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聚焦

一个展会撬动一个产业集群

20多年来,中国五金博览会坚持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导向,为五金企业搭建服务平台,成为中国五金行业“风向标”、世界五金发展“走势图”

2011年,第16届中国五金博览会正式迁至新落成的永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这里以现代化、高品质、大容量的雄姿,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图为开幕式盛况。(资料图片)

□ 本报记者 徐 军

一个音符无法弹奏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绘就绚烂多姿的画面;然而,在浙江永康,一个博览会却让世界目光集聚一个城……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冷清到繁荣,从国内走向世界,9月26日~28日,中国五金博览会将迎来25岁的生日,庆生地就在浙江永康国际会展中心。

20多年来,中国五金博览会坚持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导向,全面展示中国五金产业最新发展成果和趋势,积极促进国内外企业之间交流与合作,为五金企业展示品牌形象、洽谈合作贸易、了解行业动态搭建服务平台。这个博览会不仅见证了“五金名城”的发展传奇,也是中国五金行业的“风向标”、世界五金发展的“走势图”。回顾中国五金博览会25年的成长,她虽历经风雨洗礼,却愈发生机勃勃。

2014年,永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51.4亿元,比1996年增长约10倍;财政总收入69.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8亿元,分别比1996年增长31倍、36倍;今年更是跃升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第74位……获得了“中国五金之都”“中国门都”“中国口杯之都”“中国电动工具之都”“中国休闲运动车之都”“中国炊具之都”等诸多“国”字号荣誉称号。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从物理学角度言支点之重要,以25年的事实来参照,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中国五金博览会”就是撬动永康经济社会发展的那个神奇的支点!

会展产业的“动车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因需求减弱、产业链不畅,不少企业经营受到冲击。不过,在第25届中国五金博览会的参展企业中,有不少突围者凭着产业链完备的底气和拥抱数字变革的勇气,以变应变“解锁”新赛道,先人一步跑赢危机。

浙江飞剑工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剑工贸”)是一家潜心致力运动水壶、保温杯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从默默无闻的小企业,逐步壮大到在杯业大放光彩,企业可谓经历了一个完美的蜕变。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作为行业领头羊的飞剑工贸,一方面着力拓展国内市场,另一方面于创新上频频发力,在危机面前走出了一条可圈可点的突围之路。

2004年,飞剑工贸进入杯壶行业。一路走来,其取得的成绩可谓亮眼:2008年,其保温杯成为北京奥运会特许生产商;2010年,成为上海世博会的特许生产(销售)商;如今,飞剑工贸又成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特许生产(销售)商。

此间,飞剑工贸一直倡导科学健康饮水理念,多次赞助大型足球赛事、马拉松比赛、跆拳道比赛、气排球比赛等,和中国国安足球队、浙江省女子气排球队达成了战略合作,还与国际知名品牌Hy-droFlask、DT、星巴克、中石油以及苏泊尔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为他们最大的不锈钢杯壶制造商,并参与起草了《运动水壶国家安全标准》。

对企业来说,一路稳健走来的奥秘,除了先进的设计理念,更有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打磨。

据悉,在飞剑工贸内部,流行着“品质三不”原则——不接受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他们即坚持从源头抓起,完善质量体系,在原材料、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方面严格把关。久而久之,“三不”原则已然潜移默化地刻在了飞剑员工心里。

另一个核心竞争力所在,则是创新。

近年来,永康市却瞄准智能制造,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拥抱变革,加快推进两化融合的飞剑工贸,成为当地开展智能化无人工厂(车间)建设的14家重点企业之一。

2017年,飞剑工贸攻克钛材料的焊接、抽真空和表面处理等关键性技术,成功研制出钛真空保温杯,获得了“永康第六金”的称号。

虽然钛真空保温杯价格是不锈钢保温杯的15倍~20倍,但依然受到市场欢迎。截至目前,飞剑工贸的钛真空保温杯系列产品已入驻十几个城市的大型商场。

“期望通过在杯壶行业的精耕细作以及对行业的深挖,实现了“一米宽百米深”的经营,为消费者创造健康、环保、智能的饮水解决方案。”这是飞剑工贸的愿景,也是企业一直努力的目标所在。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永康市朱子岩钉秤工匠创作室破浪而行的秘诀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匠心。

“越是非常时期,越要有专业专注的态度,勤勉钻研的执著,追求精益求精,才能经得起考验,有信心和实力去迎接更多挑战。”永康市朱子岩钉秤工匠创作室负责人朱海浪说。

朱海浪的父亲朱子岩,是永康钉秤制作技艺的传承人。

从前在家家户户一杆秤的日子里,当地许多人都以钉秤为生,如今电子秤遍布大街小巷,懂钉秤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如何把手艺传承下去,是朱海浪和父亲一直追求的梦想。

2015年,朱子岩钉出的一杆巨大木杆秤,获得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颁发的“最大的秤(小叶紫檀)——‘中华第一秤’”大世界基尼斯证书。该杆秤,长3.48米,秤自重约33.8公斤,能称重1000公斤。

70后的朱海浪,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高材生,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有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然而几年前,在一种使命的召唤下,他毅然回到永康,开始了与秤打交道的生活。

“永康是五金之乡,以前钉秤的人很多,手艺也是最好的,可现在会钉秤的人都老了,年轻人不愿意学,这门手艺也快失传了。”作为新生代传承人,朱海浪迫切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让更多人了解这门宝贵的传统技艺。

因此,在位于永康五金城市场的朱子岩钉秤工匠创作室里,他专门开辟了一间钉秤传承教室,常年为人们活态展示镶嵌秤花等手工钉秤技艺。

和技艺一样被朱海浪关注的,还有秤文化。

“钉秤作为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我们应该挖掘历史文化,用现代的方式传承非遗,扩大影响力。”朱海浪告诉记者,秤不仅仅是简单的计量工具,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眼下,对于“家门口”即将举行的这场五金博览会,他表示充满了期待。

据朱海浪介绍,届时,将对永康国际会展中心精品馆中的展位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晒出新产品。与此同时,还会采用动漫、现场演绎等各种手段,向人们展示钉秤这项非遗手艺,让更多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了解永康五金和“五金之乡”的匠人精神。

“人人心中有杆秤。在秤文化中,蕴含了匠心、初心、诚实、稳重、勤奋、进取、创新、责任等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五金博览会则能让上述文化更好地走出去,落地生根、发芽开花。”朱海浪说。

“飞剑”和“朱子岩钉秤”的故事,永康每年都在上演。通过中国五金博览会这个平台,众多小商贩变成了大老板,一批小作坊成长为大企业。

如今,凭借着中国五金博览的东风,永康的五金产业正不断成长,脱胎换骨,向科技含量高、品牌价值大、产品阵容强的现代五金转变。

永康经济的大舞台

永康,地处浙江中部,素有“百工之乡”“五金之都”的美誉。永康自古与五金结缘,早有黄帝铸鼎的美丽传说,明代和清代分别有大批五金工匠去各地传授五金工具生产技术,开设五金作坊。

上世纪80年代末,这里从事小五金技艺的工匠达4万多人,涌现了一批“五金名匠”。然而名匠虽多,但是形不成规模。如何将小作坊变成大企业?如何“让永康五金走向世界,让世界五金汇集永康”?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当时的永康。

白驹过隙,岁月如梭。1996年的金秋,随着首届中国五金博览会的召开,这一难题也“不攻自破”。不少永康人还记得那天,全市人民都像赶集一样奔赴中国科技五金城商交馆,只为一睹“五金博览会”这个新奇的事物。

根据当时保卫组的统计,参观开幕式的人数达到10万。与热闹的开幕式相比,商交成果更是让人欢欣鼓舞:总成交额达5.89亿元,其中出口创汇1720万美元,科技成果转让累计285个,发生金额1383万美元。当时的媒体人用4个“没想到”来形容当时的盛况:没想到自发参加开幕式的人那么多、没想到汇集的五金新产品这么多,没想到五金机械产品的交易这么热闹,没想到科技成果的交流如此“一拍即合”。

首届“小试牛刀”,此后每年一届,中国五金博览会连续不断,且一届比一届精彩,将“五金之都”的美名传播到全球。

2011年,第16届中国五金博览会正式迁至新落成的永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这里以现代化、高品质、大容量的雄姿,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使中国五金博览会展出面积从原来的1万平方米增至8万平方米,实现质的跨越,进一步将永康会展产业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2019年,第24届中国五金博览会共发生交易额158.8亿元,再次刷新纪录,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这届博览会汇集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瑞典、意大利、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参展企业1686家,展出面积达8.5万平方米。在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又一次夯实了全国五金行业“顶级盛会”的地位。

今年,受疫情冲击,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第25届中国五金博览会的如期举办,无疑是一个宣告,那就是在“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其将成为构建“双循环”格局的一个窗口,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给五金乃至整个制造业带来更多互利共赢的机会。

正因为此,此届展会依然延续了以往的高人气。

根据统计,自7月1日网上申报平台开通以来,企业参展热情高涨,网上报名持续火爆。截至9月14日,共吸引来自上海、江苏、山东、福建、湖北、河北、浙江等省(市)的申报企业1543家。经五金博览会招商交易组审核,有1286家企业获得参展资格。其中,176家企业申报的特装展位通过审核,1110家企业申报的1703个标准展位也已通过审核。

据悉,自6月起,中国科技五金城集团会展公司就通过纸媒、网站、抖音等新媒体同步立体进行招商招展宣传。8月,还专门组织人员前往上海招商招展,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来自主办方的数据显示,第25届中国五金博览会申报的外地企业占比超过一半,此间,更不乏常柴股份有限公司、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恒锋工具股份有限公司等诸多外地上市企业。

参展企业热情十足,主办方的回应同样诚意满满。

非常时期下的展会,疫情防控是重中之重。

据悉,为确保本届五金博览会安全有序举办,中国科技五金城集团会展公司精心筹备,在全力做好招商招展服务工作的同时,不断细化完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围绕更好地服务参展商和采购商,会展公司采购了多台红外线测温仪以及相关防疫物资,并在招商招展过程中主动联系参展企业告知疫情风险,提醒其做好相关防疫工作。

本届博览会还根据国家、省、市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绿码查验在哪个环节?发现疑似症状者采取哪些应急举措?主办方不仅对等候区分道口、安检区、应急通道、医疗救护点等进行合理规划,还制定出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真正做到了精准防控。

除上述举措之外,为了让展商有更多获得感,展会还不断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展览部专门成立了3个小组,从前期咨询到展位申报,再到装修图纸审核,全程“贴身”服务每家参展企业。

届时,众多高精尖产品将会纷纷亮相,永康制造元素也愈加多元,创意设计范则越发浓郁。依托中国五金博览会的中国五金工业设计展已连续举办7届,设计与制造对接效果明显。今年,相关的工业设计展将继续与展会同期举行,覆盖设计全产业链的龙头骨干企业都会齐聚永康参展。

此外,智慧因子的渗入也更为深刻。记者从中国科技五金城集团会展公司了解到,本届博览会依然采取线上线下展会融合模式,将搭建一场集展览、展销为一体的专业化、高品质五金行业盛会。

区域经济的“推进器”

会展产业被经济学家称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发动机”。以中国五金博览会为龙头的会展产业,在促进国内外贸易和投资往来的同时,对永康五金产业和市场也发挥了巨大带动和促进作用。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对制造型企业来说,在一个细分领域深耕20多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在永康,就有这么一家企业,长时间以来始终围绕自身专长,在焊机制造领域持续发力,立志成为焊机行业的赋能平台。它就是永康市加效焊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今年以来,其打造的“众焊联”赋能平台,不仅让企业实现疫情下的“逆势突围”,更以共商、共建、共享模式,与众多行业企业共同面对困境,实现了共赢。

在永康,提及加效焊机,行业内几乎无人不知。一个规模并不大的企业,为什么能够成长为焊接行业“国家标准”制定者?答案只有两个字:创新。

“作为一家创新型企业,我们可以说每天都在创新。” 永康市加效焊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程豪建表示,公司生产的基本都是定制焊接设备,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这也促使企业不断对焊接设备进行升级。

长期以来,从一开始求生存,到如今带着使命去探索,加效技术团队始终怀着 “爱一行干一行”的理念坚守,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让务实高效的创新氛围更具实效、更接地气,也由此推动了企业的快速成长。

老朋友如约而至,新朋友纷至沓来,不少外地五金行业“大咖”也慕名来到第25届中国五金博览会。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农机行业及江苏省常州市第一家上市公司,是具有100多年历史的民族工业企业。

“今年我们首次参加五金博览会,7月份收到经销商的邀请函,就应邀参展了。”企业参展负责人曹振宇说。作为我国最早一批内燃机专业制造商,该公司至今已累计生产柴油机3000多万台,并先后出口78个国家和地区。此次参展,希望能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

同样为上市企业的恒锋工具股份有限公司,则是五金博览会的“老面孔”。早在去年,企业就制定了今年的参展计划,展位面积也有所扩大,届时,其将在会上展出多项获得国内和省内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荣誉的拳头产品。

“大咖”之外,来自国内一些五金产业集聚地的参展企业数量也创下新高。

电动工具是江苏启东最具发展潜力、规模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从上世纪70年代小五金修理起步,历经几十年发展,如今该产业已成为当地的一张金名片。

今年,受疫情影响,外向度颇高的启东电动工具行业遭到不小的冲击,很多企业便把目光转向国内,五金博览会也由此成为它们寻找商机、拓展市场的一个首选平台。

“希望通过五金博览会向客户推广新产品,展会上巨大的客流量对每个企业和参展商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我们有很多客户也来源于博览会,参展有助于企业迅速提高国内市场知名度。”一家来自启东的电动工具参展企业负责人说。

外地企业热情高涨,本地企业则一如既往地成为五金博览会的“拥趸”。

浙江匡迪工贸有限公司专注于保温杯、保温壶、玻璃杯的研发制造,具有3000万只以上杯壶的年生产能力,是永康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在本届五金博览会上,该企业早早就申报了展位,准备带着新产品再度亮相,期望能通过展会平台寻找到更多经销商。

会展经济有个非常通俗形象的定义:“城市面包”。据国际博览会联盟(UFI)估计,一次展会本身收入与所带来的相关产业产值之比是1∶8,甚至是1∶10。也就是说,如果某次大型展会本身赚了1万元,那么餐饮、住宿、娱乐、旅游等相关产业至少要赚8万元。

在永康,中国五金博览会等展会所带来的综合效益正在不断发力。在博览会的带动下,永康的会展产业从“一枝独秀”变成“百花齐放”:门博会、机械装备展、农展会、建材家居展、汽车展、网货节等多个专业展会,近年来纷纷聚首这里,永康实现从单一展会向多元化办展、从区域化向全国化甚至国际化方向转变,不断加速运转的会展产业正成为永康区域经济转型的一大亮点。

“互联网+展会”的“新时代”

中国五金博览会一路走来,无论是规模还是档次都在不断变化,但在每个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它都能准确地踏上时代的节拍,不断向前。早在2003年,第8届中国五金博览会就首次开通“网上五金博览会”,除了在网上发布展会信息,还把详细的展馆、展区分布、参展商品等内容发布到网站上,方便采购商随时查找感兴趣的参展企业。

在2013年的第18届中国五金博览会上,“中国·永康五金指数”发布,同时进入国家商务部“商务预报”栏目向全球发布,提升了永康五金产业的定价话语权。

面对“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中国五金博览会打造“智慧会展”,开始全面拥抱互联网。

2014年第19届中国五金博览会,同期举办首届中国(永康)网货节,以及首届跨境电商高峰论坛,都与新技术新形势进行了及时有效对接,展会的互联网因素初露锋芒。

2015年第20届中国五金博览会推出“智慧会展”、第二届中国(永康)网货节、网上五金博览会等活动,打造“智慧市场”及“尚五金”电商交易平台,打通线上线下市场,持续引领“互联网+展会”的新趋势。

市场与展会互促共进,实体同电商融合发展。中国五金博览会在2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探索走出了一条“立足产业和市场发展会展经济、依托重要展会做强产业和市场”的特色发展之路。

中国五金博览会带动了一大批本地企业成长壮大,走向国际。每一届博览会,都成为众多国外商贾巨头云集的盛会,俄罗斯、巴西、意大利、澳大利亚等上百个国家的客商都在这里淘金。可以说,中国五金博览会为永康五金走出国门提供了机会,也为世界了解永康、接触永康提供了平台。

不仅如此,每年的五金博览会开幕后,中国科技五金城市场商品交易、企业产品销售都高潮迭起,国内外订单、加盟商接踵而来,对促进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竞争、加快市场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中国科技五金城市场的繁荣。

(本文配图由中国科技五金城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2020-09-24 20多年来,中国五金博览会坚持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导向,为五金企业搭建服务平台,成为中国五金行业“风向标”、世界五金发展“走势图”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0590.htm 1 一个展会撬动一个产业集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