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聚焦

挪穷窝 换穷业 “搬”出幸福新生活

“十三五”期间,甘肃临洮县累计搬迁群众1950户8036人,其中贫困群众1261户5386人,建设集中安置点共24个

□ 本报记者 李宏伟

□ 杨忠平 石晨华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映照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中铺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小康家园小区。走进小康家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整齐排列的楼房,宽阔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小超市、餐馆、快递驿站、幼儿园、养老院……一应俱全,处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近年来,临洮县坚持把实施易地搬迁工程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采取“插花安置、集中安置、购房安置”的方式,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稳步推进易地搬迁工程,加大后续产业扶持,坚持扶贫扶智、“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既“输血”又“造血”,促进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增收、能致富。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临洮县累计搬迁群众1950户8036人,其中贫困群众1261户5386人,建设集中安置点共24个,真正让搬迁群众实现了“安居梦”。

乡里盖了“楼房”

圆了群众安居梦

临洮县中铺镇田家沟村位于七道梁山区,海拔2800米,地方地理和气候条件恶劣,山大沟深、交通阻碍,群众居住分散,生产生活非常艰苦,基础设施难以配置,扶贫成本巨大,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

“在山上的时候,家庭条件不好,进村子的路还不是水泥路,买了东西还要走很远的路背回去,村里用水也不方便。”中铺镇田家沟村贫困群众陈远景感慨地说,我们最担心的就是住房,老房子常年失修,屋顶多处破损,墙体有裂痕,很危险,日子也过得很紧张。后来我们积极响应政策,对旧房子进行了复垦,自己才花了1万元左右就住进了新房子,特别感谢党的好政策。

2014年以来,临洮县中铺镇抢抓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有利契机,全面动员、精心实施,先后组织田家沟、崔家山等14个山区村的贫困群众进行搬迁,累计投资13,189万元,建设安置楼21栋,建筑面积8.78万平方米,搬迁贫困群众698户2195人。2016年,他们作为易地搬迁户顺利入住小康家园,也彻底圆了他们的安居梦。

来到陈远景家,门口火红的对联,就像他们家的日子一样红红火火,房间内布局简简单单,又收拾地干净整洁。“现在很方便,小区里有学校,看病有卫生院,打工都在家门口。”陈远景的女儿陈慧珍高兴地说,“小康家园里的人都是从各个村搬迁下来的,大家除了每天给小孩做饭、做家务、接送孩子上下学,还会和邻居们聚在一起跳广场舞,锻炼身体,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日子过得井然有序,搬进小康家园,生活上确实有了质的变化。”

现如今,陈远景带着女婿在小康家园搞装修,不仅离家近,而且收入还很可观,他们家也于2018年顺利实现了脱贫。在小康家园,像陈远景家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在党委和政府政策的扶持下,他们都通过自身的勤劳奋斗,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陈远景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要想真正过上小康生活,不仅要党的好政策支持,更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吃苦精神,只要勤劳打拼,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与此同时,临洮县中铺镇紧扣易地搬迁后续发展目标,以稳就业、稳就学、稳就医为抓手,重点推进产业发展、劳务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实事,坚持将易地搬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过完善幼儿园、村部、便民服务中心、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的生活环境。

中铺镇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扶持,以中铺工业园区为就业基地,联系动员搬迁群众到园区及周边企业从事劳务、运输、第三产业等,先后引导900多人到园区务工,人均年收入3万元左右。同时,以东西部扶贫协作为契机,积极协调衔接,在小康家园小区建成蔬菜气调库1座、百合气调库9座,已连续3年向44户建档立卡搬迁农户进行分红,有效解决农户增收难题。

产业鼓了“腰包”

浇筑群众幸福田

临洮县红旗乡出卜啦沟村位于县城以北67公里处,平均海拔2700多米,大多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常年干旱少雨。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多年来一直无法接通提水灌溉,沟内的群众一直是“靠天吃饭”,主要经济收入是种、养殖和外出务工。

“我们村为什么叫‘出卜啦沟村’,就是因为沟深,生活条件差,尤其路不好走,进去之后就出不来了,严重制约了全村的发展。通过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现在我们搬到这里来,生活方便了许多,也对生活也充满了信心。”出卜啦沟村三社村民马香梅说。

自2015年以来,临洮县红旗乡采取“异地安置和集中安置”的方式,先后将出卜啦沟村73户214人搬迁至中铺下石家村易地搬迁安置点;争取实施了出卜啦沟村村三社整体易地搬迁项目,建成仿江南徽派建筑风格住宅51套,同时完善了相应的配套设施。项目累计搬迁群众228户812人,彻底解决了群众住房难、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娶妻难等“六大难”问题。

为了“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红旗乡充分利用出卜啦沟村光热资源充足以及沙地土壤的特性,坚持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后续产业,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积极争取“一”字型钢架大棚、上水工程、产业路和气调库等后续产业项目,引导搬迁群众发展大棚西瓜、地膜西瓜以及种植辣椒,每亩稳定增收3000元左右。

出卜啦沟村三社村民马文军说,“现在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羊260余只,收入大概5万元左右。今年,还在大棚里种植了葡萄树1.2亩,估计能够收入6000多元。”

红旗乡在加大集中安置群众产业扶持力度的同时,对于异地搬迁到中铺镇下石家村安置点的群众,通过对原有耕地进行退耕还林,种植以核桃和花椒为主的经济林果630多亩,不仅有效解决了搬迁群众两头跑、土地撂荒的问题,而且在经济林果成型后,积极鼓励养殖散养鸡,通过提供良好的散养平台,为搬迁群众的后续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红旗乡紧紧围绕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结合农村“三变改革”,探索建立了“龙头企业+集体经济+搬迁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积极与甘肃广林建筑集团对接,成立了种植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运营带动群众致富,建成双膜钢架大棚16座,全部种植大棚西瓜,持续增加农村收入。

“今年通过引进高产大棚葡萄,探索‘葡萄+西瓜’混种模式,在10座大棚里进行混种,有效解决了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临洮鑫泰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称,同时还制定了收益分红制度,对收益盈余进行再分配,参与的群众每户能够分红800元,这样既能提高了群众种植的积极性,又能拓宽增收渠道。

2020-11-02 “十三五”期间,甘肃临洮县累计搬迁群众1950户8036人,其中贫困群众1261户5386人,建设集中安置点共24个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1641.htm 1 挪穷窝 换穷业 “搬”出幸福新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