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 飞 卞于全
湖北省广水市是大别山革命老区,境内地势主要为山区和丘陵,农区和林区交错,国土面积264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1.21万人,农村人口79.77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1,629人,该市搬迁贫困群众大多处在偏僻的山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百姓;交通不便,水、电、路、网建设投资大、效益低。
鉴于此,湖北省委、省政府要求广水市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并下达搬迁任务,在“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规模为8228人,其中2016年度搬迁计划为1357人,2017年度搬迁计划为3002人,2018年搬迁计划为3869人。本来就分管扶贫工作的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高耀光顺理成章地增加一个易迁办主任职务,负责全市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主动作为科学规划
群策群力攻坚克难
广水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决策部署,自觉将其作为重大的政治工程、民生工程和形象工程来抓。
2015年底,该市接到湖北省关于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任务后,迅速行动,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扶贫办,并明确了工作方案和任务分工,为了便于全市协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决定让高耀光具体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市的协调工作,易迁是国家层面下达的任务,高耀光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在具体工作中他主动作为,早谋划、勤协调、强督办,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进度。
早谋划。搬迁安置点的选址是易地扶贫搬迁的首要环节,地理位置的好坏决定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成败。高耀光组织各安置点镇办,严格按照靠近中心村、集镇、旅游区、产业区、城区“五靠近”和禁止占用基本农田、生态公益林、项目建设区“三禁止”原则,提前做好选址工作,为后续工作铺平了道路。同时,按照湖北省、随州市下达的任务及“四位一体”规划要求,科学优化实施方案,统筹各安置点住房建设、提前布局脱贫产业发展、档案资料建立和安置点标准化管理等工作,科学制订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内容、标准时限、实施步骤和责任分工、协作要求。组织各镇办针对各自辖区实际和安置点特点,制订完善各安置点“一户一策”产业脱贫规划,指导工作落实。
同时,根据中央政策和省、市要求,结合各部门业务法规和规范要求,组织制订了广水市《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使用办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用地实施意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竣工验收备案工作方案》等10余种办法和方案,做到分工明确、权责分明,较好地指导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勤协调。易地扶贫搬迁牵涉广水市17个镇办(工业园区)、市直近20个部门,协调单位多、业务面宽、事务杂,而且这项工作是创新性的,没有先例可以借鉴,工作的难度相当大,协调起来困难多。高耀光采取打电话、建微信群、QQ群和当面谈等多种办法进行沟通、协调,不厌其烦地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对于不理解或不配合的部门,找上门去协调,做到不成功不罢手。通过多方协调,逐步理顺了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保证了易迁工作的高效运转。
高耀光除了做好协调督办工作,还积极为安置区的配套建设献计献策,积极建言整合交通部门的通村公路、住建部门的危房改造、林业部门的绿满荆楚、水产部门的渔民上岸、文体部门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实施集中安置区的道路、绿化、公共文化设施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安置区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积极协调加强安置区产业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近9000万元发展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产业,坚持光伏、种养殖、务工和入股分红等多产业综合推进,除五保户政策兜底外,每个搬迁户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口帮扶脱贫产业,保证多渠道增收;入股70余家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养殖小龙虾、甲鱼、王鸽、泥鳅、青蛙、野鸡、孔雀、猪、鸭,种植火龙果、药菊、艾叶、油橄榄、油茶、猕猴桃、甘薯,以及稻虾连作等,为搬迁贫困户提供555个公益性岗位,年人均收入在1万元以上,确保贫困户脱贫有保障。
强督办。为了保证易迁工作的有效实施,高耀光组织督导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实施目标倒逼、每日掌握建设进度、每周督查通报、每半月综合排名、每月汇总情况上报,每季度开展4个~6个单位拉练,并建议从市纪委、大督办、易迁办和电视台抽调人员组成督办检查专班,适时督办检查,下发情况通报,并在广水市电视台播报;市纪委对连续两次督查为“落后”的镇办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问责,强力推进搬迁进度;签订承诺书,要求所有中标的建设施工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设任务,对没有按期完成任务的,纳入施工企业不诚信记录,进入黑名单的企业不得参与市内任何工程招投标,以此保证快速高质量施工,如期完成住房工程和附属工程建设,保证建档易地扶贫搬迁户按时搬迁入住。
高耀光始终保持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强力督导,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落细。为了加快搬迁户不动产证的办理,易迁领导小组采取一天一督办的办法,每天通报进展,及时沟通解决问题,开辟绿色通道,使该市易迁安置户不动产证的办理走在了全省甚至是全国的前列。
精心谋划增质提效
助推易迁行稳致远
广水市严守政策红线,聚焦中心、群策群力、克难攻坚、注重质效,全市共投入项目资金4.6亿余元,政府再配套3600余万元,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的搬迁任务。“十三五”期间,该市组织全市17个镇办(工业园区)规划搬迁4212户8228人,建成安置房4212套,可安置8228人(共建设集中安置区237个,安置3883户7399人;分散安置区104个,安置329户829人,其中建房297户708人,购房38户121人),由于少数搬迁户的退出(6户14人退出未找到替换户),实际搬迁4206户8214人。
截至目前,全市实现住房工程“交钥匙”,做到应搬尽搬、应拆尽拆、应垦尽垦,搬迁入住率、拆旧率和复垦率均达100%。同时,该市坚持因地制宜,健全利益链接机制,大力发展脱贫产业,实现了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生活好”。
据高耀光介绍,广水市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和2018年被评为湖北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先进集体,脱贫产业建设工作在2019年6月份湖北全省“利川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并被湖北省扶贫办作为典型案例上报国家扶贫办,多次在迎接国家检查、湖北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检查和第三方评估中得到好评,湖北电视台先后两次专题采访报道广水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向全省推广广水经验。
据介绍,广水市易地扶贫搬迁住房不动产证办理工作在全省甚至全国走在前列,被国家有关部委指定为总结材料推广单位,该市易迁安置房办证确权工作经验已上报国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高耀光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指示要求,贯彻湖北省委、省政府和随州市委、市政府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部署,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有特色,特别是易迁后扶贫工作,大力发展脱贫车间、扶贫产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坚决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划上圆满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