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尉成辉
“泗县探索建立以‘五面红旗’为引领、‘旗牌星’联动的工作机制,通过扛‘旗’让组织强起来、通过亮‘牌’让干部干起来、通过创‘星’让群众动起来,汇聚起脱贫攻坚磅礴力量!”今年10月,在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上,安徽省宿州市委常委、泗县县委书记张志强代表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获奖单位泗县作宣讲报告。
泗县地处淮北平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这里曾是著名的皖东北抗日革命根据地,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面广、体量大、程度深,脱贫摘帽任务艰巨。近年来,泗县各级党组织通过文明实践聚焦脱贫攻坚最前沿,在扛责冲锋中走出一条多措并举、勇于开拓的脱贫攻坚之路。泗县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9.27%下降至0.22%,累计脱贫24,862户72,395人。2019年4月,安徽省政府批准泗县脱贫摘帽。
“旗牌星”联动
构建脱贫攻坚机制
“‘五面红旗’评选奖励力度很大,考核也很严,想要成为‘红旗村’并非易事。”不久前,泗县草沟镇秦桥村党总支书记徐广明指着村委会墙上的四面红旗说。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泗县把“脱贫攻坚、环境改善、乡风文明、信访维稳、组织建设”五项重点工作作为“五面红旗”争创内容,制定5大类35项工作标准,确保以脱贫攻坚为统揽,推动一切力量、一切资源向村级集结,做到干有方向、干有标准、干则必成。
“脱贫攻坚没有局外人,更不能有旁观者。”张志强说,县委把县四大班子领导、县直单位、乡镇干部、村“两委”干部、广大党员等“五方责任”捆绑在一起,以岗设牌,以牌定绩,向社会和群众亮身份、受监督,倒逼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抓脱贫,比学赶超谋振兴。为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泗县先后调整不胜任村书记65人,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人员、大学毕业生、致富能手等担任村书记的比例达到86.9%。
泗县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扶贫重点,打响中国山芋之乡、中国金丝绞瓜之乡“金字招牌”,建设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特色产业扶贫基地221个,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技能。通过大力实施“农民工回归工程”和“经济强村行动”,全县累计返乡创业就业1.7万人,带动就业10万多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6万人。2019年,泗县年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强村超过10%,比全省比例高出2个百分点。
今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泗县充分运用“五面红旗”争创形成的制度机制,迅速汇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一个个包保网格、一条条“绿色通道”、一项项就业帮扶措施、一批批消费扶贫,为打赢“两战”提供坚强保障。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3%,高于全国5.1个百分点。
在脱贫攻坚中,群众的“精气神”怎么立起来,乡村的“治理经”怎么念得好?泗县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为契机,从“革陋习、讲文明、树新风”入手,大力开展脱贫致富星、孝敬老人星、邻里和睦星等“十星级文明户”争创活动。
“在党的扶贫政策帮助下,俺和儿子靠自己的实干脱了贫,当上了‘十星级文明户’,这让俺家对幸福新生活的信心更足了!”泗县泗城镇胡陈村贫困户胡万霞满足地说。
胡万霞家原本是村子里的特困户,在扶贫政策的激励下,她承包了两个大棚,种植山芋苗与大蒜,一年下来赚了3万多元。儿子虽然聋哑,但是也靠自己的双手在家门口开起理发店。如今,一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成为远近闻名的“十星级文明户”。
据统计,2019年以来,泗县1250户贫困户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6000余户家庭获评“美丽庭院”。
“微宣讲”互动
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打竹板,把台上,咱把脱贫攻坚唱一唱,党的阳光照大地,有多少扶贫干部在路上……”这是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的“决战脱贫·奋斗有我”“微宣讲”现场,志愿者宣讲员张彩霞用快板说唱方式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赞颂扶贫一线干部无私奉献感人事迹。
今年9月17日,泗县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宣讲,大庄镇曙光村励志脱贫户孙勇等5位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志愿者,与400多名干部群众分享了脱贫路上的奋斗故事。
近年来,泗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载体,组建由建档立卡励志脱贫户、扶贫小组长、扶贫专干、驻村队长、乡村文艺骨干等志愿者组成的虹乡草根宣讲队、水韵泗州拔穷根宣讲队、大运河脱贫攻坚宣讲队等多支宣讲队伍,深入各乡镇文明实践所、站、贫困群众家中开展宣讲报告。“微宣讲”通过群众口吻、借助百姓视角,采取忆感人瞬间、话发展成就、晒幸福生活、讲奋斗故事、谈未来梦想等方式,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鲜活实例讲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好故事,让党的扶贫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同时,泗县整合各乡镇、村、社区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村小学旧址等场所,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脱贫夜校”,利用大讲堂、板凳会、大舞台、小广场等,通过“说唱诵演”等“微宣讲”形式,开展扶贫政策讲解、脱贫致富技术培训、文明乡风宣传,让贫困户由“智变”到“质变”。两年来,泗县共举办“举旗帜∙送理论”活动2000多场次,直接受众达20余万人,有力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脱贫攻坚铆足劲头,脱贫路上奋勇争先。
志愿者行动
常态化帮扶防返贫
如今,在泗县乡村一些脱贫群众的家中,经常可以见到一群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亲戚”忙碌的身影。他们帮助脱贫群众收拾庭院、和脱贫群众谈心话家常,并为他们就业、创业鼓劲加油。这群穿着红马甲的人,已成为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力脱贫攻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今年4月以来,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志愿队伍,党政领导带头参与,各部门、各单位、各团体负责人齐心协力,共同参与,每周四利用半天时间到贫困户家中开展以“清洁行动、助力脱贫”为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帮助贫困户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因地制宜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有力防止了贫困户脱贫路上思想松劲的问题。泗县300多名文化志愿者还将1万多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挂历送到农村贫困群众家中,通过一对一帮扶引导,300多户群众主动撤除宗教宣传用品。
针对乡村鳏寡孤独、残疾等特殊贫困群体,泗县筑牢兜底保障,创造性地推行县乡养老、托残、医疗服务“三合一”,村级养老、托残、医疗、五保、老年房“五合一”及村级日间照料服务站“幸福食堂”运营模式,有效解决农村养老托残、独居老人生活困难问题。目前,全县已建设“三合一”中心17所、“五合一”中心24所,着力打造升级187个村居(含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和30个村级“幸福食堂”,集中供养老人达1000多人。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民政、残联、教育、文化、医保等单位的1000多名志愿者一对一帮扶贫困老人,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倾力打造全县老年人和残疾人养老托残“乐园”。
今年以来,泗县187个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0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广场,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把志气和信心送到贫困群众心坎上。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将持续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让志愿者帮扶在脱贫攻坚站收官之后接续跟进、保持不变。通过开展“党员志愿者一带三、致富路子宽”等活动,泗县15,000多名党员志愿者为贫困群众提供“送到家”服务,形成“党员志愿者引领群众干,一个带起一大片”的生动局面,有效防止返贫现象发生。
泗县创新实施“旗牌星”联动机制,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走出一条高质量脱贫之路,连续3年在安徽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位列第一方阵,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全国脱贫攻坚经验总结试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