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 超
近日,以“北斗赋能科技城,打造产业新高地”为主题的北斗卫星应用产业功能区现场会在四川省绵阳市举行。此次现场会围绕北斗卫星应用产业在绵阳及四川经济建设中的发展成效、智慧应用、融合发展、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努力将北斗卫星应用产业功能区建设成为主导产业链条完善、集聚集约集群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推动北斗卫星应用产业跨越发展,推动绵阳加快建设西部现代化强市,为四川经济建设贡献“绵阳力量”。
绵阳市副市长廖雪梅在致辞时说,北斗卫星应用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军民融合产业的典型代表。近年来,绵阳始终高度重视以北斗卫星应用产业为代表的创新产业发展,通过建立一个工作专班、一个培育方案、一个特色园区、一个专属政策、一批创新平台、一批专业学科的“六个一”工作机制,形成了全市上下“一盘棋”推进北斗卫星应用产业发展格局。今年2月,绵阳市委、市政府按照“特色化、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要求,启动建设11个先进制造产业功能区,并在绵阳科技城科教创业园区布局了北斗卫星应用产业功能区,使之成为全市北斗卫星应用产业主阵地、创新驱动主引擎、高端要素主载体、体制改革先行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会上,绵阳科技城科教创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与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与四川弘森晟实业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北斗导航产业园一期项目投资协议》。根据协议,双方计划投资3亿元建设北斗导航产业园一期项目,主要从事北斗导航天线、芯片、服务器等系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预计明年10月正式建成投入使用。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新疆农业大学教授艾克拜尔·伊拉洪,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秘书长李冬航,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施富强,四川九洲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鸿等专家学者分别发表了精彩的主旨演讲。
刘鸿表示,北斗的技术特色是北斗短报文和毫米级高精度定位,北斗系统在应急应用中具有受环境制约小,同时具备定位和通信功能、定位精度高、24小时全天候观测、无人值守和自主知识产权、安全保密等优势。正是基于北斗毫米级高精度技术,集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及区域综合安全监测预警云平台,结合短报文技术,从而实现隧道、桥梁、地灾、矿山、水库库区、石油天然气管道等全天候、自动化监测预警。毫米级高精度位移技术可实时监测滑坡地质结构变化趋势,发生变化时,及时发送预警短信给地灾监测人员、后台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短报文技术可作为数据传输通道,即在偏远地灾点,没有移动网络等通信手段时,依靠卫星通道作为监测数据的回传通道。
据刘鸿介绍,2017年7月6日,九洲北斗系统成功预警,使广巴公路边坡在管理上采取有效措施,7天后滑坡垮塌,提前处置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20年7月~8月,九洲北斗系统对绵阳市各区县汛期期间多个地灾点进行数据监测、分析并成功预警,协助各区县做好灾情评估和处置预案。
据悉,此次会议由四川省绵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绵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绵阳科技城科教创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四川九洲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四川省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联盟、四川九洲卫星导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