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视窗

信仰之光照亮扶贫大道

——记山西省繁峙县第三建筑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沙万里

沙万里(左四)向上级领导汇报帮扶贫困村工作

沙万里(左二)在贫困村实地考察

贫困村代表给沙万里送锦旗(右三)

沙万里(左三)爱心助学传美名

沙万里在新修成的万里街上

□ 王丑龙 李晓薇 罗 楠

2017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山西调研脱贫工作时提出:“请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这铿锵有力的声音,是人民领袖发出的又一次进军令。

号角声声聚民心,战鼓阵阵催征人。

同年10月27日下午,在繁峙县小砂河村党员活动室,刚从北京参加党的十九大归来的繁峙县第三建筑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沙万里拿着写满会议记录和参会心得的笔记本,向26位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宣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这一年冬天,在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过程中,沙万里向山区老师和学生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殷切希望和寄语,把大会报告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惠民政策传达给广大干部群众,鼓励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其足迹遍及全县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厂矿学校、社区村落……

作为一名基层代表、政协委员、优秀民营企业家,在扶贫攻坚中建功立业,无私奉献,帮助贫困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一直是沙万里的人生信仰和宗旨。

他从1984年任繁峙县城关镇工程队副队长开始,26年坚持弘扬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表率引领作用,勇当脱贫攻坚排头兵,捐资助教,帮扶穷村,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被评为“助人为乐中国好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山西省关心下一代十佳个人”“山西省捐资助教先进个人”、山西省“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山西省第四届“感动百姓山西乡村十大爱心大使”“山西省第四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两次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4次当选“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2018年3月获“山西省脱贫攻坚奉献奖”,同年10月获全省唯一的“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2019年9月30日,沙万里光荣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招待会。

首战小砂河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做出的庄严承诺。从2016年起,神州大地上打响了中国和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消灭贫困大决战。从中央到地方,积极发动和推进社会扶贫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组织开展了“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

当年3月,沙万里主动向县委、县政府请缨,经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统一安排,他带着一班人马,进驻繁峙县砂河镇小砂河村,帮扶该村啃“硬骨头”,实现整体脱贫。

小砂河村位于砂河镇西北2公里,再往北是朔州市的应县,是个只有近千口人、比较偏远、落后的小山庄。对于沙万里的到来,村民们议论纷纷,“村里这么穷,十年八载也脱不了贫”“不是本乡本土的,来了也是装样子走过场。”

沙万里不为所动,通过入户走访,制定了“兴水、扶业、补脑”的扶贫6字口诀,并先后捐资265万元,实实在在破解这个村的脱贫难题。该村村边有700亩耕地,赶上雨水丰润之年亩产只有1500斤,北山上的600亩旱坡地逢灾年天旱更是颗粒无收。沙万里出资对近村的一条污水渠进行改造,实施引水工程,2016年底建成1500米灌溉渠,使700亩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田,亩产玉米跃升至2300余斤,亩均增收400多元,村民仅此一项增收28万元。同时,村外的卫生环境也慢慢变好。老百姓高兴地给水渠起了个有纪念意义的名字——“万里渠”。村民李全仁的收入全凭种地,他讲道:“是老沙的帮扶让我过上了好日子。”

第二年,沙万里又出资引水上山,在北部山坡地新建了一个600立方米的大型蓄水池,为村集体发展特色水果经济林350亩。果园目前开始挂果,明年就可以见到收入。流水哗啦啦,荒山变绿荫。“这个村今后受不了穷了。”沙万里的语气十分肯定。

小砂河村集体活动场所是早年县委组织部帮助修起的,用老沙的话说,“就50来平方米,3间小房房”。因为年久失修,显得有些破败不堪。他再次拿钱,帮助党支部、村委会盖了16间平板房,面积300平方米,有党员活动室、医疗室、小会议室等。

努力就有结果,付出就有收获。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好事办下来,老沙终于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如今,当人们在夏秋季节走向小砂河,便能看到村庄四周庄稼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北坡山地苹果、鸭梨、白水大杏一片赤橙黄绿、万果飘香,一幅“山上花果山、山下米粮川”的壮丽田园景象。这个昔日的贫困村旧貌换新颜,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阔步迈进,越走越踏实。

护村大坝保平安

依山而建、现已撤并到平型关镇的原横涧乡有个西连仲村,是一个有着1200人的中等村。村民们的房子大多在山脚下低洼地带,由于没有排涝设施,每年七八月暴发的两次山洪,都要冲倒三五户房屋,农田所受的毁损更是灾难性的。1973年,一场洪水把整个西连仲村全部冲毁,一间房也没留下。由于选址局限,重建后的新村仍然缺乏抵御洪涝灾害的条件和能力,年年遭受洪涝灾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2018年春节刚过,在一次下乡中,沙万里无意听到这一情况,便主动和乡党委、政府联系:“作为一名党员、政协委员、劳动模范,我希望给这个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群众战胜山洪灾害。”

该乡党委书记方笔计很感动,亲自陪着老沙在西连仲村实地考察了3天,通过多方论证和通盘筹划,最后商定由繁峙县第三建筑安装公司援建护村大坝。同年3月,沙万里捐资215万元,调配施工队伍进驻西连仲,东西长1公里、高1.8米、座宽2米、收顶1.5米、用水泥和石头混合砌筑的护村大坝和沿坝路正式开工,并在5月底汛期来临前工程完工。

不到两个月,刚刚建成的护村大坝即迎来第一次考验。繁峙县境内连降大到暴雨,多地发生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16日,西连仲村在短短两个小时降水量达到历史极值,积水深至1米。这一晚,老百姓睡不着,时刻准备抢险逃生;沙万里同样彻夜难眠,揪心着西连仲村的安全。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村干部高存瑞就拨通沙万里的电话报平安,电话声里难掩喜悦和激动。由于有了护村大坝,西连仲村1973年的悲剧没有重演,上千亩农田、数百幢房屋安然无恙,村民财产无一损失,彻底告别了“年年受灾年年防洪”的苦难历史。

同时,沙万里他们还在大坝南面修了一个300立方米的人畜饮水蓄水池,在大坝北面新修一条1公里长的东西走向砂石路。村里组织干部群众在路两边栽了树,去年县交通局又安排资金对这条路进行了硬化,进一步改善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村支书付胜利灾后见到沙万里后说:“有了您的帮扶,全村老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拔穷根、摘穷帽,打赢脱贫攻坚战。”

扶贫永无止境

哪里的贫困群众有需要,哪里就是沙万里脱贫帮扶的着力点。在他的脚下,爱心扶贫之路也就从第一个村第二个村往后延续开来。

第三个村,繁城镇民盛村。2017年4月,正值春耕播种关键时刻,沙万里路过该村,了解到贫困户想种植中药材,却无钱购买化肥、农药、籽种等生产资料,当场捐款2万元,解决了他们春耕生产的燃眉之急。贫困群众领到化肥和种子后,喜笑颜开。

第四个村,柏家庄乡安民村。沙万里主动找到乡党委书记杨文斌,请他推荐一个村,由自己来帮扶。杨书记大喜过望:“老沙,我是左盼右盼,好不容易盼到你这位大好人啊。”杨文斌说,柏家庄乡脱贫攻坚,别的都能交代了,就是安民村的吃水是个老大难。原来,这个村六七百口子人,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吃水一直要靠人挑肩担,很不方便,更达不到中央“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沙万里立即拍板,捐资30万元,为该村修建250平方米蓄水池,并且用了不到20天时间,在2018年国庆前顺利完工,彻底解决了该村100多户老百姓的吃水难问题,还将村南的120亩旱地变成了高产水浇地。村民专程送去感谢信,称赞他是“扶贫及时雨”。

第五个村,砂河镇柳泉沟村。沙万里捐资25万元,从山里引泉水进村,修建了200立方米蓄水池,实现了自来水管线入户,解决了七八百人吃水问题。

第六个村,集义庄乡净林村。根据县领导安排,沙万里承担了这个全县最后的整村易地搬迁村的移民村建设工程,按照人均25平方米的标准,136户每户70平方米~25平方米一个独家小院。他垫资3000万元,自己承担利息,2018年冬季开工,2019年过大年装顶棚,当年全部入驻。目前,工程款仅兑现500万元。根据镇村请求,为了平衡矛盾,他还准备再给13户老百姓支付12.6万元拆迁款,其中,还有2户是非贫困户。

第七个村,集义庄乡兴旺庄村。沙万里捐资40万元,组织人力、机械,拓宽、翻新、硬化年久失修的8000平方米通村路及村内街巷路面。如今,这条4米宽的通村路被村两委命名为“万里路”。

第八个村,下茹越乡赵家峪村。2019年,沙万里捐资30万元,帮助修建由北向南护村渠,解决了这个村多年来的出行难题。

第九个村,神池县东湖乡段虎嘴村。在时任忻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仪青和市人大副主任魏广才协调下,沙万里捐资50万元,为该村援建12间260平方米高标准平板房,用于村里开办农民讲习所、党员活动室、医疗室、扶贫超市和箱包加工车间,使贫困户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第十个村,代县上馆镇大烟旺村。沙万里捐资60万元,新建占地7亩~8亩展销用房16间,300平方米的高标准梨果批发市场,使该村的水果生产实现了集约化经营,迈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

“小时候,繁峙城就数我们家穷了,吃不饱,穿不暖,还被同学欺负,尝尽人间冷暖。”沙万里表示,16岁那年,他因交不起5元钱学杂费,被迫辍学。当时,他就暗暗发誓,长大如果有了钱,就一定帮助穷人。

“从毛主席、邓小平到习近平总书记,3个伟大领袖的思想和理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消灭贫困。虽然自己在好多人眼里就是个‘包工头’,但我也要给社会贡献正能量。”

心中有穷人,扶贫无止境。沙万里以牺牲小我、奉献社会的赤子至诚,以一己之力,鼓起了千家百户老百姓的脱贫希望和富裕风帆。

助农家子弟早日成才

“要让娃娃们能有一间遮风挡雨的教室,让穷人家的孩子交得起学费、好好上学。我只要力所能及,就要为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发光发热。”这是沙万里坚守37年的庄严承诺,也是这位穷人家出身的民营企业家富不忘本、无私奉献的崇高人生境界的自我写照。

1974年,辍学后的沙万里走出农村,在外打拼9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积累了财富。1983年,他返乡成立了城关镇政府下属集体企业——繁峙县城关镇工程队,他担任副队长,1996年被任命为由城关镇工程队升格而来的繁峙县第三建筑安装公司第四任经理。

第二年,沙万里将承揽县烟草公司基建项目所赚下的1500块钱,全部捐给村办小学建新校舍,从此踏上了捐资助学之路。

1993年,繁峙二中刚开办不久,沙万里在送子上学的过程中,看到学校没有校门、操场和围墙。当时他的事业刚刚起步、经济还很困难,但还是毅然决定捐资5万元,无期限、无利息垫资11万元,为二中建起了校门、操场围墙,硬化了校园通道。

从1995年起,沙万里每年资助县城100名贫困中小学生,每个孩子200元、300元、500元不等,总计受惠孩子人数达5000余名。

2002年,他捐资对南关村到繁峙中学之间南北走向260米土路进行拓宽、硬化,最终建成宽6米、厚18公分~20公分、双砼层的高标准公路,并配套建设了大理石路牙,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万里路”。这也是繁峙县有史以来第一条以人的名字命名的道路。

2003年,沙万里响应县委、县政府发展教育“拔穷根”的号召,带头捐资助教40万元,首开全县民营企业支持教育事业先河。现在,繁峙县以他名字命名的“万里希望小学”已有9所。

2011年~2014年,他每年资助10名中考成绩优异的贫困生上学,每人每学年2000元。

2013年,沙万里捐资40余万元为繁中教职工宿舍硬化路面。

2014年,无利息垫资2400余万元为实验小学新建一幢教学楼,一次性为繁峙中学和繁峙二中520名贫困学生每人发放助学金200元,共10.4万元。

2015年,资助繁城中学100名贫困生每人300元助学金。

2019年8月,他看到县城倸璟小学3000多学生家长,接送孩子都要过一段200米长石头河槽,非常不便,他又捐资25万元修起一条6米宽的大街。周边村民在街的一端立了个碑,铭记沙万里的善举,还把这条街称为“万里街”。

同年8月3日,沙万里为忻州一中考入清华、北大的16名大学生每人每学年发放奖学金5000元。迄今为止,他每年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大学生500余名,每人都是5000元。

……

37年来,沙万里累计捐资助教400多万元、扶助贫困学生1230万元,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1683万元,为光彩事业先后垫资8000多万元。2020年1月27日,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沙万里又在第一时间向繁峙县红十字会捐款10万元。如今,“南有万里路,北有万里街,东有万里渠”,已成为当地老百姓众口相传的佳话。

沙万里对贫困村、贫困户、贫困学生出手大方、毫不吝啬,对自己却很苛刻。他个人生活非常俭朴,从不贪图享受,身边只有一个司机,还兼文员,他从未丢失一个劳动者的本色。

沙万里经常对身边的员工讲,做企业要坚持做到“三不欠”——不能欠党和人民支持钱,不能欠亲朋好友帮扶钱,不能欠受苦人的血汗钱;更要做到“三不能”——艰苦朴素不能丢,贪图享乐不能有,奉献社会爱心不能丢。

“永葆进取之志,常怀感恩之心,不负群众期望,苦干实干,全心全意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这一点,沙万里说到更做到了。

(本文配图由罗楠摄)

2020-09-03 ——记山西省繁峙县第三建筑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沙万里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9909.htm 1 信仰之光照亮扶贫大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