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 创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油气行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油价遭遇暴跌。与此同时,清洁能源转型进程也随之减缓,给气候环境带来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我国与世界各国应如何应对能源大变局?
8月25日,中国新闻社和能源基金会联合举办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中国与世界:全球经济与能源大变局前瞻”,中外嘉宾共商研议寻找答案。
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表示,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发展以及能源安全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各方要主动拥抱变化和挑战。
清洁化、低碳化是当前全球能源发展的主基调,中国主动顺应能源转型变革趋势,经过多年努力,无论从传统能源结构转型,还是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来看,都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在国家“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中,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将被置于重要地位。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表示,中国可通过能源革命增加自然资本,开辟财富增长新渠道和新领域。过去汽车、房地产等行业对国民经济起到重要支柱作用,有理由相信,在未来30年内,自然资本投资、绿色低碳转型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支柱。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指出,国内大循环有两个特点,一是要提高内需比重;二是要提高关键技术和重要产业链的可替代性和韧性。我国仍需要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这种开放要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变化及开放程度周期性变化,要更具有韧性、弹性和抗冲击性,要基于规则制度,并能够维护和引领全球化长期发展。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王一鸣表示,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正面临二战以来的最大变化,其中有三条基本线索将对中国能源发展带来影响。一是科技革命,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重塑全球竞争格局,成为影响能源格局的重要力量,给我国能源转型带来机会;二是全球化,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发生变化,油气产能可能会明显高于市场需求,这将有利于我国降低进口能源成本;三是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地缘政治复杂性明显增加,加剧了中国能源供给国际通道安全和能源安全供应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