以满足车主自身出行需求为前提;二是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而且驾驶员提供合乘服务每车每日不超过2次;顺风车平台公司不能以顺风车名义,提供非法网约车服务。可见,嘀嗒、哈啰等顺风车平台公司以顺风车名义从事非法网约车业务,被交通部门约谈并要求整改,既是保证顺风车合法运营,又是在为网约车“清理门户”。
网约车,即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的简称,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服务平台,接入符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通过整合供需信息,提供非巡游的预约出租汽车服务的经营活动。2016年7月,《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发布,标志着我国承认网约车合法性。随后,各地纷纷公布了网约车管理细则,如提高准入门槛、严格限制运营方式等。对此,网上却是质疑声一片,认为“网约车管理驶上出租车管理的老路”。
众所周知,网约车既不是公交车,也不是私家车。虽然网约车和传统出租车定位不同,网约车车辆档次,明显高于传统出租车,并通过网上预约,为市民提供高品质差异化出行服务。但是,网约车仍然未改变出租车的属性;只不过,其是高端出租车罢了。既然网约车是高端出租车,就应该在资格准入、经营方式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避免一些山寨网约车乘虚而入,扰乱了高端出租车服务秩序。基于此,2018年5月24日,交通运输部公布新修订的《出租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将网约车纳入出租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体系,使网约车回归到了高端出租车的本质。
有网友担心,将网约车纳入出租车监管体系,会制约了网约车的发展。殊不知,这是避免网约车无序扩张。一方面,过去因无章可循,导致网约车呈膨胀式增长,且良莠不齐,致使有关网约车的负面新闻不断。另一方面,此前无序进入的网约车,已经对出租车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加之出租车行业本身存在的劳资双方话语权不平等、“份子钱”偏高等问题积重难返,一旦网约车无限制涌入,势必会加剧出租车行业的诸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可见,顺风车变身网约车,监管不应止于约谈平台。首先,不仅要将网约车“管”成出租车,而且应成为出租车管理的“升级版”。其次,提高网约车准入门槛、严格限制运营方式等,是必不可少的。这实际上也是对过去出租车行业管理失范的一种纠偏。具体来讲,就是控制总量、提高品质、优化发展,使网约车同出租车同等竞争。特别是,网约车今后的发展,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包括在停靠、设站、专用道划分等方面,应给予更多的政策呵护。只有网约车承载更多公共利益,满足市民个性化、多样化的出行需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市民出行难的问题,网约车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