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视窗

水污染治理战役的龙岗实践

——深圳市龙岗区积极推动优化治水提质工作机制改革纪实

黄沙河屯梓水闸上游段—水波粼粼、鱼翔浅底,形成一道蓝天碧水相映衬的美丽风景。 (图片由龙岗区水务局提供)

□ 刘春生 郑杳勤

2020年是水污染治理成效巩固管理提升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深圳市龙岗区水务局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出台优化治水提质工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统筹抓好水务领域改革任务落实,推动水务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截至目前,龙岗区40条黑臭水体、780条小微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国考、省考、市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V类及以上,曾经污染最严重的省考西湖村断面已连续11个月优于地表水V类水标准。

从“精准治污”出发

“提质”成为关键词

为解决系统性缺陷和遗留问题,龙岗区水务局投入5亿元资金,率先在全市提出并启动排水系统提质增效排查与评估工作,对全区“厂、网、河、源”进行全面系统的查漏补缺,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片区水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和12座水质净化厂“一厂一策”方案,通过完成排水管网GIS数据采集及入库工作,确保精准治污,从而实现排水管网提质增效和河道水体长制久清的目标。通过对全区40年来建设的厂网河源等水务设施进行系统体检,目前,105个分区排查项目已于7月底完成成果提交及交底工作,12座水质净化厂“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方案已提交初步研究成果,已排查出各类问题38.7万处,其中需通过工程或管理措施整改的管道3、4级缺陷问题59,004处,管道错混接问题26,638处,管道瓶颈17,889处,三池问题97,526处,面源污染4192处,查明外水28.66万方/天。针对已发现的问题,龙岗区采取强化管理或纳入提质增效工程整治等措施进行全面整改。

为全面提升正本清源工程成效,龙岗区水务局强化结果导向,严把验收关,针对前期大排查存在的边界交叉问题制定了“六方复核排查机制”,小组成员包括建设单位、排查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施工监理单位和管养单位,通过强化多边联动、统筹推进源头类小区正本清源施工前排查复核、工程建设、成效复核等工作,做到一次整改到位,不达成效不出场。组建联动协调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参建各方、加强工区现场巡查、积极协调解决排查边界争议等现场实际问题,加快推进多方联合排查复核确认,提高出图精度和效率,加快推进工程施工及成效检验、加快推进验收接收,做到排查复核一片、精准整改一片、成效达标一片、移交管养一片,以实现源头有效分流,水质净化厂BOD浓度达标的目标。

从“精细化管理”出发

岸上岸下两手硬

强化“三分建七分管”,全面补齐管养环节短板。一是按照“最优、最强、最专业”的标准,通过公开招标引入专业机构作为河道管养单位,全面压实河道管养责任,提高河道管养标准,为河流水质稳定达标保驾护航。

二是采取招募的方式,将市政排水管网和小区排水管网(含城中村)的特许经营权工作授予国有排水公司。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了全流域、全过程正规军、大兵团治水管水,充分发挥出央企国企管理规范、能打硬仗的优势,扭转了以往“百团大战,碎片化治水”的困境,强化了流域运营管理兜底责任的落实,有效了提升流域内排水管网运营管理水平。

三是全力推进排水管理进小区工作,解决排水管网最后1米管理问题。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3824个排水管理进小区签约移交工作,排查、检测、清疏、修复改造等首次进场工作正在全力开展,各流域排水运营管理单位正式接管小区管网日常维护管理工作,有效实现了源头精细化管养。

四是全面加强小型水库运营管理。2020年4月,按照“产权不变、管理权移交”的原则,龙岗区水务局上收接管辖区内40座小型水库。为加强小型水库管理,龙岗区水务局推出双重运管体制,一方面通过采购服务的方式,引进专业管理机构对每一座小型水库实行一对一精细运营管理。另一方面则是积极筹建区级水库管理专业机构,新机构及系列管理规范的出台有望于年底前完成。

双重运管的设置,有利于水库作为生态公益产品属性的发挥,有利于强化全区水资源一盘棋调度,从而极大地提升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工作水平,提升全区河道生态补水能力。

从“源头治理”出发

污染管控全覆盖

完善面源污染防治联动共治工作机制。印发《龙岗区涉水面源污染长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区涉水面源办公室,建立全区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联络群,统筹各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全面开展涉水面源排查、整治工作,强化督办督导,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组织开展抽查工作。截至11月中旬,共排查面源数28,823个,排查发现问题数5244个,排查面源数和发现问题数均位列全市第一,目前已整改3008个。

与此同时,深入开展河湖、水土保持监管执法等专项行动,目前已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67份、立案处罚43宗、累计处罚金额313.3万元。一是加强涉水面源污染调查。会同排水运营单位,对全区面源污染情况进行了地毯式排查梳理,涵盖餐饮、汽修洗车、美容美发、垃圾转运站点、农贸市场、施工工地、化粪池、非法养殖等方面。二是理顺城市更新区域面源污染治理机制。加强与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的沟通协调,压实主体责任,协同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明确了城市更新区域正本清源工作基本处置原则。三是制定并印发面源管控指引手册。明确住建、生态环境、城管、建筑工务、街道等部门职责,加强宣传引导,推进点源面源污染防治全覆盖,强化涉水面源污染防控;协同各相关部门,做好片区产业规划,强化行业监管,加大涉水执法力度,全力巩固治水成效。四是强化党建引领,创新推出“1+5+15+N”包河攻坚模式。将包河攻坚的内容从河中拓展到岸上,从河道水质拓展到流域面源污染。通过充分授权,包河攻坚队现场短平快解决问题,实现千斤重担众人挑。局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工作案例“党建铸魂引领水污染治理攻坚”获评第八届广东省市直机关“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优秀作品。

从“长制久清”出发

构建治水新格局

多年治水攻坚,让龙岗水务人深刻认识到,要“良治”就要善用系统思维,从全局出发、整体推进,统筹抓好各项工作,同步提升龙岗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质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水格局,进一步巩固治水成效。一是充分发挥河(湖)长牵头抓总作用,高标准抓好河(湖)长履职述职,推动河(湖)长从“有名”到“有实”转变,28名区级河长共计巡河履职700余次,发现并解决50余项问题;发挥民间河长、“河小二”的宣传和监督作用,努力形成爱水、护水、管水的良好氛围,提高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二是全力推进暗渠、暗涵上盖及沿河隐患建(构)筑物专项整治行动,提前一年率先在全深圳完成整治任务,有效保证了河道通畅,还百姓一个涉水安宁的美好体验。龙岗的做法,获得时任深圳市副市长黄敏肯定并批示:“请市河长办拟文转发,龙岗区做法值得全市学习推广”。三是启动15个(龙岗河干流试点段项目1个、河流型碧道7个、湖库型碧道7个)总长48.15公里碧道项目建设,其中甘坑-苗坑水库、梧桐山河试点段、神仙岭水库试点3个碧道项目计划年底完工,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亲水近水空间和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龙岗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着力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水政执法机制等方面改革工作,在水环境巩固提升上展现新作为,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贡献龙岗力量。

2020-11-26 ——深圳市龙岗区积极推动优化治水提质工作机制改革纪实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2696.htm 1 水污染治理战役的龙岗实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