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五大板块”串联出 基层治理“桐城经验”

安徽桐城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 潘月琴 陈 波

近年来,安徽桐城市以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为主线,聚焦城市治理、服务群众、工作落实中的难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以“五大板块”串联出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桐城经验”。

“大党建”凝聚党建共识。桐城市把“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增强政治功能”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定位和目标,出台“1+3”系统方案,成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大工委”制街道统筹模式,构建多元议事平台,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创新社区统建模式,深化驻区单位进社区、在职党员进社区;号召社区民警、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等方面党员代表积极参与社区党建治理活动,为社区党建发展建言献策。建设“文都E家”桐城市基层党建暨城市社会治理一体化系统,实现“人地事物情和组织”六大要素可视化和动态管理。

“大保障”打破部门壁垒。桐城市深化街道体制改革,推行“大办制”,赋予街道重大决策建议权、规划参与权、派出机构人员年度考核权、人事调整建议权、综合管理权、重大项目建议权等六项权力。将管理力量下沉社区,明确城市执法和公用事业主体单位安排专人到社区报到,参与日常基层治理。社区干部工资报酬、养老医疗保险、基本运转经费、场所建设提升、示范辐射培育等5项经费全部列入市级财政预算,社区干部工资按月打卡发放,确保经费待遇有保障。

“大治理”强抓科技赋能。桐城市推进社区治理一体化,将全市划分为2个街道网格、15个社区网格、74个责任网格,打造“全科网格”,推进“多网合一、人员融合”。选好用好“大综管”,74个责任网格各确定1名网格管理员,负责网格内所有事务。明确9大类、32小类、90项城市管理巡查问题标准,在主次干道、市场、居民小区等位置设置539处巡查点。建立“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进网格化与联动联勤融合,建立线上派单、实时感知、智能考核机制。

“大服务”注重以人为本。桐城市统一外观标识和功能布局,在全市所有社区建立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137项社会事务进驻,为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定期收集民情民需,统筹整合驻区单位、志愿服务团队等资源力量,建立并落实“三个清单”,提供精准式服务。聚焦民生热点,加强社区服务、公益慈善、文体活动、专业调处等社会组织培育和引导,探索公益型和市场化相结合的城市服务新模式。

“大提升”坚持凝心聚力。桐城市积极拓展党建工作视野,探索通过新型社区党建组织形式,完善社区党建模式。通过结对共建、民主协商等多种形式,打造出“六尺巷调解法”“六尺巷德邻社”等一批家喻户晓的社区治理品牌模式。近年来,桐城市各级党组织受中央、安徽省、安庆市表彰200余次,其中街道社区获表彰50余次。党建引领、资源整合让基层组织更有活力,城市治理更加和谐,社会服务更有力量,居民群众更加满意。

2020-07-31 安徽桐城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8787.htm 1 “五大板块”串联出 基层治理“桐城经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