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发源
来到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火山口施茶村,站立村口,只见古树参天,满目葱茏,鸟语花香。火山石垒成的围墙爬满了热带绿色植被,名贵的花梨、沉香、荔枝树枝繁叶茂,火山石上长满了石斛;道路两旁盛开的火山玫瑰姹紫嫣红;火山石垒成的古老山村错落有致,掩映在绿荫丛中,参观游览的人流车水马龙。
此情此景,这个652户人口3116人的古老山村不仅与万年火山遗址和谐共处,因其独特的人文地理,尤其是总书记曾经到来,赋予它传奇的故事。
不缺金,不缺银,火山石上种黄金
施茶村,坐落于著名旅游胜地——雷琼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施茶村有着一段美好的传说,明朝成化年间,海南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丘濬回乡探亲,因海南天气炎热,便在石山连接府城与澄迈县一带的官道中,设茶亭施茶于路人而留下佳话,后人为了弘扬和纪念丘濬乐善好施的功德,故名“施茶亭”,施茶村亦因此得名。
时代更迭,沧海桑田。历史的年轮进入新时代。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施茶村党支部书记洪义乾,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到施茶村视察时的情景,犹如昨天,沉浸在两年多前见到总书记时的兴奋和激动之中。
古老的施茶村为火山岩地貌,雨水稀少、土地贫瘠,人多地少石头多,穷得出了名。村民祖辈石头缝抠泥种地,饮水用大水缸接雨水。8个自然村只有1米宽的泥路相连。乡亲们日子过得很艰难,娶老婆难上难。曾经流传:“不嫁金,不嫁银,檐下缸多就成亲。”
为了摆脱贫穷,施茶村人在石头地里尝试开发种植香菇、益智、甘蔗、木薯等经济作物,最终歉收失败了。出路在哪里?
“打开山门,振兴乡村,种植石斛,发展民宿、乡村旅游等,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让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洪义乾回忆艰苦创业奔小康的历程。
沿着石板路,走进施茶村火山石斛园,只见一排排的火山岩石上种满了石斛,玉叶金花,幽香浮动,花姿优雅,玲珑可爱。
石斛,又名仙斛兰韵,是一种名贵的药用植物,用于治疗阴伤津亏、口干烦渴、病后虚热等疾病,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由于石斛喜阴喜湿,喜在石缝中生长,施茶村漫山遍野的火山岩石,为石斛的种植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最佳土壤和广阔前景。
“你瞧,村民们在选好的火山岩石上,凿出凹穴,用牛粪拌稀泥涂一薄层,就能种出品质极佳的石斛。”讲解员顺手抓起一块长满石斛的火山岩石介绍说,“当初种石斛,由于之前多次转产失败,很多村民对种植石斛很是犹豫。”
群众有疑惑,党员干部先蹚路。作为党支部的带头人,洪义乾决定第一个“吃螃蟹”。他拉着亲戚们3亩5亩拼土地入股,整出200亩地,创办石斛种植示范园,终于尝到了甜果。
“到今年,施茶村的石斛种植面积已达800多亩,将扩大到1200亩,通过线上线下销售,产品供不应求。今年已接到6000多万元的订单,如今,村民通过入股种石斛,年收入达到19,830元。”洪义乾介绍说。
“不缺金,不缺银,火山石上种黄金。”施茶村发展特色产业的路子,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受惠,验证了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的亲切教导。村民阿东说,家门口有了石斛园,离家近,收入高,每月发工资,年底有分红,家庭生活两不误,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不砍树,不挖山,古老山村引客来
“施茶村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坚持不砍树、不挖山、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洪义乾说。
在发展过程中,施茶村始终坚持对自然环境及古村落文化的尊重,村民们不仅不砍一棵树,还在石斛园里种植了名贵树木,花梨树、沉香树、重阳木。他们把古树古庙古房子都保留下来,分别修建1000多米和20公里长火山石板路和旅游道路,连通古村落遗址及8个自然村和火山口世界地质公园,让游客放慢脚步,骑行、徒步、爬山、观景、采摘、吃农家饭、住民宿、买特色产品等。
突出“一村一品”特色,把当地丰富的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火山文化、“丘濬施茶”的故事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火山八音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整合闲置农房,建成精品民宿,2019年新增客房138间,6家石山特色美食农家乐开张,新增餐位850个,带动76人就业,让古老山村更具魅力,促使全村全域旅游业迅速发展。施茶村石斛园更从过去单纯的产业园转型为热门旅游景点,独特的景观,优美的环境,吸引四面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两年多来,施茶村先后被评为“五星级美丽乡村”“海南省文明村镇”“中国幸福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
漫步施茶村石斛园,有专门种给松鼠吃的木瓜,园区里还能看到山鸡、鹧鸪鸟、四脚蛇,处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转型升级后的石斛园吸引了大量游客,每年参观人数超10万人次,不仅让村里的农家乐、民宿生意火了,乡亲们的收入高了,获得感幸福感满满。
不满足,不停步,同心开辟小康路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成为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主心骨和坚强战斗堡垒。这是总书记对我们的特别嘱咐,是指引我们实现乡村振兴的指路明灯。”洪义乾至今难忘,“总书记的嘱托,让我感到骄傲,也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23岁加入党组织,连续25年干了8届的老支书洪义乾,是施茶村的主心骨和坚强战斗堡垒,他心中的梦想始终如一,初心不改:让家乡更美丽,让乡亲们更富裕。
针对农村基层党建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洪义乾带领村党支部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健全村级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了一套具有“石山特色”的工作运行机制,定期召开村支部书记联席会,鼓励村干部率先垂范,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组织村干部学习外地成功经验,学习最新信息,邀请各界名人为施茶村制定乡村发展计划,定期公开党务村务,在村民的监督下治理乡村……
77岁的老党员李映炯说,为了保证党群干群关系畅通,施茶村建立起了“施茶客栈”“施茶党员之家”等10几个微信工作群,及时帮助乡亲们排忧解难,获得村民们拥护和点赞。
在洪义乾带领下,施茶村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共享经济、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特色民宿等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正在成为施茶村振兴的新载体。曾经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的贫困户,在村党支部和村干部的帮扶下,正用实干开路,用辛勤与汗水改写自己的命运。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努力,就会过上好日子。
如今的施茶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村里无上访人员、无新增吸毒人员、无刑事案件,施茶村人均收入从2018年的18,830元增加到2019年的24,000多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幸福小康村。
“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我们牢记于心。‘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不满足,不停步,带领乡亲们,同心开辟小康路。” 展望未来,洪义乾古铜色的脸上,如同一朵绽放的石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