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政报道 10月14日,以“决战决胜易地扶贫搬迁 巩固搬迁脱贫成果”为主题的2020年扶贫日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由2020年扶贫日系列论坛组委会组织,国家发改委地区振兴司主办,旨在交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经验做法,探讨巩固搬迁脱贫成果的路径方法。
国家发改委地区振兴司司长童章舜在致辞中表示,“十三五”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22个有搬迁任务的省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扎实推进。经过五年来的不懈努力,“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全国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区3.5万个、安置住房266万多套,960多万贫困搬迁群众乔迁新居,有效解决了“十三五”期间近1/5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当前,易地扶贫搬迁已全面转入以后续扶持为重心的新阶段,产业发展、就业帮扶、社区治理、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等扶持政策已陆续出台并取得积极成效,后续扶持工作开局良好。国家发改委作为牵头部门,将进一步督促指导各有关地区和部门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论坛上,新疆发改委主任许斌、云南省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龙晓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副州长向贵瑜、河北省阜平县委书记刘靖、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委书记孙道军,分别围绕城镇化安置、后续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就业、社区治理、社会融入等,从地方层面介绍了经验做法和探索实践。部分搬迁群众代表围绕搬迁心路历程、搬迁前后交通出行、教育医疗、生产生活对比等,分享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给家庭和自身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相关同志和有关专家学者与部分集中安置社区负责同志一道,围绕“如何发展安置区配套产业,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如何实现大型安置区搬迁群众社会融入”等主题开展了圆桌讨论。
“语言不通可以学,没有技术也可以学,一定要下山,山下有着更美好的新生活。”曾经家住云南省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托坪村的怒族青年李小波讲述着他的搬迁故事,“在多次动员下,托坪村人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过上医生能到家、门口能就业的生活,感受到了国家政策、搬迁生活带来的幸福感。”
国家发改委地区振兴司副司长孙广宣在论坛总结中表示,本次论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与会代表和专家的独到见解,进一步厘清了当前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增强了科学谋划“十四五”巩固搬迁脱贫成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与会代表和专家一致认为,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随着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搬迁群众乔迁新居,“搬得出”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如何实现搬迁群众稳定脱贫、后续发展已成为当前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首要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和赴陕西、山西、宁夏、湖南考察脱贫攻坚工作时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欠发达地区、大型安置区以及搬迁群众中少数民族群众、“老幼病残弱”等特殊群体,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持续加大搬迁群众产业就业帮扶力度,提升完善集中安置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记者了解到,中央农办、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和专家,全国22个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省份有关负责人,部分市(州)、县(市、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一线干部、集中安置社区负责人,以及部分企业代表和搬迁群众代表共约200人参加了此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