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信之声

严打虚假推广 互联网平台方能摆脱窘境

□ 岁正阳

日前,知名互联网社区小红书宣布,为了进一步规范社区生态、保障用户体验,将正式启动 “啄木鸟”计划,针对虚假推广行为进行专项严打,通过“多维度算法模型+人工审核”双重地毯式排查,覆盖全站所有笔记,涵盖历史存量笔记和未来新增笔记,严重违规行为将被断流封号处理。

用户共享真实的消费体验,有利于消费者更便捷地买到更合适的商品,这本是好事。但与此同时,一些“专业”的推广团队也从这种模式里发现了生“财”之道,他们绕开平台监管,通过代写代发消费体验、刷量点赞、将推广内容伪装成分享笔记等虚假手段,给某些商品进行推介,进而干扰消费者的判断。

近年来不少互联网内容平台,屡屡受到此类网络虚假推广的困扰。平台好不容易建立的用户信任感,却被虚假推广所危及。以小红书为例,因其平台内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对用户的消费决策能起到较大影响,也确实成为很多新消费品牌成长的“沃土”。于是,小红书也成为网络非法虚假推广者的目标,他们想方设法利用平台进行虚假推广,以谋取暴利。

《潇湘晨报》发表的观点认为,如果一个互联网平台总被虚假推广侵蚀,用户屡屡被不实信息所误导,就会对平台失去信任。随之而来的就是平台凝聚力的削弱,长此下去,甚至关系着整个平台的“生死存亡”。毕竟内容平台的核心立身之本,就是内容的真实性和丰富性。

中国经济网发表的文章同样表示,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而契约经济的核心正是诚信。网络虚假推广违背了诚信经营、公平竞争法则。互联网营销靠虚假宣传,向消费者喊话,吸引大量用户购买他们并不成熟、品质低劣、售后无保障的产品,必然会制造劣币驱逐良币的不合理市场竞争。

如何摆脱这样的窘境?“严打”虚假推广,就成了平台方唯一且必然的选择。而这样的选择,也契合国家政策要求。今年3月,《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正式出台,其中要求平台应建立健全算法推荐的人工干预和用户自主选择机制、广告管理制度、平台公约和用户协议制度等。同时要求加强平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对于怎样更好地让专项行动成效显著,人民网发表的评论建议道,要引导广大互联网平台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重点监督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充分将人工审核与技术审核相结合,及时清除对公众具有误导性的广告。同时,支持鼓励互联网企业开发辨认违法虚假广告人工智能系统,在技术上取得新突破,用以对抗虚假产品评论、评分,打击水军、刷单等行为。

2020-10-09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0852.htm 1 严打虚假推广 互联网平台方能摆脱窘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