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奕龙
近日,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在浙江杭州举行,浙江对外公布自贸试验区的最新进展。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挂牌成立3年多时间,随着两个月前的扩区挂牌,浙江自贸区除原有舟山片区外,新增杭州、宁波、金义片区。
资源共享 联动发展
扩区后,浙江自贸试验区的建设进入2.0版,与原来自贸试验区全域位于单个地市的发展布局相比,实施区域更广、改革创新任务更重。
为实现各个片区之间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就需要加强既有区域和扩展区域的联动发展、融合发展,既有区域和扩展区域各项政策措施可叠加适用;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优势;建立浙江自贸试验区评估推广机制,做好经验做法的复制推广。力争在浙江范围内推动形成“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辐射带动区”的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舟山“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
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设立以后,舟山在“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建设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展。
国际油气交易中心方面,重点推动了上期所战略入股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11月10日正式签订了入股协议,上期所入股地方的交易中心,这在全国还是首次,作为国家和地方的合作,这个是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国际石化基地方面,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继续稳定运行,1月~10月已累计加工原油1919.75万吨,实现产值近600亿元;二期项目建设推进也非常顺利,各项装置的安装正在加快推进,累计投资1131亿元。近日,浙石化正式获得成品油出口配额100万吨,成为我国首家获得出口资质及配额的民营炼化企业。作为民营企业获得成品油出口资质和配额,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推动了我国成品油出口管理体制领域的改革。
国际海事服务基地方面,开展了首单跨洋山港区供油业务,制定出台了保税船用燃油供应驳船和仓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上线运行船用燃料油智能调度2.0系统。首单混兑调和燃料油出口退税政策顺利落地。
国际油气储运基地方面,黄泽山储运项目二期104万立方米储罐项目开始试桩施工,今年年底正式转入建设阶段。1月~10月,舟山港域完成油气吞吐量10,549.44万吨,同比增长50%,这是舟山市油气吞吐量首次破1亿吨。
杭州“两试验、两示范、五个数字领域”
杭州围绕“两试验、两示范”,确定了要围绕五个数字领域进行先行先试、探索创新:以数字贸易为核心,打造贸易创新发展先行区;以数字产业为引擎,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示范区;以数字金融为特色,打造金融科技创新发展高地;以数字物流作为支撑,打造亚太重要门户;以数字治理为重点,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扩区以来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一是制度创新先行落地,杭州空港跨境电商园区在全国率先实施寄递渠道进口个人物品数字清关模式,大大提高通关效率。二是航空货运能力提升,目前杭州国际航空货运专线已达15条,杭州出发、货达全球的航空货运网络已经初见雏形。三是市场主体活力迸发,杭州片区设立两个月,新注册企业1155家,新注册企业数同比增长高达206%。
宁波“一枢纽、三中心、一示范区”
宁波着重在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国际油气资源配置中心、国际供应链创新中心、全球新材料科创中心和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等方面抓紧推进自贸区宁波片区的发展。
自贸区政策的落户,将加快宁波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步伐。宁波片区将在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同时,在维护好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方面开展积极探索。
自贸区政策的落户,将提升宁波城市的发展能级。宁波目前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油气生产、运输、仓储能力。同时,还具有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首个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等国家级试点以及北仑春晓中海油天然气采集基地,吸引集聚了一批油气的贸易商。
自贸区政策的落户,将更有利于集聚优势政策,从而带动资源集聚、总部型企业集聚和人才集聚,不断提升基础条件、商务设施、研发能力、专业服务、政府服务等综合能级,努力将宁波打造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城市。
自贸区政策的落户,将加速推动宁波产业结构动力转换,谋划部署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举措,围绕港口运输、交通运输、教育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推动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同时,紧紧抓住RCEP和自贸区宁波片区落地双重机遇,深化贸易便利化改革,吸引更多服务贸易主体落户宁波,推进宁波服务贸易跨越式发展,为宁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自贸区政策的落户,还将推动“宁波制造”向“宁波智造”转变。
金义“五大功能定位、五大自由”
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以来,围绕浙江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五大功能定位”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第一时间建立了“1+2+X”自贸工作体系。
二是聚焦“五大自由”,探索推进相关的制度创新。开展片区内企业需求大走访大调研,针对贸易、投资、资金往来、运输往来、人员进出“五大自由”方面存在的问题逐项进行研究。贸易方面,着手推进跨境电商创新发展,深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的创新。投资方面,开展企业项目承诺制改革,负面清单外企业投资项目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开展自贸区“标准地”和“拿地即开工”试点。资金往来方面,创新跨境电商收结汇,企业凭电子交易信息即可办理跨境收结汇。运输往来方面,推进义乌陆港和浙中公铁联运港与宁波舟山港的深度一体化,探索多式联运转场监管模式。人员进出方面,实行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差异化流程以及“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相关制度。
三是坚持项目为王、引进集聚市场主体,开展商事服务“集群虚拟注册”和“一照多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