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丹旭
前几天,联合国发布了全球粮食危机的警告,全球正面临最近50年来最大的粮食危机。
联合国相关报告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全球将有6.9亿人会面临饥饿,另外还有25个国家将面临严重的饥饿危机。
粮食储备充裕吃饭无忧
看到联合国这个警告之后,很多人可能都担心我国的粮食自给问题,甚至有人担心粮食价格会上涨,从而影响大家的吃饭问题。实际上这种担心是完全没必要的。目前我国的粮食生产或者粮食储备都非常充裕,保证国内14亿人口吃饭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可能有较真的人会换个方式质疑14亿人的吃饭问题——目前我国每天要消耗多少粮食?还有我国粮食库存总量有多少?这样就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换算,得出让自己信服的结论。为了让人们不再质疑这个问题,就以2019年为参考来分析一下具体的数据。
从粮食结构上说,我国粮食结构丰富,有多种多样的粮食品种,比如大米、小麦、玉米、高粱、小米、番薯、马铃薯、大豆等。在众多粮食当中,我国的粮食主要以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为主,下面就针对这4类粮食来分析一下目前我国每天的消耗量以及库存能够维持多长时间。
先看大米消耗量及库存。2019年,我国大米消费量总共是1.94亿吨,平均到每天消耗53万吨;而截至2019年,我国大米库存量总共是1.75亿吨,这意味着大米库存至少能够保证国内330天以上的供应。当然如果只算食用大米的话,2019年我国食用大米消费量总共是1.58亿吨,平均到每天消耗43.3万吨左右,按照目前我国大米库存量来看,至少可以保证国内使用消费400天以上。
再看小麦消耗量及库存。2019年,我国小麦总共消费量是1.1亿吨,平均到每天是30.13万吨,而截至2019年,我国小麦库存量是7000万吨左右,这意味着小麦库存量可以保证国内小麦供应232天以上。具体到食用小麦上,2019年,我国总共消费食用小麦9230万吨,平均到每天是25.28万吨,按照目前小麦库存量来看,至少可以保障小麦食用276天以上。
接着看玉米消耗量及库存。2019年,我国玉米消费量总共是27795万吨,平均到每天消费量是76.1万吨,而目前我国玉米的库存量相对比较少,截至2019年末,我国玉米库存量是1.23亿吨,这意味着当前的玉米库存量只能够保障市场供应161天。不过目前我国玉米的消费量主要是工业用粮,食用玉米是很少的,比如2019年我国食用玉米消费量只有1870万吨,平均到每天的消费量只有5.12万吨,如果从食用的角度去看,当前玉米库存量至少可以保证食用2400天以上。
最后看大豆消耗量及库存。目前,我国的大豆产量相对是比较少的,一年的大豆产量只有2000万吨左右,但我国每年消费的大豆是非常大的,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大豆需要从国外进口,比如2019年,我国进口的大豆超过8800万吨。但是在大豆消费量当中,绝大多数都是用于工业用途,比如压榨油的生产等等,真正食用的数量并不是很多。比如2019年,我国大豆食用以及工业消费总共是1515万吨,平均到每天大概是4.15万吨。而目前我国的大豆库存量大概是800万吨左右,这意味着国内大豆库存量至少保证国内食用需求192天以上。
从上面统计的这些数据来看,除了大豆之外,目前我国在大米、小麦、玉米方面的库存量都是相当高的,而且我国自己生产的这些粮食产量也非常高。目前我国的主要粮食也主要以大米,小麦和玉米为主,所以保障国内粮食的安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吃饭问题仍须高度警惕
据《人民日报》报道,受访专家指出,尽管我国粮食充裕,但是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南方洪灾等因素,让中国的“米袋子”面临严峻考验,粮食安全问题不可盲目乐观。
“舌尖上的浪费”在我国长期存在。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餐饮业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达11.7%。仅餐饮业餐桌上的食物浪费每年就高达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中国原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郭书田表示,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是从消费侧应对中国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粮食安全被视为稳定中国社会经济大局的“压舱石”,高层近期频频聚焦粮食安全问题。
郭书田表示,夏粮增产是事实,但不能因此对粮食安全盲目乐观,因为夏粮(在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并不大,主要靠的还是秋粮。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13,277亿斤,夏粮产量占21%,秋粮产量占75%,早稻占比4%。新冠疫情蔓延,全球粮食形势吃紧,吃饭问题可能会成为全球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