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藏猪是藏猪的典型代表,是我国宝贵的地方品种资源,也是国家级重点保护品种中唯一的高原性原始猪种。2011年,原农业部批准在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错高、巴河、朱拉3个乡镇建立“国家级藏猪保护区”。2018年,农业农村部又批准在工布江达县错高乡结巴村建立“国家级藏猪遗传资源保护场”。
工布江达县委、县政府对藏猪产业发展高度重视,成立了藏猪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将藏猪产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带动牧民脱贫增收的重要工作来抓。2016年,县政府针对藏猪产业发展布局了“三区一园一镇”的精品产业发展模式,此后又印发《工布江达县藏猪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工布江达县关于进一步加快藏猪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在错高乡、朱拉乡、巴河镇等乡镇大力推动和扶持藏猪养殖及加工产业发展,扩大藏猪良种繁育能力。截至2019年底,全县能繁母猪达1.5万头,繁育仔猪达5.6万头,藏猪养殖规模已突破16万头,出栏达10.6万头,实现总产量3445吨,市场销售量达1462.5吨,藏猪养殖户年收入大幅增加。2019年,工布江达藏猪获批第二批国家农业产业优势发展区。今年4月,以工布江达藏猪产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园又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强化地理标志保护、助力藏猪产业发展”,是工布江达县近年来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2014年,“工布江达藏猪”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8年,又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县政府制定实施了《工布江达县国家级藏猪保护区(保护场)管理办法》和《工布江达藏猪地理标志商标使用管理办法》,全方位加强藏猪的知识产权保护,已基本建立起“原种保护、良种扩繁、生态养殖、品质控制、标准化屠宰、精深加工、市场拓展”为一体的藏猪地理标志农产品全产业链体系。
今年,工布江达藏猪被农业部正式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建设项目。为做好保护工程建设工作,县农业局专门成立了保护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围绕增强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特色品质、推进品牌文化建设、强化身份标识和智慧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工布江达藏猪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制度,推动当地藏猪产业向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工布江达藏猪”地理标志已授权一批生产经营者使用,品牌效应得到进一步凸显。
此外,工布江达县藏猪标准化养殖基地、文化馆和美食体验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江达乡金沟藏猪养殖建设、藏猪产业园集装组合式冷链物流建设等配套项目已正式启动,经历了2019年猪瘟疫情后的错高乡结巴村藏猪原种保护及生态养殖基地也已全面恢复生产。
下阶段,县农业局将进一步深化藏猪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建设,加速巴河镇藏猪产业园工布江达藏猪核心生产基地、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及核心养殖基地建设,完善藏猪生产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全面提升工布江达藏猪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和产业发展水平。
(工布江达县农业农村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