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视野

创建美丽田园 孵化新时代乡村“美丽经济”

浙江温州市大力发展田间经济开启乡村全面振兴新模式

温州市最美田园——平阳县昆阳镇石塘粮仓万亩田园

瓯海高铁新城城市农业公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地艺术

鹿城区七都街道沿七都岛堤塘美丽田园景观带

龙港市舥艚片区九龙河美丽田园

茗岙、郑山梯田,2018年被评为浙江省“最美田园”

□ 本报通讯员 项延润

□ 杨臣义

30多位商家赶着夜色参展浙江省苍南县“苍农一品”月光市集,来自苍南县“灵秀旗袍社”的百余名时髦妈妈们在中魁村乡间田头走起了美妙的“时装步”,中魁村昔日100亩荒田蝶变“双魁印象”休闲公园……乡村美丽田园的一甸甸草地、一片片花海、一座座趣味木屋、一条条印象隧道、一个个小型动物园、一畦畦特色果蔬,以其“农业+旅游”的魅力,吸引着数以千计的游客“白加黑”前来打卡。这是2020年8月23日,苍南县马站美丽田园示范区整合乡村“夜经济”举办的“温州(苍南)首届田园音乐节”的一个剪影。

勇开先河,敢为人先。2019年以来,浙江省温州市积极探索创新乡村全面振兴新模式,通过开展全域美丽田园创建行动,大力发展田间经济,让一块块美丽田园孵化出一片片“美丽经济”,唱响了新时代乡村美好生活。至此,该市实施挂图作战,合力攻坚,全域美丽田园创建首战告捷,田间环境大整治成效显著,重点区域577个田块已全部通过验收,整治验收面积达48.4万亩,全域田间环境旧貌换新颜;全面推行县、乡、村、户四级“田长制”,实现了全市农田网格管理全覆盖、责任全落实,全面构建了田间管理责任体系,有力推动乡村美丽田园创建提升。

高位推进

凝聚共识汇聚合力

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田间经济是重要的支点。温州市坚持将改善提升农田环境作为保护农村环境和发展田间经济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来抓,做到定向发力,夯实做强。为此,该市因势而谋,率先开展以改善提升全域农田环境为靶向的“美丽田园”创建行动。市委市政府就此进行专题部署,要求县(市、区)和市机关部门将创建美丽田园、开展全域田间环境集中大整治作为压倒当前一切的重中之重,明确阶段目标任务,制定攻坚时间表,凝聚行动共识,汇聚合力攻坚,加速推进美丽田园创建工作。

在田园环境整治攻坚行动中,该市创新建立督导工作机制,市四套班子20多位领导坐镇创建一线,并组织14支“两千”“两万”指导服务队深入乡村田间进行“一周一督导”,形成市委市政府督导抓、县(市、区)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抓美丽田园创建的高压态势。

由于高位推动,温州全市上下快速凝聚了齐抓共建美丽田园的行动共识。各县(市、区)在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抓美丽田园创建的同时,普遍建立了农田环境治理责任制、攻坚行动专班制、创建工作督考制和农田田长管理制。此间,该市平阳县在推进美丽田园创建中,实行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领导挂帅督办和“16+5”工作制度,促使全县快速形成高规格推进创建共识。

与此同时,该市充分发挥农民参战美丽田园创建的主体作用,积极宣传发动,全力动员社会各界投入美丽田园创建,形成农田环境整治攻坚的磅礴力量。为配合创建攻坚行动,市农业农村局先后发放美丽田园创建宣传资料11万份,发送美丽田园创建倡议书590封,开展美丽田园专项评选活动100多个,组建村民自发队伍5000多支,参与人数达10万多人次。此外,妇联、共青团、志愿者协会等社会团体争相汇入创建洪流,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

强劲的推动力,为美丽田园创建催生了一项项“看家本领”。鹿城区七都街道在美丽田园创建攻坚战中,推出“大整治大比拼”活动,对辖下7个村社田园环境整治情况进行分类,根据督考优劣,分别以绿牌优胜、黄牌鞭策、红牌警告等定档,擢优汰劣;龙湾区发动共青团志愿者挑起“田小二”担子,成为维护田园环境整洁的生力军;乐清市大荆镇积极发挥2820名党员示范作用,分别以红色义务、红色基金或红色带工等形式参与美丽田园创建和城乡环境大整治行动;平阳县先后组织8批志愿者计17,850人次,参战乡村田间垃圾废物清理;泰顺县筱村镇长洋村将美丽田园创建列为全域旅游村建设重点,开创“1+N”基层党建模式,形成“一个堡垒、多点开花”创建新格局,并依托组织村两委会党员干部日常巡查组,防止田园“脏乱差”回潮;瑞安市南滨街道引导16个村社,创新制订村规民约,禁止村民在主干道沿线乱搭棚架、乱放养鸡鸭和私挖腌制咸菜坑,积极探索“美丽田园管理自治”。

发力整治

让田间地头靓起来

良好的农村环境是生态宜居的前提、乡村美好生活的底色。而人们对待土地的方式,直接影响到农村环境和生活宜居。

在温州广大乡村不乏存在耕地违建、农田抛荒、田间乱搭乱建棚架、地头随意堆置垃圾、废弃地膜杂物任意处置等现象,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损降土壤肥力,甚至危害人们身体健康。

面对此情此状,保护农村环境义不容辞,彻底改观和全面改善提升全域农田环境刻不容缓。对此,温州市坚持从清理田间地头垃圾、杜绝乱搭私建棚屋、改造田管用房等细微处入手,自加压力,集中时间、人力和财力,在全市开展了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美丽田园”创建行动。通过对全域农田环境实施集中大整治,彻底改变农田环境,全面塑新田间形象,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在开展全域美丽田园创建的首阶段农田环境整治攻坚中,该市上下围绕“六无六有”“十个一律”整治要求,调动千军万马、组织精干力量,深入田间地头,对全市高速高铁、国道省道、通景公路等前沿周边的48.4万亩农田,进行全方位排摸,周密制定美丽田园创建作战图,并根据每个田块的位置、面积和现状等基本情况制定“一图一清单”。同时,该市通过建立“智慧田管”系统,实行市县乡村联动,利用无人机航拍和数字信息技术,对全境577个田块进行日常巡查,做到田块整治勘察“零死角”、整治效果让勘察图“说话”。

发力农田环境整治攻坚的一年来,温州市消除各类田间地头“疤点”13.1万个,清理垃圾废物10.4万吨,拆除简易棚架3.5万个,杜绝乱搭设施和撤除违章建筑8973处,治理失管或抛荒田块86处、1.12万亩,农田环境旧貌换新颜。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农田环境整治均实现了“无积存垃圾、无脏乱棚架、无乱建设设施、无乱架杆线、无失管农田、无秸秆焚烧”等“六无”目标,基本达到了“有标准的管理房、有规范的沟路渠、有合理的收集点、有管用的田长制、有统一的布局图、有完备的服务链”等“六有”整治要求。该市苍南县在开展美丽田园创建的农田环境整治攻坚中,以破城拔寨之势,一举整治30.79万亩,整治率达97.7%,清除田间垃圾15,603吨,清理简易棚架9467个,收集废弃物4348吨,拆除违建设施895个,整理杆线608个,改造设施大棚94,784个,完成改造生产管理用房181个,复绿复耕16,394亩,消除问题点25,349亩,成为全市“农田环境整治标杆县”。

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科技应用,是温州市美丽田园创建的一大亮点。该市乐清市在农田环境大整治中,首创“天空之眼”作战系统搜索出脏、乱、差“疤点”6800处,并创建新“三色”管理法在合成后的地图上进行“红黄绿”三色状态标记,通过资料自动整合储存入后台数据库,实现农田环境整治工作全程信息化,有效解决了整治中的“查漏扫盲”和“精准动态”等难题,为各地美丽田园创建工作提供了“样本”。

塑形铸魂

“美丽经济”生根开花

美丽田园创建,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环境整治是维持农田生态功能的前提和基础,更重要的是将农田环境整治与乡村全面振兴交融互动,通过创建美丽田园催生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孵化出“美丽经济”,使农田增产、农民增收,让乡村美好生活变为现实。

为此,温州市在发力农田环境整治、塑新田园形象的同时,着力打造美丽田园示范样板田块为农田“铸魂”。在全面完成清洁田园的基础上,深化“六无六有”创建,顺势开展新一轮美丽田园创建“六见成效”行动,要求各县(市、区)在“建强田设施、推进‘有序种’、落实防‘反弹’、构建布局图、壮大服务链、实现‘全域美’”上下功夫见成效,加速美丽田园向“美丽经济”转化。目前,美丽田园创建“六见成效”已交出高分答卷:全市统一布局、统一设计建成2000个生产管理用房,彻底改变了田园乱建乱搭现象;全域高速路出入口、动车站周边等重要节点土地流转率达到90%以上,使失管地、抛荒地、边角地得以统一开发利用;全市农村“合作社+农户”“农户+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新型农业产业化组织接连落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统一品种布局初步形成;田园属地管理责任制全面落实,全市577个田块航拍信息全部纳入“智慧田管”平台统一管理;全面推广“美丽田园+招商引资”发展模式,美丽田园产业布局图基本构成,七都、龙湾、永兴海滨、瓯海动车站、乐清清江、苍南马站、龙港白沙片区等12个美丽田园样板区块打造紧锣密鼓,全市4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或田园综合体和1000个“瓯越鲜风”生产基地建设顺利推进,美丽田园创建与乡村振兴形成互动,充分显示“美丽经济”魅力。

为了做好示范引路,有效改变农民生产习惯,该市农业农村局独具匠心地编制瓜棚架、篱笆、大棚、管理用房示范案例,印制美丽园创建手册和拍摄系列宣传视频,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田间经济。平阳县山门镇全面清理田间零星的杂乱棚架,帮助农民对连片种植区棚架进行统一规划、整体改造,并打造成样板田块,供农户参照标准自行搭建,通过验收后镇政府予以每亩补助800元材料费,统一标准的瓜棚架错落有致,整洁有序。瓯海区为发展“美丽经济”落实800万元专项经费,以五年为流转期将农民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到土地合作社,再统一转给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规模种植,有效解决了碎片化种植问题。永嘉县以美丽田园创建为抓手,腾挪空间、复垦荒田,增加粮食生产面积1100亩。同时,借助美丽田园创建深化农旅融合,成功推出豫章村“四季花海”、鹤盛岩上村“叶片上跳舞的田园”“枫林兑垟向日葵花海”“瓯北五星千亩油菜花”、苍坡古村西游3D稻田艺术等一批浓郁田园特色的热门景点,让乡村“田景”转化为“钱景”。

延伸拓展

创新长效管理机制

要把美丽田园创建成果延伸拓展好,就要自觉确立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的与时俱进理念。温州市坚持从美丽田园创建实践出发,建立农田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创建成果延伸拓展,创新激发创建动力活力,为可持续发展田间经济提供保障。

建立农田长效管理机制,前提是守土有分、护田有责、责任到人。为此,温州市在深化美丽田园创建的同时,着力延伸拓展创建成果,相应建立县(区)乡(镇)村(社)户“四级一体制”农田管理制度,全面推行“田长”制。

为了精准落实分级管理责任,该市对重点区域48.4万亩农田细化为577个具体田块,精准绘制四至图,制订责任状,明确田园分级管理责任,以网格化管理落实县、乡、村、承包(经营)主体四级主体责任,有效突破田园管理上的难点,实现田园管理长期有效。目前,温州全市已落实县级田长130人、乡镇级田长912人、村级田长1550人、户级田长6580人,并设立田长公示牌1860个,实现全域农田网格管理全覆盖、责任全落实,全面创新构建了田园管理责任体系。在推进责任落实上,该市各县(区)乡(镇)还根据实践需要自觉取长补短,不断丰富管理内容,切实完善管理机制,创成各自管理特色。

创建美更需要“管理美”,核心就在于精细、延伸、拓展。温州市各地在实施田园长效管理中各出奇招,亮点迭出。龙湾区将城镇日常保洁延伸到农田,并实施农田保洁一月一考核。龙港市启动“田园管家”模式试点,以村社名义成立“刘店社区田园管家公司”,实行统一农业技术指导、分片种植规划、作物收成最低价保障和田园日常管护等社会化服务,创新建立“田长+巡查+田管家”的美丽田园长效管理机制。永嘉县依托25支森林消防队伍,采用劳务外包形式,落实农田基础设施维护和田园环境保洁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查漏”“失管”现象。平阳县在全面推行“田长制”基础上,创新建立“田园警长制”,由辖区派出所领导、社区民警担任重点整治区块的“田园警长”,加强区域视频巡查,执法核查,及时为垃圾清理、清障拆违等田园治理各项工作提供坚盾。在瓯海区,8个重点镇街相应成立了8支49人组成的常设“田间保洁队”,形成田间环境日常保洁和农田基础设施管护机制。

“田长制”的全面推行、各项农田管理机制的不断创新、美丽田园创建责任网的层层织密,为温州市田间经济发展进入划时代奠定坚实基础,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本文配图由温州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2020-09-30 浙江温州市大力发展田间经济开启乡村全面振兴新模式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0778.htm 1 创建美丽田园 孵化新时代乡村“美丽经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