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于保明
□ 任阿龙
“你们那儿的马铃薯是做工业原料好还是食用好?”“食用好,而且是很好的种薯!这段时间,价格不仅没有落,反而涨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与来自乌兰察布的费东斌代表的一段对话。
乌兰察布市是全国马铃薯优生区之一,当地马铃薯产业已经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关系脱贫攻坚大计。
又到一年马铃薯收获的季节,记者一行前往乌兰察布市就马铃薯产业发展进行深入采访。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从传统种植到科学化种植,从商品薯种植到强化种薯研发、推广、种植,从面积优势到“中国马铃薯之都”品牌的打造,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正在当地干部群众的精心培育下华丽转身,成为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一极。
高标准布局
地处内蒙古大草原中部的乌兰察布市天蓝水清、土壤洁净,马铃薯生长季昼夜温差大、雨热同期、光照强,土质多为沙壤土、质地疏松,是公认的马铃薯黄金产区。据了解,乌兰察布市辖11个旗县中有10个旗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300万亩,约占全国的6%,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的“中国马铃薯之都”。
谈及“中国马铃薯之都”的变化,种了大半辈子马铃薯的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农户刘得柱说:“以前我们都是采用自留种的传统种植,后来有了种薯种植。这几年政府部门引导我们用质量好的种薯,并给予补贴政策,我们还可以选择订单式种植,亩产量比原来增加了一倍多。今年种了150多亩,收入差不多有20万元吧。”
如何给传统种植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培育现代化马铃薯产业,让其成为广大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乌兰察布市领导班子通过深入走访调研和精密的市场研判,决定围绕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实施目标,强化基地建设、完善良繁体系建设、打造优质品种、提升仓储能力、发展精深加工,强力推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并在2019年制定了《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
在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王凤新看来,只有发展种薯,才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与乌兰察布市发展思路不谋而合。近年来,乌兰察布市依托农业部内蒙古马铃薯科学观测实验站、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乌兰察布综合实验站、乌兰察布市马铃薯首席专家工作站,积极开展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与优质脱毒种薯的商品化生产,通过现代化种薯繁育中心、标准化种薯生产基地、种薯质量检测与追溯体系的建设,打造中国马铃薯“种薯之都”。
走出草原向外开放,乌兰察布市还不断加强与国内外马铃薯科研机构合作,联合攻关马铃薯绿色生产和加工技术。同时,以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种植为突破口,大力实施马铃薯良种繁育、规范化生产、品牌创建、加工增值,不断完善马铃薯科技创新、良种繁育、精深加工、标准化、市场营销,努力将乌兰察布市建设成为国家级马铃薯产业融合示范区。
全方位升级
记者走进四子王旗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将一车车马铃薯原种卸入智能仓储库。该公司负责人秦国华介绍说,目前,公司建有30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5000平方米的马铃薯脱毒组培中心,26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年生产脱毒苗6500万株、原种1亿粒;配套现代种薯种植农场5万亩,年生产原种3万吨,合格种薯7万吨;建有马铃薯智能仓储库5座,总仓储能力达5万吨。目前,公司的种薯已销往山东、山西、广东、广西等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2019年6月,农业农村部认定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四子王旗为第二批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3年内将建成组培室3万平方米、网室810亩、气雾栽培室126亩、智能仓储库32万吨、土壤改良7.5万亩、水肥一体化系统4.5万亩、种薯质量认证试验示范基地3600亩、耕地质量提升5.63万亩、马铃薯高标准原种繁育示范田8000亩、农机设备购置114台、马铃薯种薯新品种选育推广10个。
察右前旗马铃薯种植户陈璐对记者说,这几年在农牧部门的引导下,他们选择优质种薯,一体化滴灌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全程机械化,1亩地能产近6000斤。“你知道吗?以前一亩地能产2000斤就是好收成了。”陈璐笑道。
今年4月,在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评审工作中,察右前旗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内蒙古唯一入选拟批准创建名单的产业园。3年内,该产业园将围绕马铃薯、果蔬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构建完善农业要素保障体系,把产业园真正打造成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与应用的“发动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的“助推器”,建成集生产、生态、休闲、示范等多功能高质量的马铃薯、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到2021年,产业园总产值达到33亿元,主导产业产值达到24亿元,初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农产品可追溯率达85%;带动劳动力就业5800人,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2万元,增长38.7%,带动脱贫人口5000人。
影响力提升
从传统种植业到现代化全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乌兰察布市正在从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市场监督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着深刻的变革,这样的变革有益于农民增收、产业发展和当地高质量发展需求。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目前乌兰察布市有种薯企业9家,今年新建马铃薯脱毒组培室2.1万平方米,将达到9.65万平方米,脱毒苗年生产能力达10亿株;新建网室4300亩,将达到7352亩,微型薯年生产能力达到16亿粒。
乌兰察布市马铃薯良种繁育已形成从茎尖脱毒、组培快繁、温网室微型薯生产到原种繁育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夏波蒂、费乌瑞它、大西洋、后旗红、荷兰薯系列、中加系列等逐步得到推广,从根本上调优了马铃薯品种结构。马铃薯种植面积305万亩,以滴灌为主的马铃薯设施达100万亩以上,马铃薯播种机、大中型收获机1万台套以上,马铃薯机械作业率达到80%以上,标准化技术有效提升。
在仓储方面,今年乌兰察布市新建高标准仓储库44万吨,高标准仓储能力达到160万吨,马铃薯总仓储能力达到280万吨;在鲜薯转化上,乌兰察布市发展重点马铃薯加工企业20多家,淀粉年加工能力17万吨,薯条薯片年加工能力6.5万吨,全粉年加工能力3万吨,年转化鲜薯约130万吨左右。
据了解,乌兰察布市编制了《乌兰察布马铃薯区域公用品牌顶层设计》规划,设计了乌兰察布马铃薯区域公用品牌标识(LOGO)、品牌口令、品牌图腾品牌包装等,对品牌推广进行详细策划,并成功举办了线上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马铃薯薯业博览会,进一步提升了“中国薯都·乌兰察布马铃薯”品牌影响力。
“我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带领广大干部群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叫响‘中国马铃薯之都’金字招牌!”乌兰察布市党委书记费东斌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