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文北
《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办学治校的总章程,也是搞好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的基本遵循。《条例》提出:“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质量立校”是党校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这就要求党校教学必须把提高质量水平作为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
坚持质量立校,提高“用学术讲政治”能力。质量立校,首要的就是提升教学质量。提高“用学术讲政治”的能力水平,首先须加强“用学术讲政治”学理性研究,真正搞懂基本内涵,把握精髓要义,形成行动自觉;其次要找准“用学术讲政治”抓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教研室的研究功能和教务处的牵头抓总作用,合力打造党校精品课;最后要强化“用学术讲政治”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校党委聚焦抓、分管领导亲身抓、各个部门齐心抓的良好格局。
完善教学布局,加强教学顶层设计。教学作为中心任务是通过“一个中心、四个方面”教学新布局来实现的。一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推进这一思想入耳入脑入心是党校教学的首要目标。二要突出党性教育课程的地位,《条例》把“四个方面”教学内容的排列顺序调整为:理论基础、党性修养、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凸显党性修养的重要性,教学安排也要顺应这种变化。三要适当开设地方特色的教学课程,这既是服从服务于当地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的需要,也是为了解决教学安排中上下一般粗的问题,要充分调查研究,精心设计专题,讲深讲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四要加强学科建设,重点打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品牌;要加快完善党性教育体系,讲好党的“心学”;整合学科人才资源,倾斜帮扶薄弱学科,逐步形成突出党校特色、满足干部培训需求的学科体系。
突出主业主课,精心打造精品课。党校姓“党”,党校教学理应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业主课地位。在教学安排中,首先必须确保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的比重不低于总课时的70%,其中党性教育课程的比重不低于总课时的20%;在党性教育课程体系中,必须强化党章党纪党规教育;在1个月以上的班次中,应当安排学员进行党性分析。其次要树立质量导向,下大力气打造党校精品课。把精品课作为提高主业主课质量的重要突破口,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及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力争打造出一批立得住、叫得响、高质量的党校精品课。
创新教学方式,增强培训实效性。一要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它将以教师为主导与以学员为主体有机结合,既强调研究式地学,又强调研究式地教。这就对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和专业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二要综合运用讲授式和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并确保互动式教学课程比重不低于总课时的30%;同时要加大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典型案例的开发,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使教学案例更加鲜活、让学员记忆更加深刻。三要推进智慧党校建设,打造在线学习平台,推动信息技术与党校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党性系统优质教学资源应用共享。
坚持教学科研共同谋划,推进教研咨一体化。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科研是党校发展的基础支撑。二者互为动力,相辅相成。一要正确理解科研工作“三个服务”目标之间的关系。其中首要的服务,就是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服务。而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最终也要转化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二要坚持教学和科研共同谋划。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精品课的打造要更多地体现出科研含量;科研要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工作展开,以更多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和咨政成果服务教育培训。三要推进教研咨一体化。要创新体制机制,突出工作重点,力争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切实加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水平决定着教学质量和效果。《条例》从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三个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一要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这是党校教师最大的优势,无论党校教师从事哪个学科的教学,都应该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行家里手。二要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校因党而立,办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导学员认真领会和灵活运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三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多个方面、多个领域、多种学科,党校教师应该努力成为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才能很好地为学员解疑释惑,以扎实的专业学养和丰厚的知识储备赢得学员的尊重。四要注重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党校教师的基本功,是解决自身“先天不足”和“倒挂”现象的不二法门,教师要自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搞好调查研究,在基层的实践沃土上历练成长。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