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从“一煤独大”到“八柱擎天” 新兴产业逆势增长

山西持续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现代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现代煤化工产业等新兴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 本报记者 田孔社

一个个重点项目落地开花,一批批新兴产业崛起发力,一座座基础设施惠及民生……7月15日~16日,山西省工信厅组织开展全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创新生态建设现场观摩活动,来自全省11个市及省直有关部门、重点企业的200余名代表走进中国长城智能制造(山西)基地,参观交流互鉴。山西长城“智能云”工厂从开工到建成投产用时不到4个月,成为山西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加速发展的缩影。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山西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逆势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7.4%,煤层气采掘业增长3.4%,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长3.1%,均明显好于全省规上工业。

新兴产业 动能强劲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增长速度快、市场前景广、战略地位突出的特点,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山西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为牵引,聚力打造包括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在内的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以科技创新为统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一期300台碳化硅单晶生长炉已经投产。碳化硅产业园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碳化硅材料供应基地,串联起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上下游十多个产业,带动山西半导体产业集群迅速发展。”位于转型综改示范区的山西烁科晶体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斌说。

近年来,山西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今年4月召开的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全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打造信创、大数据、半导体、光机电等数字产业集群。围绕“网、智、数、器、芯”五大领域,推动中国长城智能制造(山西)基地、百度云计算中心二期、百信信创基地、国科晋云基地、中国电科(山西)电子信息科技创新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探索“区块链+产业”应用示范,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

目前,中国电科(山西)碳化硅材料产业基地顺利投产,山西烁科晶体有限公司4英寸4H-SiC衬底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阳煤集团在井下534米处开通我国首个煤矿井下5G网络,实现井上井下高清音视频通话、数据快速传输及设备远程智能控制等多种应用。省级层面第二期“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重点产业项目落地,三晋大地掀起新一轮抓项目促投资热潮。

抢滩占先 换道领跑

山西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刘晓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新兴产业逆势增长,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保持较快增速,一方面反映出山西省经济延续了“结构反转”的良好态势,转型发展新动能在不断积聚,新兴产业发展“增量”正在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这一“存量”的优化调整;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也较快,表明经济主体信心增强,新经济的可持续性被看好。

“我们一定要紧紧扭住转型这个总纲,紧抓‘六新’发展机遇,在发挥传统产业支撑性作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唯有如此,才能加快摆脱‘两个过多依赖’,实现产业支撑从‘一煤独大’到‘八柱擎天’的转变。”刘晓明说。

眼下,山西全省上下正以抢滩占先、换道领跑的竞争姿态,持续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现代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现代煤化工产业等新兴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山西忻州经济开发区半导体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山西能际智能电源模组生产线项目,实现了全自动智能电源组、柔性智能电源组、新型智能电芯生产线的完善与丰富。山西河曲中能汇通5万吨磷酸铁锂项目,研发高能动力电池新型正极材料,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太阳能风能等发电的储能电池。忻州市忻府宏厚建材年产90万立方米新型高强轻质墙体材料项目,拥有“干法制粉”生产的成套工艺和装备技术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专业生产绿色、环保、新型、高强、轻质发泡陶瓷材料。

山西省发改委主任刘锋表示,山西省委立足发展大局,抢抓新一代科技革命机遇期,准确把握全省转型攻关期,作出打造14个标志性、引领性产业集群的重大战略部署,对山西省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0-08-05 山西持续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现代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现代煤化工产业等新兴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8894.htm 1 从“一煤独大”到“八柱擎天” 新兴产业逆势增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