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视野

江南大地美丽城镇建设的成功样板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打造“全域美”纪实

蟾东村美丽乡村

柳市镇文化中心

便民服务中心

十里绿道

□ 本报通讯员 陈 霞 陈 奇

□ 杨臣义

“全域美”馈赠群众幸福感,绿色发展在柳市唱主角。在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生态文明建设正在不断改变着昔日的“垃圾山”、白化路、废污环境、视觉污染……绿色发展频频孵化出美丽村庄、美丽街区、美丽廊道和美丽田园。

“工业强镇”与“特色城镇”齐头并进。拥有“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断路器生产基地”“中国防爆电器生产基地”“中国电器进出口基地”“中国百强名镇”“全国文明村镇”等多张国字号金名片的乐清市柳市镇,近两年来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发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致力打造“全域美”,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高质量生活,为新时代“重要窗口”美丽城镇建设树立了标杆,成为江南大地亮丽的“绿色明珠”。

精准定位

美丽城镇谱新篇

2020年8月24日,柳市镇党委镇政府召开了美丽乡村建设进军“全域美”千人动员大会。在全体镇机关干部和职能站所、村(社)、学校、银行等负责人参加的大会现场,镇党委全面总结了一年来全镇“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并检阅了环境整治攻坚所取得的成果,激励万众一心决战决胜“全域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打赢“全域美”建设百日攻坚战。会上播放了环境整治VCR,展示了环境建设新面貌,通报了2020年二季度全镇“整洁优美”专项行动考评结果,对上园、浃底等10个优秀村(社)授予红旗表彰,给上池、张瞿等5个后进村授予黄旗鞭策。

“全面实施‘全域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勇于担当,决战决胜,这是政治之要、立镇之本、发展之需、民生之盼。”乐清市委常委、柳市镇党委书记董庆标表示:“从柳市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环境建设存在明显短板,已直接影响群众生活质量,严重制约产业扩展、人才引进和企业创新发展。为此,柳市镇精准定位发展方向,坚持将推进‘全域美’建设作为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锁定‘美丽城镇’建设目标,以‘全域美’建设为抓手,努力改善、优化环境,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长效保障,扎实推进以现代化城镇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宜游特色镇建设”。

由于发展方向定位精准,柳市镇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推动下发展势头强劲。2019年,该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1.3亿元,同比增长9.5%;工业总产值实现663.1亿元,同比增长6.0%;财政收入47.8亿元,增长5.1%;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79,668元和40,450元,增长9.0%和11.8%。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卫生镇、全国文明镇和省级森林城镇,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13位。

2020年,柳市镇进一步加大“美丽城镇”建设力度,通过组织实施“全域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将重点推进水道综合整治、产业平台建设、道路新建和改造、环境优化提升、文教重大基建等项目,计划总投资71亿元。同时,柳市镇决定在今年9月1日~12月10日,开展“全域美”建设百日攻坚行动,镇财政拨出1.7亿元专门用于镇域9个污水直排区建设,并倡议全镇94个村(社)将1/3以上的集体收入投入用于环境整治,还将通过能人志士筹资、以能人名义命名公园、村民认捐、义务出工等形式,聚资合力大干环境项目建设。

为使“全域美”创出特色,该镇坚持“环境建设搭台,建设形态精美”,让小镇朝着“特而强”目标迈进,实现环境建设与产业同步协调发展。截至目前,该镇省“152”工程瓯江智慧供应链物流园顺利落地,德力西、人民产业园建成投产,正泰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并成为温州新三年物联网产业布局核心,乐清物联网传感器产业服务综合体被列为第三批省级创建单位,智能电气创新发展中心正式运行,并成功引入京东集团数字经济浙江区域总部。

打造“全域美”进一步改善创优环境条件,为交通建设注入新动力。目前,该镇境内的市域铁路S2线、228国道、瓯江北口大桥等一批省市级重大工程无障碍推进,乐柳公路、翁象大道柳市段等重点项目快速推进,智广至杨宅路口和环城东路的卡口顺利实现贯通。

与此同时,通过创新实施村(社)环境“整治优美”攻坚,创成“温州市基本无违建乡镇”,极大促进了民生改善。截至今年8月底,柳市镇新建口袋公园419个、镇村两级停车场194个;新建农村文化礼堂50个、社区文化家园3个、城市和百姓书屋2家,成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000多场;柳市镇中学迁扩建、二小迁建加速推进,中心幼儿园两个校区实现结顶;镇新行政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林宅湿地公园一期工程施工进展顺利;深化助企行动为多家企业解决了长期用水、进水难问题,帮助百余名外来职工子女成功入学,充分展示了乐民生活和亲民人文之美。

发力整治

机制创新破难题

“环境整治工作面广量大,离不开集中力量攻坚。但面临的难题是,在整治之后如何转入常态化管理实现保洁目标。我们柳市镇通过建立季度环境考评制度,制定考核评分细则,强化环境整治督查,创新长效保洁管理机制,以此全面巩固整治成果和提升管护水平。”柳市镇党委委员、美丽城镇建设办公室主任说:“环境整治考评分为‘记分’‘赋分’‘定分’三个阶段,最后综合各个阶段的成绩形成每个季度最终考核结果,并将每个季度考评结果与村(社)年终考核相挂钩。由于综合评分科学,排名有升有降,后进村(社)有机会晋前争先拿到红旗,先进村(社)也会因工作不力而‘大意失荆州’落得个黄旗。”

机制的创新,为柳市镇环境创优催生了新动力,形成了千军万马参战“全域美”的强大力量,创造了一个个绿色奇迹。

在柳市镇南吕岙村,新建成的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吕岙公园和滨河公园,清风拂抚河面,满眼绿草如茵。64岁的村民张丽英满怀感慨地说:“这里一年前是个垃圾堆,村民乱搭乱建一片糟糕,想不到今天还能变成如此美丽的公园。”

“这完全是开展环境整治攻坚行动中争创‘红旗村’的成果。在环境整治攻坚中,我们村全员动员清理垃圾死角,合理规划闲地,改造建成了2个口袋公园和1个拥有100多个泊位的村民停车场,还有一处闲置地被改造为可供30辆货车停放的免费停车场。一举破解了村上长期以来停车难、乱停车的难题,彻底改变了脏、乱、差现象。”南吕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介绍说。

据了解,开展环境整治以来,柳市镇80%以上的村(社)达到了“整治优美”的要求,全镇村(社)新增绿地30万平方米,新建停车泊位8000个,创成“美丽田园”8600亩;“五水共治”不断深化,七里港断面水质全面改善,全域河道治污全部达标,中心大道和柳江路等绿化提升工程全线竣工。

整治城市乱象,规范城区秩序,柳市镇的“脸面”在渐渐变美。

“这里是行人通道,请你不要在这儿停车。”在柳江路上,交通执法人员对乱停车驾驶员进行劝导和教育,并予以开具交通违法通知书,要求驾驶员及时接受处理。据镇交通执法中队有关人员介绍,在环境大整治行动中,柳市镇创新建立了交通齐抓共管机制,对违停实行常态化管理,坚持每天派员上路巡查、现场发现抄告。今年以来人行道违停抄告共17,721例,有效改变了城镇道路交通违停乱象。

为了整治工程车“滴洒漏”、道路“蓬头垢面”顽疾,柳市镇相应建立“建筑垃圾管理机制”,对全镇建筑工地全部实行标准化管理,做到封闭式施工、出入口硬化、进出车辆全车冲洗,并落实垃圾运输全程监管措施,坚决杜绝建筑垃圾“滴洒漏”、乱倾倒现象发生。

市民安全是“全域美”建设的要素保障。柳市镇将燃气安全问题列为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通过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督促企业和工商用户落实安全供气和用气安全责任。今年以来,柳市镇强化了对非居民用户和无证燃气供应点的执法检查和管理,打击非法经营燃气点10多家,查处瓶装燃气用户违法行为10多起,有效消除了燃气安全隐患。

此外,柳市镇结合“美丽田园”创建开展“两路两侧”视觉污染大整治,通过拆除清理公路沿线高炮广告牌、乱建大棚、违建厂房和私坟等,着力提升城镇环境品质,助力“全域美”创建。

“绣花”功夫

“绣”出民生获得感

站在柳市镇苏吕村的“无名小山坡”上,远眺是一片葱绿的草坪,与乐琯运河相拥吻;“小山坡”周边,正在修建沿河健身步道、上坡步阶和生态休闲场所……这一切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赏。

谁也不敢想象“小山坡”一年前竟然是座“垃圾山”。“这里曾经是一个岩坑,在1997年前柳市没有垃圾焚烧厂,镇上生活垃圾都被转运到这里堆放,便成了一座‘垃圾山’。尤其是生活垃圾长期堆积成山,加上没有除臭设施,导致臭气熏天、污水横流,方圆一公里内居民一年四季不敢开窗,一出门臭味扑面而来……”柳市镇环卫所原书记高智光说:“我们镇上的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的环境污染问题,群众反映强烈,还成了去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重点案件。”

要下“绣花功夫”,让“垃圾山”蜕变成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为此,乐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多次组织进行“垃圾山”整治专项调研,决定投入7000万元资金,对苏吕村这块垃圾地进行生态化治理。2018年11月,柳市镇抢时间争速度,一鼓作气完成“垃圾山”治理工程招投标、征地补偿、环境影响评估等系列工作,并引进南京万德斯环保科技公司进行设计施工。

“治理工程根据地形和地势,把垃圾山分成四步台阶,先进行堆体修形,再予以封草覆盖,然后做防渗层,最后覆土绿化。”温州市生态环境局乐清分局党组成员、原柳市生态环境执法队队长詹卫军介绍说,从2019年1月起仅用了6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污水封存、引流、处理,最终使垃圾填埋场蜕变为如今的一片“草原”景观。

“苏吕村‘垃圾山’治理,完全是现代环境科技赋能‘绣花功夫’的结晶。”柳市镇副镇长陈鑫说,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封场工程EPC项目的实施,通过对污染源立体、三维、全方位阻断,污染风险得到全面控制,清除了原有的环境安全隐患,达到了污染治理的目标要求,成功打造了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让“绣花功夫”贯穿“全域美”,“绣”出民生关切点。日前,柳市镇首条沿乐琯运河的综合绿道——十里绿道工程一期5公里步道在公众热切的期盼中顺利进入施工。据设计人员介绍,该综合绿道线路总长度为16.2公里,依乐琯运河沿线特有的山水田园风貌以及运河水系的自然人文特点,以“余音绕梁”之概念进行设计,将打造成山水田园文化交织、历史与自然整合的绿道,不仅重塑了运河两岸的水乡胜景,而且挖掘出运河两岸久远的历史遗迹、传统文化,是柳市镇绿色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点睛之作”。

打造“十里绿道工程”,是柳市镇推进“全域美”建设的压轴项目之一,也是广大民众渴盼的重点民生工程。柳市镇将通过修建运河两岸生态景观绿道,对城市林带、海绵城市、滩涂湿地等进行充分利用、保护和提升;努力挖掘复原历史文化气息,对文物古道、古树名木加以保护,打造历史文明载体;着力提升空间格局,建设滨水栈桥、亲水平台、绿地开放空间、中轴广场等休闲场地,打造休闲生活岸线。预计工程将于2020年底完工开放,届时市民可在十里绿道上休闲漫步,运动健身,观赏美景,还可以对点连接凤凰山等景点,享受寻古揽胜“一日游”。

民有所求,我必有应。2020年,柳市镇围绕“全域美”建设,先后启动了包括产业、交通、环境、文旅等方面的十大民生项目,以此加快推进产业、文化、人文、山水、旅游与城镇整合,提升了市民群众的获得感。

党建引领

“善治为民治理美”

推进“全域美”建设,上下协同、各方参与是基础。实践中,柳市镇紧紧围绕省美丽城镇“五美”建设要求,抓住“善治为民治理美”做实文章,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多元参与城镇环境整治新模式,全力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努力打造“有温度”的美丽城镇。

近年来,柳市镇从不断优化基层治理着手,全面落实环境整治网格责任区,充分发挥“党建+治理+服务”三网融合作用,创新建立微网格服务专班制度,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联动机制。目前,全镇村(社)普遍成立了相应的网格责任区志愿者服务队,如“平安巡逻服务队”“爱心帮扶队”“便民助民服务社”“卫生保洁服务队”“红色星期天志愿服务队”等,切实推进网格工作深化细化,全方位、精细化开展城镇综合管理和环境整治,助力全域生态环境大提升。

在柳市镇新桥村,利用“红色星期天”为载体,志愿者们聚在一起,定期开展全村环境整治活动,还相应建立起“村党支部负责、党员带头、网格管理”的工作机制,做到定片、定人、定责、定岗,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在“全域美”建设中的带头示范作用。该村前西片在“全域美”建设百日攻坚行动中,组织了由党员、巾帼、为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等10多人参加的志愿者服务队,他们自带保洁工具,坚持每周日清扫村中沿河道路和公园等地垃圾废品。其中,党员志愿者李雷冰还给自家孩子穿上红马甲一起干义工。

今年台风“黑格比”突袭,给柳市镇城镇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大量行道树损毁,市民家被淹,村庄环境卫生一片狼藉。此间,柳市镇爱心人士发起了修复中心大道行道树、免费为市民维修电器等公益行动。同时,各村(社)党支部一呼百应,积极组织开展“党员先锋为民送温暖”和“红色星期天”志愿者服务系列公益活动,助力解决市民灾后生活困扰难题,开展灾后村容村貌重建。乐清市环保协会柳市管委会在灾情期间,通过微信群组织20多名志愿者参加修复中心大道东凰屿路段的行道树。志愿者黄信东说:“‘黑格比’台风损我美丽城镇,但我们志愿者爱心满满,传递着建设‘全域美’的柳市镇力量。”

与此同时,柳市镇依托民间调查热线平台,以“接诉联动、迅速办理”为抓手,撬动基层治理大变革,下足“绣花功夫”解决村民群众身边的难题。

“柳江路金丝河村段挨着集装箱码头,是重型货车违停‘重灾区’,车辆流量大、违停现象严重,潜在重大安全隐患,一直是悬在村民心窝的大石头”。群众通过热线反映强烈,当下引起了政协柳市委员联络组的关注,当即被列为“请你来协商”课题。政协委员联络组经过深入调查考察,很快给出问题处置的意见建议,促成环境整治工作落实落地,有效消除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随着“全域美”建设的稳健推进,今天柳市镇的社会治理正向着智慧化、精细化转型,逐步引进以云计算、智能终端为主体的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将“城镇大脑”伸延到各大治理领域,让“善治为民治理美”成为“全域美”的亮点。

(本文图片由柳市镇政府办公室提供)

2020-10-12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打造“全域美”纪实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0917.htm 1 江南大地美丽城镇建设的成功样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