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视角

新定位 新起点 新蓝图

北京将打造数字贸易试验区,加速成为全球数字服务中心

北京市将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加大先行先试力度,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实验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新格局。

□ 黄 曾 肖 婷

日前,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行,体现了我国对控制疫情的信心和能力,更向全球推出了北京的新定位——全球服务贸易第一市场。北京将加速成为全球数字服务中心,发展新蓝图更加清晰。

建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9月5日,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高峰论坛上表示,北京将着力建设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当前,北京尚未设立自贸试验区,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4个片区之内的大兴机场片区中包含北京9.97平方公里区域。

陈吉宁表示,北京将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加大先行先试力度,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实验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新格局,努力实现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双提升。

陈吉宁表示,北京将更加突出开放,全力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立足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主动把自身服务业发展融入全球服务业潮流,以服务业的高水平开放,夯实服务贸易发展基础,实施产业开放加园区开放等更加灵活的开放模式,试行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提升监管服务水平,加大在创业投资技术转让和外地人才就业等方面的税收优惠力度,让外资准入限制更少,推动形成更多促进服务业开放发展的长效机制。

北京将更加突出创新,着力建设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将聚焦发展前沿,以数字贸易和科技创新为主要方向,加快服务贸易转型升级,推动数字贸易试验区、大数据交易所和数据跨境流动监管三项建设,促进数据建设有序流动,围绕科技创新推出一揽子政策,全面提升对国内外创新资源的吸引集聚能力,大力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更多高含金量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将制定实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探索开展国际知识产权交易知识产权证券化等特点,大力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应用。

北京将更加突出改革,以营商环境改革为重点,优化提升服务贸易发展环境,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理念,实施好营商环境改革4.0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深化以告知承诺为基础的审批制度,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制度,以标准化为基础的政务服务制度,以法治化为基础的政务保障制度,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提高政府的服务效能,特别是将面向全球优化完善首都之窗等多语种的国际版,着力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和服务环境。

制定促进数字经济发展“1+3”政策

9月7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金融监管局分别牵头制定的《北京市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2年)》《北京市关于打造数字贸易试验区的实施方案》《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设立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发布。

《北京市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2年)》提出,要体系化构建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和数字贸易发展”六大方向,实施基础设施保障建设工程、数字技术创新筑基工程、数字产业协同提升工程、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工程等九项重点工程。

到2022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将持续提高,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达到55%,将北京打造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

《北京市关于打造数字贸易试验区的实施方案》提出,以数字贸易试验区建设为抓手,以实现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为着眼点,着力推进规则探索、创新政策举措、破解制度瓶颈。

数字贸易试验区明确了五大重点任务,一是立足中关村软件园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朝阳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自贸区大兴机场片区打造三位一体的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开放格局;二是探索试验区内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发展路径;三是推动跨境数据流动等数字贸易重点领域政策创新;四是打造开放创新、包容普惠的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营商环境;五是建立上下联动、开放合作的试验区建设工作机制。

北京此次制定的促进数字经济发展“1+3”政策包括1个纲领性文件和3个重要发力点,做好未来3年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将从打造数字贸易试验区、建设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试点、设立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3个方面制定实施方案,通过先行先试探索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和突破口,与纲领性文件形成点面结合、重点突破、牵引带动的数字经济发展良好局面。

数字产业具有明显先发优势和资源优势

2019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在全国位居首位。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北京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和资源优势。2019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达13464.2亿元,同比增长14.4%,占全市GDP比重达13.5%;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网络安全等相关技术支撑产业发展水平领先全国,在“软件百强”“互联网百强”“综合竞争力百强”等国内重要榜单中入选企业数量名列前茅。

在产业数字化方面,北京一二三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数字农业农村建设逐步推进,农业数字化水平有显著提升;顺义、海淀、朝阳、石景山4区联合成功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成为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高地;服务业数字化水平处于领先位置,例如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北京是消费互联网独角兽企业的聚集地。

在数字化治理方面,北京以数据开放共享等服务为关键提升治理能力,积极推进全市数据共享和公共服务系统入云工作,为数据汇聚共享、资源开发利用、营商环境改善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目前,除了北京市以外,深圳、青岛、河南、河北等地已发布数字经济相关政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我国数字经济正在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从结构上来看,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部分。数字产业化,也称为数字经济基础部分,即信息产业,具体业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产业数字化,也称为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即传统产业由于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经济主要由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部分构成。不过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已经由“两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逐渐扩展至“三化”,即包括数字化治理。此外,数字经济的发展的基础离不开技术,数字产业设备的建设也十分重要。

疫情对全球带来深刻的影响,当前,国际社会均面临经济回落的严峻挑战。中国在做好疫情控制的前提下,二季度实现了经济反转。在北京提出新定位的背景下,5G网络、数字货币、数字城市、数字零售等更大层面的全面数字化建设大幕将在北京彻底拉开,在北京,数字资产将开启发展的黄金年代。

2020-09-10 北京将打造数字贸易试验区,加速成为全球数字服务中心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0173.htm 1 新定位 新起点 新蓝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