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 颢 宋纪辉
作为安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合肥高新区全面落实《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创新实施企业“掘金计划”,通过实施高成长企业培育行动、创新平台建设行动、“双百工程”行动、“爆品企业、爆品产业”发掘行动、“领航”企业家培育行动等“五大行动”,建立经济“金矿”“挖掘—发现—培育—使用—裂变”全链条机制,探明高新区产业链、企业、企业家、项目、产品、技术、模式等“金矿”矿脉,支持企业跨越发展,助推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由“起步”加快转向“起跳”。
聚焦企业主体,实施高成长企业培育行动
构建高成长企业发掘体系。按照高成长企业发展路径,重点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立合肥高新区高成长企业筛选标准,构建企业数据库,梯度化、针对性制定培育政策,形成“瞪羚培育企业—瞪羚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力争到2025年,培育600家瞪羚和独角兽企业群。
激发高成长企业创新潜能。鼓励高成长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联合“国字号”科研院所、“双一流”高校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工作;与专业机构合作搭建信息共享、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服务等“线上+线下”技术双向转移平台;开展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项目征集,促进企业需求与科研院所技术供给的精准对接,助力科技成果市场化。
强化高成长企业要素供给。建设新经济八大应用场景,加快智慧城市、未来教育、智慧医疗、智慧车站、量子应用场景落地,推进高成长企业示范项目;加快“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搭建金融超市,多方协作打通信息壁垒;持续发挥瞪羚贷、雏鹰贷作用,引导银行加大资金支持,缓解企业流动资金需求。
聚焦平台服务,实施创新平台提质提效行动
建设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集群。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战略性平台集群为核心,推进量子创新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天地一体化网络、离子医学中心、先进计算等平台建设,加强前沿研究部署;聚焦国家重大需求,持续实施科技攻坚,支持重大平台承担科技重大专项,参与“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在优势领域、颠覆性技术上形成一批在国际具有引领性的重大科技成果。
打造高效能孵化培育体系。搭建专业化众创空间,提升现有孵化载体功能,聚焦前沿技术领域、新兴产业领域、区域特色产业领域,完善专业孵化服务支撑平台;支持新型研发机构推动成果转化和创业孵化,为初创期、早中期企业提供全方位赋能;推广“基金+基地”科技成果孵化模式,加快推进中国声谷、创新产业园、中安创谷等孵化社区建设。
优化高效率创新服务体系。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创新—产业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健全“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机制,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交易大市场;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争取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深入推进科技金融创新,探索设立科学中心建设专项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助力全市争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
聚焦能级跃升,实施百亿企业百亿产业壮大行动
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发展网络安全、智能穿戴等六大潜力产业,量子信息、区块链等两大未来产业,绘制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九大重点产业链地图,实施强链、补链招商;依托“链通高新”线上线下品牌活动,搭建“产业、产品、技术、金融、人才”五大平台,促进产业上下游企业互补共赢。
推动优质企业并购重组。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行为,开展持续资本运作,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综合能力;遴选出具有并购能力的上市公司、具备被并购潜力的科技型初创公司,建立并购重组后备企业库;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培训辅导活动,引导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提升产业层级,发挥重点企业并购重组对区域经济转型的龙头带动作用。
大力发展新基建、新经济。加快重点片区5G基站、传感设备、摄像头等数据采集终端部署,推动区域数据中心云化布局,建设类脑智能开放平台、先进计算中心、中国电信等大数据中心建设;推动线上智慧医疗、智慧教育、云办公、线上消费、智能物流等新业态发展壮大;力争到2025年,打造年营业收入过百亿企业20家,形成2000亿元级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500亿元级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网络安全、智能穿戴产业集群。
聚焦思维引领,实施“领航”企业家培育行动
激励企业家勇立潮头。为了开拓企业家战略决策视野,合肥高新区举办了“创新领航·星聚高新”企业家发展高峰论坛,邀请科大讯飞、新思科技、中科寒武纪等优秀企业家探讨企业发展脉络,激励企业家勇立潮头;组织40余位企业家参加“华为大学”领导力训练营,借鉴技术创新、绩效管理成功经验,开展拜师结对、导师面对面活动,邀请专家一对一精准辅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能力。推出“新经济大讲堂”线上直播,指导企业家面对疫情危中寻机、实现破局;举办“新常态下企业家竞争战略”“企业融资与私募股权”等高级研修培训,帮助企业家了解政策形势,把握产业方向;鼓励企业家参加EMBA,将学历学位教育纳入《合肥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若干政策措施》;依托“得到”等在线学习平台,为“领航”企业家发放行业名师精品课程学习券,引导企业家补足知识短板。
搭建企业家交流合作平台。举办“中科大高新校友企业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级研讨会”“走进蔚来新能源产业发展促进交流会”等活动,分享经验和信息;对接清华、中科大等在人才培养及产学研方面合作需求,促成校企长期技术合作,在企业设立硕士培养点;走进上海张江等“双创”先发地区开展访学交流,提升企业家创新发展感受;力争到2025年,培养500名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青年企业家,吸引带动5000名优秀青年入区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