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 薇
1994年,蒋戈利在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后,随即以技术型人才应招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针灸学博士;2016年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毕业,先后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教授,平衡针灸发明人王文远教授,著名哲学家陈晏清教授等名师修习专业。1999年底晋升为主任军医;2016年底晋升技术军衔四级(文职少将)。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八五”攻关、973项目以及军地科研课题10余项,荣获科技进步或医疗成果奖15项,著有科技、文化类著作20余种,发表论文论著百余篇,培养带教研究生、留学生、拜师门生等各类学员千余名。享有天津市青年岗位能手(1996)、空军优秀医务工作者(1999)、国家优秀创新人物(2009)、国医智者(2009)、当代国医楷模(2009)、人文整体医学之父(2016)等美誉,先后荣获王克昌国际科研基金奖(1993)、科学中国人(2010)、全国最美医生提名(2014)、最美中医(2015)、建国七十周年“全国中医药传承与复兴亮剑人物”(2019)、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2020)等荣誉。
针灸博士的丰实建树
师从石学敏院士期间(1987年~1994年),蒋戈利以中风性延髓麻痹、病窦综合征两大一直没有有效治疗方法的全球性疑难重症分别作为硕士、博士主攻课题,通过全面的临床探索和精准的基础实验研究,攻克了这两项世界医学难题,拓展了临床针灸的诊疗范围,圆满完成了相关中医学理、法、方、穴、术五位一体和作用机理的系统研究,促进了现代针灸防治重大疑难病症的跨越性发展,树立了中国针灸治疗学新的里程碑。
在南开大学攻读哲学博士期间(2010年~2015年),基于人类医学模式几千年的进化演变规律、新世纪人类疾病谱的变化特征、中西医学走向融合的必然趋势,和东西方生命哲学真谛、人文精髓,蒋戈利结合自身医学实践和哲理思辨,在建构了近200个医学、哲学新概念新观念新原理基础上,撰著了20万字的医哲博士学位论著——《医学观念的变革与人文整体医学模式的构建》,促进了东西方医学的融合统一,变革了传统医学模式和现行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构建起了人文整体医学新模式,为全球一体化时代的人类医学进化发展开辟了新方向。
入伍后,蒋戈利一直引领军队中医针灸学科的发展,基于医学硕、博课题研究成果,先后研发益气复脉针法、通关利窍针法、三步针罐疗法等30多种专病疗法,逐步形成了以脊柱骨关节病、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心理情志病症4类重大疾病为优势病种的医疗阵地,创建了脊柱中心论、脊柱源性疾病学、中西医融合心脏康复学的新理论子学科,建立了中医针灸理疗研究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颈腰椎疾病专病中心、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建设示范单位、全军研究型学科建设示范单位。
同时,蒋戈利注重学科的系统建设与管理,拟订了一系列学科发展战略、科研策略、诊疗规范和运营制度,先后编著《学科建设与专科管理手册》《军队中医年度建设发展白皮书》等10余册。将一个弱小的464医院理疗科,发展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全军中医针灸康复医学中心,促进了我军中医药领域的大发展,树立起了新时代军队中医针灸学科发展的鲜红旗帜。
人文针灸学研创人的独特风采
身为传统针灸传承的职业人和现代针灸医学高端人才,蒋戈利始终怀有强烈的继承和光大针灸医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30多年针灸实践经验和学术探索的基础上,基于对针灸调节身心内在机理以及对经络—神经内在关系的科学阐释,蒋戈利建构了蒋氏经络—神经理论、现代针灸技法和辨病—辨证取穴组方等系统理论,独创了全息失衡标志检诊法,研发出人体斑痣检诊法、对称平衡检诊法、蒋氏舌下微型人诊查法等一系列新诊测法,发明了人文太极针法、通督正脊针法、情境针灸疗法等一整套新针法,建立起了独特的常见多发病症、急危重症、疑难杂症和精神情志病症的诊疗体系,研发出一整套自成体系的针法、药法、功法和调神心法。在此基础上,撰著了《蒋氏针灸秘要》(2016)、汉英版的《新奇的人文整体针灸学》(2019)等专著。并创建了富于理论创新、技艺发明、精准高效和时代特征的蒋氏针灸学——人文整体针灸学,实现了传统针灸的划时代发展,开辟了针灸临床阵地的巩固与拓展、无国界推广应用的光明前景。
当代国医智者的守正创新
蒋戈利深深地认识到:祖国传统医学要想适应高度科技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与日益发达的现代生物医学并存发展,在世界医学之林茂盛生存、有更大作为,亟待自身的多维立体创新,不仅需要中医创新,更需要创新中医,时代呼唤着富于原创智慧与成就的中医巨人。为此,他以“舍我其谁”的历史担当,守正创新,以思想家的境界创新中医学思维路径,以战略家的胸怀构思振兴中医发展战略,以理论家的智慧拓展中医学基础理论,以发明家的敏锐丰富中医诊疗学内涵,以工程师的风格创建新学说、新学科,以企业家的精勤形成了学科跃进风采。
在坚持中医立体创新、多维创新中医的道路中,蒋戈利一方面用包容超越型思维、大无畏气魄,从12个学术维度,全面系统地创新发展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学说、生理学、病生理学、检诊方法、针灸治疗学、养生保健学临床药学和学科价值观,铸就了堪称新时代经典杰作——《我是如何爱中医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9)。
另一方面,基于中华生命文化底蕴、国医学术真谛与不良现状以及中医药全球化应用趋势,蒋戈利倡导“我主人随”的中西医融合理念,提出并论证了中医药学继往开来、振兴传扬的沧桑正道——“四化发展战略”。即整体人文化:思维观念与文化内核的回归战略;时代科技化:技能赶超与科学语境适应战略;绿色生态化:自然绿色与人境契合的优化战略;全球大众化:领域拓展与普世广济的传扬战略。
“人文整体医学”的医治模式
面对现代科技生物医学模式日益盛行的形势,蒋戈利希冀人类医学的进化方向复归“人本人性、仁爱慈悲”的轨道,试图以基于中国哲学、中华文化和传统中医的底蕴与精髓,完整系统地建构起崭新的人类医学模式——人文整体四维医学模式。
经过他近20年来极富智慧、激情与气魄的不懈精进,成功实现了这一富于中国底蕴和原创底气的创新目标。2008年,蒋戈利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文整体医学”概念。为了创建人文整体医学模式,他进行了3个步骤、3个维度的大举创新。
第一步,探究人类医学历史、东西方生命哲学真谛和医学模式变革规律,创建了“人乃多元文化载体”特性论、“身心灵境”四维生命观、“人文整体”思维与范式、“人文整体”世界观与认识论等50余个新概念新原理,从而建构起了人文整体哲学观。
第二步,探究中西医学的本质共性与学理异同,探讨现行医学模式的局限与错误,创建了“包容超越型”思维、“身心灵”三维人体观、“中西医融合”理念以及“身心灵境”四维健康观、医学观、医疗观,“人文整体”医德观等近百个新概念新学说,进而建构起了崭新的医学哲学体系——人文整体医学模式。
第三步,基于中西医学,求同化异地融合升华人体生命的生理学、病生理学、重大疾病诊疗学;基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以及经络脏腑学说、生物全息论等,提出各类医疗新术语新概念80余条,研发了一系列新的检诊法、专病疗法、养生保健功法,并大样本验证了人文整体医疗的临床应用,系统阐释了这一新模式深化研究的方向以及在医学各领域的指导运用,出版了经典杰作——《人文整体医学理论与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从而较完整地建构起了人文整体医学模式,为迎接未来人类医学变革浪潮奠定了基础。
人生知行文化的学者修为
蒋戈利一贯倡导人生的多元化修养,倡行德行修为,力行内外兼修、知行并举的处世之道,并逐渐形成了一种内涵高雅丰富、富于个性特征的人生知行文化。他所建树的人生文化,主要体现在伦理道德、教学育人、仁爱行医、公益助人和文化著述等诸多方面,从而构筑了一道独特而绚丽的人生风景线。
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觉悟。立足“人为万物之灵”的普遍认知,基于顶层人生价值观、现实生活终极意义,蒋戈利倡导人们对自我能力智慧的激发,对社会关系与人生真谛的自觉,倡行从“身、心、灵、境”4个维度进行自觉的人生修为,提出了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人活一世,应做好自己的“神”(高度自信之性),应做好亲友的“仙”(立命助人之本),应做好社会的“人”(平等相待之觉),做一粒天地人间的“微尘”(人生真谛之悟)。唯有如此,方能避免自卑颓废或张狂跋扈,方能有所为有所不为,铸就健康快乐的人生。
对中国伦理划时代的发展。立足中华伦理发展历史,蒋戈利倡行将儒家先圣所倡导的“子所不欲,勿施于人”修为标准,提升为“我之所能,惠及大众”的奉献精神;基于国人如今对“诚”(对人对己诚实无邪)、“勇”(对国忠勇对敌勇猛)、“灵”(心灵真善—美雅的修行)、“境”(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维护)忽视的现状,蒋戈利倡导全体国民和整个社会,应当加强这4个层面的文化自觉和能力素质的提升,并将孔孟儒教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周朱理学的“温良恭谦让”,发展为“仁义礼智诚信勇,温良恭谦让灵境”的中国伦理标准,以促进中国伦理道德的第三次飞跃。
仁爱行医公益助人的作为。有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蒋戈利不仅在医学领域注重“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在现实生活中同样重视人文道德修养,“广习儒释道基、相信善因善果”,力行知行并举、持衡精进。这方面的作为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层次:将大医精诚、仁心仁术、救死扶伤等传统医德观,发展成为以“信达雅善”为特征的人文整体医德观,并自觉践行于文明行医的全过程;奉行“精准高效,才是医疗硬道理”“道法决定心法,心法决定疗法,疗法决定疗效”法则;始终不忘瑶乡人民健康疾苦,40年来一直坚持回乡为乡亲父老们巡诊送医;随时随地救治病患疾苦,无论重走万里长征(2015)的沿线老区,还是旅途中的车船飞机上,都留下了蒋戈利一个个成功救治急危病患的动人故事。
人生知行文化的著述成果。基于他所倡行的“我之所能,惠及大众”和“自励利他”为人处世信条,蒋戈利一直坚持“精专与博学并举,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重”的文化自觉,坚持“精勤不倦,著述不辍”精神韧性,不断构筑、丰富着他所追求的人生知行文化体系。其著述成果有以下5类20余部:原创医学经典类,著有《多维立体创新中医之道》《人文整体医学理论与实践》《新奇的人文整体针灸学》《人类医学的观念变革与模式创建》等;医学专著类,著有《中医纲目》《现代针灸治疗学》《平衡医学》《从医30年医学文集》《汉英双解针灸辞典》《中医辞海》等;人文社科类,著有《当代思想文化自觉》《杏林春秋》《杏林正道》《我的妈妈我的佛》等;医哲诗文类,著有《感恩与感悟》《启迪与启示》《化性谈疏解》《基于慈母的觉悟》等,创作诗词歌赋800余首;综合管理类,著有《学科建设与专科管理手册》《军队中医年度发展白皮书》《人文整体医学年鉴》《继往开来行稳致远》等。
披荆斩棘的医山登攀
蒋戈利所研究的整体人文医学三步针罐疗法、四步针药疗法、“身心灵境”四维生命观,曾陆续在其医学硕士的针灸疗法研究生阶段、医学博士研究生阶段、哲学博士研究生期间参与或直接编著的期刊、杂志、报纸发表刊登,在网络媒体以及电视均有其相关报道,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研究院学科文化理念的构建。人文整体医学研究院创建初期,蒋戈利在提高与完善“自我心灵净化与知行修为”标准的前提下,为了造就“仁心仁术、福泽病患”的同仁、同道素养,谨守研究院“人文整体、身心灵境”的医学、医疗的发展方向,促进人文整体医学学科的逐步完善与广泛传播,不断推进这一人类新医学模式的科学化、大众化、正通化和全球化等四化建设发展战略,蒋戈利在创建全军中医针灸康复中心的管理经验与专科文化理念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提升与完善,实现了研究院所特有的学科文化理念构建。
自我修为理念包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尽我所能,惠及大众;自励利他、知行并进,修为自性,行稳致远;明智认识自我,身心灵境四维修为,好好活好自己;清醒认知有缘,尽我所能,让有缘众生健康活着。
企业文化理念包含团队工作风格:未雨绸缪、精准高效,严谨周密、现实完美;学科团队精神:各善其善、上善若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学科疗效法则:道法决定心法,心法决定疗法,疗法决定疗效;学科工作哲学:谨守效率、效果、效应与效益的辨证协调统一;学科神圣使命:将极富中华文化底蕴、原创的人文整体医学模式与四维医疗体系,完整地创建并系统地运营开来,广泛地传播开去;学科终极目标:创立新观念,创建新模式,传授新技能,让人民没有难治的病痛。
同仁素养能力要求研究院倡导“人文指导思想”“整体思维观念”和“精干工作作风”。基于这些基本的思想、观念和作风要求,医学人在医、教、研工作岗位上,在对外交流和合作过程中,都必须做到如下“三个务必”:务必塑造好、树立起“三大特有风范”;务必培养成、体现出“四种基本意识”;务必模范地遵守、出色地践行“五项工作原则”。
这三大特有风范是:人文整体认识事物的思维风范——人性睿智,客观严谨,科学周密。身心灵境四维的为人处事风范——四维生命,理性和谐,德才兼备。现实完美主义的工作文化风范——清灵能动,知行并举,笑傲人寰。
四种基本意识是:身心灵境四维整体的医疗意识——诊疗快捷,整体精准,高效灵验。细节决定成败的工作安全意识——安全第一,精细大气,万无一失。勤勉决定成功的人生成长意识——勤能补拙,劳动长智,天道酬勤。效率效果效应效益一体化意识——疗效为本,口碑相传,绩效倍增。
五项工作原则是:热情稳当不卑不亢原则——无论对谁,合作如何,清醒稳当处之。自信敏锐不骄不躁原则——无论何事,顺利与否,清灵稳重处之。平等互利公平公正原则——无论何业,盈利与否,清楚稳妥处之。安全高效合情合理原则——无论何时,事务大小,清明稳健处之。人文整体善始善终原则——无论人事,善恶成败,清静稳劲处之。
以上所述,就是蒋戈利平生以来奉行“笨鸟先飞”“无鞭自奋蹄”行事风格所铸就的人生成就。未来,蒋戈利的人生目标,是在创建人文整体医学研究院、身心灵境四维诊疗中心的平台上,不忘初心,不负韶华,汇聚有缘同仁精英,努力践行研究院的神圣使命:将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世界原创底气”的人文整体医学新体系新模式,完整地创建起来,系统地运营开来,广泛地推广开去!
我们相信,蒋戈利教授一定会继往开来、砥砺前行,不辱使命,作出更多的发明创造,铸就人生新辉煌,为祖国医学的振兴、人类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本文配图由人文整体医学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