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 叶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在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完善针对小农户的扶持政策,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小农户的现代化。”《意见》指出,坚持小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相协调,坚持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充分发挥小农户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过去我们往往认为现代农业是大机械、大面积、化学化甚至生物化的,但小农户经营恰恰是几千年来历史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代表,小农户经营的兼业化特征等,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方向相适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的内涵。《意见》专门提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就是要避免一刀切,搞强迫命令单一化生产、扩大规模、污染环境的路子,而是保持足够历史耐心,确保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走得稳、走得顺、走得好。
要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融合的作用,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乡村在生态、生活、生产、文化和治理五个方面进行创新。要坚持以人民生计为本、合作互助为纲、多元文化为根的思想,立足本地资源权益,推进社会多元联合,实现生态化的可持续安全发展。这就需要改变农业粗放式发展模式,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从合作农民(权益)、环保农村(可持续)、生态农业(安全)出发,切实解决好“三农”发展问题。
可在乡村规划建设田园综合体项目,积极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生产端改变对污染性农业(即多依赖于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大量投入)的支持,全面推进符合绿色生产方式的两型农业。并借助互联网,解决乡村振兴两端“最后一公里”的瓶颈,让更多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大山”,推动社会化生态农业发展。
我国农业的国情是大国小农,基本面是一家一户严重分散的小农经济,每家每户土地等生产资料很少,能力和技术有限,组织化程度低,高度分散,规模和产出量很少,质量不均一、不稳定,这样做出的产品和品牌产生不了影响力。
怎么办?政府主导,组织起来,牵头做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工作中,政府有能力、有手段、有政策,能够调动各种资源、资金,拥有统筹协调能力,也有公信力和凝聚力。农产品区域品牌上的产业性的工作、基础性的工作,没有政府的投资、组织和协调,几乎什么事情都办不成,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做到,非政府莫属。
没有政府主导,大国小农只是一盘散沙;没有小农户们的产业化经营,政府主导也落不到实处。政府引导和小农户们的广泛参与,互为依托,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品牌化的必然选择!
新华社评论曾指出,小农小户看似不起眼,但却是乡村振兴的“根”,忽视这个“根”,整个乡村振兴战略将是无根之木,难以有所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