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仕春 刘延春 颜慧敏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福田区建区30周年。作为深圳改革创新的“精华之地”和中心城区,福田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围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以及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同时结合“双区驱动”下深圳发展与使命,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先行示范,开创了“本真、适才、普惠”的高品质教育模式。
福田区通过“学有优教”“教者从优”“优教智能”组合拳,耕耘出教育改革创新新境地,保障了辖区每一位孩子“有学上、上好学”,赢得了家长赞誉。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福田经验”更是成为改革样板向全国推广。
学有优教
创新供给破解学位吃紧难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福田区作为高度建成区,受教育用地潜力小的制约,近年来学位持续吃紧,成为当地教育发展遇到的矛盾之一。数据显示,从2009年~2019年,福田辖区户籍人口由60.40万增长到116.9万,10年间增长93.5%。
“人口增速远高于学位供给增速,特别是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新增人口呈爆发式增长,学位压力越来越大。”福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以2019年为例,福田区计划招收小一新生13,000人,最终符合入学条件的高达19,629人,缺口高达6000多个。
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啃硬骨头。福田区教育局经过充分调研和研讨,先后推出了系列改革举措:充分挖潜扩招,增加学位供给;利用城市更新,增加学校用地;合理置换,腾挪空间扩大教育用地;创新引入“代建制”,推出“8+1”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实施小初结合、跨区合作办学;创新实施“双十工程”……
福田区把最好的地块、最好的资源、最大的投入用在教育上,坚持教育优先,创新思路,打好制度设计、学校建设、政策规范“组合拳”,最大限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学位的需求。
在田面社区,一座设计简洁现代的新学校拔地而起。这所今年4月完工的学校,暂时命名为福田区第三高科技预制学校,是去年12月福田区创新推出的“双十工程”中首个完工的学校。高科技预制学校不同于传统建筑,采用的是箱式钢结构集成模块化建筑体系,建筑材料均为环保材料,绿色无污染,其设计使用年限高达50年,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以下地区,建筑质量和水平独具特色。
按照规划,福田区将建设10所高科技预制学校,新增1.53万个学位。这些“科技味”十足的学校,分布在各个学位紧张片区,由附近对应优质学校负责管理。
同时,福田区突破重重困难,梳理了约14万平方米的地块,将建设10所高规格永久校舍,新增约1.6万个学位。未来3年,福田区将完成侨安小学等新改扩建学校项目共40个;未来5年,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位充足。
教者从优
打造教育人才聚集高地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福田区着力打造教育人才聚集高地,广纳教育英才,率先引入国内“双一流”及部属师范院校博士研究生,通过“双培养、双交流、双向选择”打造高端教育人才队伍;率先成立“教师书院”,为教师量身定制个性化培训大餐。
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育人“孵化器”。将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变成福田教育新生态的匠心力量,充分彰显“教者从优,优者从教”理念。通过充分发挥名校长的引领、示范、指导作用,努力提升辖区学校校长的办学能力和水平,使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促进福田教育新生态健康发展。在教育上的投资达69亿元,为“学有优教”提供有效保障和优厚条件。
多举措选聘高端人才。去年,福田区秋季招聘“双一流”及部属师范院校毕业生占比达75%,泰晤士和QS世界排名前100海外高校毕业生占比达18%,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达93%。近日,区教育系统举行首批特聘博士签约仪式,首批入职的 13 名特聘博士全数到场。
高质量发展教师队伍。近年来,福田区教育局对标中心区人才需求,引才聚智,不断扩大教育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形成自下而上、结构合理的梯次教育人才队伍。尤其是通过多渠道、多批次引进优秀教育人才,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师资保障,为全力打造福田区教育高地添砖加瓦。
福田区制定《福田英才荟教育系统人才奖励管理办法》,激励增量和存量人才发展。近年来,福田区面向全国引进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等高端教育人才12名。近4年,福田区18位教师通过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总数位居深圳第一;全区10名教师被认定为“福田英才”;2017年~2019年,深圳市“年度教师”桂冠连续3年花落福田区。
事实上,福田区名师工作室的成立,充分发挥了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实现了资源共享、智慧生成。近年来,福田区共成立170个省市区级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实施教师培训项目800多个,培训教师23万余人次。以2018年为例,福田区共有32位校长被认定为深圳市二级正校长,占比居全市第一;4人获评广东省第十批特级教师,占比居全省第一;近5年有700多项国家、省市、区级课题立项,每年均有3000多名教师获得区级以上荣誉。
福田区探索新时代教师成长支持长效机制,创建“教师书院”,致力成为促进福田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中心、培训中心、活动中心及支持中心。“教师书院”创新机制,在100%覆盖区域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和业务培训基础上,考虑校际差异,定向发力,促进专业发展,培养一批名教师。“教师书院”从全员培训、学术讲座、名师论坛、国内调研、建立基地和总结成果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力争到2035年,使福田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千计的骨干教师、数以百计的卓越教师、数以十计的教育家型教师。
优教智能
拉动教育综合改革强引擎
福田区教育局局长田洪明表示,福田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最大动力,就是对孩子的未来负责。“我们把打造‘本真、适才、普惠’的高品质教育当成教育主张,在这样的轨道上寻求福田教育的创新。”
福田红岭实验小学是由福田区政府与万科集团合作新建的学校。走进这所小学校园,能切身体验到时尚感、艺术感、科技感,仿佛置身童话世界。
据介绍,该小学从校园建筑到办学体制、从管理模式到课程设置都进行了全面创新。执行校长臧秀霞说,两年前,50岁的她放弃山东一所优质公办学校校长的职位只身南下,在福田这所被寄予教育改革探路厚望的学校重新“创业”。“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我理想中的未来学校正在成为现实。”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福田区以“智能教育”作为推动教育综合改革的强引擎,建立与中心城区地位相匹配的智能教育服务体系,促进区域基础教育规模、质量和水平整体提升。
在福田,一批学校正用超前思维积极拥抱创新和科技,构建智能化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福田AI赋能教育发展示范区建设。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营造的智能环境下,福田通过积极大胆探索,科技创新教育、STEM教育、创客教育、未来学校建设等成效显著,大大提高了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
“接下来,福田区将以更大力度推进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以更大步伐支持推动教育改革实验,以更新理念促进科技赋能教育,让福田教育能在新的发展时期代表深圳先行示范区教育水准,为国家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作出探索。”福田区委副书记、区长黄伟表示。
不断深化改革
砥砺先行示范
作为首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福田区利用数据为教育问诊把脉,驱动教育变革,义务教育质量跃居全省最前列。
为推广“福田经验”,发挥“实验区”标杆作用,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于2019年12月15日~16日在福田召开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现场会,传播质量监测结果应用的福田范式、福田路径和福田经验。大会通过“线上+线下”形式进行,主会场、分论坛以及观摩学校吸引全国各地数千名教育工作者现场参会,线上直播观摩人数超过20万。
黄伟在会上表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现场会的举行,对于福田和深圳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荣誉。2018年福田区被认定为首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以来,便开启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研究和提升的探索。目前,福田区已经建立了一支专业的质量监测团队,设立了16所实验基地学校和19所问题研究所。
福田的课堂改革创新始终走在全市前列。自2018年起,福田区教育局面向全国开展“课堂革命、福田表达”教学展示交流活动,先后举办小学语文、小学数学、中学语文、智能教育、初心德育等13场小、初、高各学科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线上线下观课人次超过200万,受到全国教育同行的高度评价和持续关注。
福田区成立全国首个“城中村品牌学校创建联盟”,组织18所城中村学校通过教研先行、课程特供、环境提亮等多项举措,从软、硬件全面优化教育供给,推动城中村新品牌学校全面提质,该工程获得“全国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优胜奖。福田教育不仅赢得了社会各界及家长们的赞誉,辖区内学校学生频频传来优异成绩单,取得省市乃至全国范围内比赛好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福田中学科创队在“第34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斩获金奖三项,参赛队员来自该校在全市首创的“科创班”。该班50人,人人均拿过科创奖,被誉为“最牛科技班”。这只是福田科创教育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福田区已成立青少年创客中心,建成40多间创客教室。截至目前,全区学生成功申请发明专利高达1000多项,逐渐奠定了福田区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创新教育的“领头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