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关注

变“一把扫把扫天下”为“不见扫把也能扫天下”

深圳市福田区以PPP改革为突破,融政府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为一体,率先迈入环卫现代化机械化智能化作业新时代

福田区自跟随清吸机器人

□ 尹道振

冬日暖阳,绿荫含笑。漫步在深圳市福田区的公园和广场,放眼望去,智能无人清扫机随处可见;城中村里,小型清扫设备更是完善,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如今,“看不见扫把”是福田区的新常态,其核心区域更是实现了100%环卫机械化作业。这是福田区创新能力的又一体现。

福田区委副书记、区长黄伟表示,智能环卫全机械清扫作业模式,不是简单“机器替代人”的变革,而是融政府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为一体的全方位创新,让环卫清扫告别“一把扫把扫天下”的传统模式,转向“不见扫把也能够扫天下”的创新模式。

“此次改革让我的收入提高了,非常开心。而且,我们还用上了全新的环卫装备,看起来更加‘高大上’,工作起来‘更有面子’,工作强度也减轻了。现在工作一天下来虽然轻松很多,但保洁效果却比以前更好了。”在福田区工作15年的环卫工王女士表示。

大胆创新先行示范

率先开启环卫市场化“大改革”

2020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1周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福田区作为深圳中心城区,大胆创新,先行示范,剑指传统环卫市场化模式弊端和瓶颈,大规模研发投入新型机械化设备,形成了环卫现代化、机械化、智能化的集群式作战格局,全面提升环卫层级,揭开了深圳环境卫生工作迈向国际化的新篇章。

早在36年前的1984年,深圳率先在全国实行环卫市场化改革,特区环境卫生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经过30多年发展,传统环卫市场化弊端不断凸显,掣肘环境卫生工作高质量开展。36年后2020年,深圳再次在全国实施环卫市场化改革,福田区以深圳中心城区的担当和魄力,率先以“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寻找破局之路。

面对机械作业覆盖率不高、智能化不足、设施设备老旧等传统市场化模式问题,福田区大胆创新,靶向施策,率先在深圳实施新型环卫PPP模式改革。福田区重点选取福田街道、南园街道、滨河路、滨海路福田段作为试点,大胆突破传统3年合作期,大幅提高作业标准和投入,引入行业知名环卫设备制造商,在环卫领域开创了政府和大型设备制造企业合作的先河,彻底解决了传统环卫市场化模式长期积累的问题,以大手笔和大魄力推动环卫市场化“大改革”“大创新”。

量身定制专属制造

打造中心城区环卫“特种部队”

长期以来,一线环卫工人年龄偏大,专业技能较弱,缺乏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认可感。福田区通过大规模开发机械化设备,招聘了一批年轻的设备操作员,其中还包括一批作为“主力军”的大学毕业生。

新时代的“城市美容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道路保洁员,而是技术娴熟的设备操作员,成为福田区环卫市场化改革的一大亮点。

据介绍,福田区PPP试点标段环卫工平均年龄48岁,比传统标段年轻4岁,平均年收入增加2.3万元,整体上更加年轻化、技能化和专业化。未来,随着福田区“一把扫把扫天下”传统模式的全面终结,过去雇佣型、社会地位低的“城市美容师”将成为一份“穿西装打领带”、有技术含量、有社会认同感、有待遇保障的职业。

新型环卫PPP模式改革实施以来,福田区充分利用大型设备制造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优势,针对辖区主次干道、公园、广场、城中村等不同路况实际,因地制宜开发新型环卫设备,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了“前端研发—中端运行—后端优化”的全链条整装制造。

该项目实施仅半年,就累计开发并投入使用高压清洗车、多功能抑尘车、纯电智能扫地车、小型高压侧喷车、自动跟随象鼻车等17类新型环卫设备191台,打造了一支中心区环卫“特种部队”。PPP试点标段也成为深圳唯一批量运用智能小型设备的标段,机械化程度全市最高、机械种类全市最多。与传统模式相比,新型PPP模式机械化率由30%提升至90%以上,整体作业效率提升60%,人工成本降低42%。福田区连续两个月夺得环境卫生指数测评全市第一。

科技赋能拥抱生活

先行一步“遇见美好未来”

深圳作为创新之都,定位5G世界级标杆城市。在新型环卫PPP模式改革中,福田区瞄准未来环卫发展趋势,率先探索未来环卫5G作业场景,充分应用5G技术研发出6款5G智能作业设备,打造了全球首个环卫机器人编队,无人驾驶标准达L4级别,体现了“深圳创新”和“深圳高度”。

例如,设备操作员可对无人清扫设备实现远程操控和一机多控,在高温、寒冷、强降雨等极端恶劣天气下或者不适合环卫人员作业的场景中,可远程调控机器前往“战场”。无人清扫机抵达指定地点后,设备操作员可在后台一键切换为无人驾驶模式,无人机实现自行作业,有效降低一线环卫人员安全隐患,提高复杂场景环卫作业能力。

福田区在绿色环保上也下足了功夫。PPP试点标段中的56台大型作业车和135台小型作业车全部为纯电动新能源作业车,整车CAN控制、360度全景影像监控等一系列制造工艺充分展现我国环卫装备制造的最高水平。

据介绍,新能源作业车环保标准国内领先,相比传统的燃油作业车,拥有污染更少、能源利用率更高、噪音更低、操作更便捷等显著优势。191台新能源车辆每年可累计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8,000吨,可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效应,且蓄电池在夜晚电网低负荷期间充电,可最大程度节省成本,综合提高作业效能。

城市管理工作,一头连着城市运营、宏观大局,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福田区新型环卫市场化改革让百姓居民受益其中。“以往看到环卫工人在街上用扫把清洁,非常辛苦费力。现在通过这种设备,清洁效果快又好,而且城中村地面上的顽固油渍也被一扫而光了。”家住皇岗村的廖先生表示。

“福田区新型环卫市场化改革的探索是一种创新,用新时代的技术、装备、工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清洁、更卫生、更美丽的人居环境,为我国环卫行业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构建和治理能力贡献了力量。”中国环卫行业专家、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刘晶昊评价道。

“一核心两闭环”

率先推动“物管城市”改革落地

福田区以“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为目标,在华富街道试点,率先在城市管理领域推动“物管城市”改革落地。

试点开展以来,按照“城市治理多元化、城市管理专业化”思路,明确“政府负责管、企业负责做”的原则,由物业企业实行“一揽子”运营,推动实现“一核心两闭环”。如今,华富街道环卫指数测评持续位居全市前列,为全市推行“物管城市”模式趟路试水,助力福田区在提升环境品质方面先行先试,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标杆城区。

以物业企业为核心,打造“管家式”精细化服务。将一流物业企业成熟经验做法嫁接到城管工作,利用物业管理优势,补齐城市管理短板。实行标准化内控,制定24项管理制度和20项标准化作业流程及规范,配套执行“项目品质专员、项目主任、项目总经理”三级把关制度,确保品质过硬;实施智慧化管理,开发“物管城市”智慧平台,涵盖8大项22子项93细项,通过GPS定位、高清摄像等手段,实现作业现场可视化、安全督导即时化、跟踪记录全面化;开展精细化作业,创立“1+N”小组作业模式,按照7000平方米/人标准合理调配人力,增强机械化投入,实现24小时不间断清扫保洁。

物业实施闭环作业,实现“整合式”一体化运营。将绿化管养、勤务管理、数字化城管巡查及环卫绿化监理统一打包纳入“物管城市”范围,物业企业实行“一揽子”运营,实现高效闭环作业,改变原有众多外包服务企业“各自为战”、彼此沟通效率低下的被动局面。试点4个月期间,成功解决传统市场化环卫配员不足、设施设备老旧、资源配置不科学等全市环卫市场化共性难题。

政府强化闭环管理,实现“扁平式”立体化监督。改变以往政府同时管理多个外包服务企业模式,对物业企业实行“一对一”闭环管理,有效解决政府长期对接外包服务主体多、问题协调周期长、环卫督查难等问题,极大提升管理效率。每个月对物业企业开展履约评价,通过“三定四查”模式,严格开展大范围检查,重点检验物业阶段性工作成果,倒逼物业企业不断提升服务品质。

先行示范,环卫破冰。未来,福田区还将继续发扬特区“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独特品格,以改革创新为抓手,全面提高中心区环境质量,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城市环境和公共空间,为深圳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贡献力量。

(本文配图由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办公室提供)

2020-11-25 深圳市福田区以PPP改革为突破,融政府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为一体,率先迈入环卫现代化机械化智能化作业新时代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2638.htm 1 变“一把扫把扫天下”为“不见扫把也能扫天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