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信之镜

德国版“瑞幸”踩空 支付巨头深陷财务危机

□ 孟佳惠

地球上又一个互联网公司的造富神话破灭了,这次发生德国。

日前,被中国社交媒体称为“欧洲支付宝”的德国Wirecard公司申请破产,而申请破产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造假。这不啻为德国股市近30年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也被中国网友称为德国版的“瑞幸咖啡”。

据外媒报道,德国支付巨头Wirecard于6月18日发布声明称,外部审计机构安永无法在某些信托账户中找到Wirecard资产负债表中的19亿欧元。由于“消失的”19亿欧元相当于Wirecard资产负债表的1/4,安永拒绝在该公司2019年财务报表上签字盖章,继而导致这宗财务造假丑闻被曝光。

从“德国之光”到“德国之耻”

Wirecard 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曾被认为是欧洲最有前途的科技公司之一,为消费者和企业处理支付,并提供数据分析服务。其最初以线上赌场和色情网站支付业务起家,2006年,在收购一家银行后,Wirecard成为一家提供全方位支付业务的公司。

据悉,该公司在全球26个国家拥有近6000名员工,主要客户包括FedEX、Fitbit和法荷航集团等。2018年全年营收超过20亿欧元,2018年9月,Wirecard的市场估值更是一度达到246亿欧元,超过德意志银行,并取代德国商业银行成为达克斯指标(DAX指数)股30强之一,权重仅次于大众、西门子、德银。除了线上支付,Wirecard业务也延展到了加密货币领域。

不过,从2015年来,Wirecard的商业操作就受到了颇多质疑。早在2019年1月,英国《金融时报》就质疑了Wirecard的财务数据,其曾披露,Wirecard涉嫌在新加坡办公室利用伪造和修改过日期的合约来“虚增”收入。2019年10月,《金融时报》再次发布报道质疑Wirecard公司的会计操作,报道指出位于阿联酋迪拜和爱尔兰都柏林分支的职员可能合谋虚增了销售额和利润,误导外部审计机构安永。

面对上述质疑,Wirecard的相关负责人曾多次出面予以否认,对外宣称这些质疑是媒体和沽空者相互勾结的结果。否认之余,Wirecard还得到了德国官方的背书。今年2月,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在官网表示,在4月18日前,禁止全球投资者对Wirecard建立新的空头头寸或增加现有空头头寸,这也是德国首次禁止卖空单一股票。

不过,6月18日,Wirecard自曝信托账户中有19亿欧元现金“不翼而飞”,无法向其审计机构安永提供这笔现金存在的证据。“这家一度被视为德国金融业未来的企业已成为国家尴尬的象征。”彭博社如此形容Wirecard眼下的处境,以及它与德国政府的密切关系。

财务造假导致信用评级成“垃圾”

对于这“不翼而飞”的19亿欧元,Wirecard表示,有迹象表明受托人一方向审计师提供了虚假的余额确认单,以欺骗审计师并创造了对此类现金余额的错误认知。目前公司管理层正在与安永努力澄清这一现状。

近年来,安永定期批准Wirecard的账目,但却拒绝签署其2019年的账目,这证实了毕马威4月份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当时,毕马威对Wirecard利润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对此,Wirecard于6月22日发布声明称,“公司管理委员会正在评估一种可能性,即安永审计师标记的下落不明的19亿欧元现金余额根本不存在。”

同时,Wirecard撤回了今年早些时候公布的2019年和2020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初步业绩。“目前,尚不能排除该财务造假事件对前几个年度财务账目存在的潜在影响。”该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外媒报道,Wirecard方面正在与一个银行财团进行向其提供20亿欧元贷款的“建设性讨论”。同时,该公司表示,正在考虑削减成本、处置业务部门和产品,以及采取重组措施,“以确保业务运营能够继续。”

受该事件影响,已掌舵18年之久的Wirecard 集团CEO 马库斯·布劳恩(Markus Braun)已于6月19日离职,由德国证券交易所前合规官詹姆斯·弗里斯(James Freis)接替其职务。布劳恩在离职时暗示,Wirecard本身可能是欺诈的受害者。他在辞职前发布的视频声明中称,“不能排除Wirecard已成为大规模欺诈案的受害方。”

布劳恩还表示,之所以选择离职,是不想给 Wirecard 带来负担。“对于我管理了18年的公司,资本市场的信心已经严重动摇。在我的决定中,我尊重这样一个事实,即所有商业交易的责任都在CEO身上。”

与此同时,评级机构穆迪还将Wirecard的信用评级大幅下调至“垃圾”级。而对于深陷财务造假丑闻的Wirecard,此举无疑是雪上加霜。穆迪还表示,将来可能进一步下调该公司的信用评级。

德国金融监管为何成“保护伞”

Wirecard财务危机爆发以来,外媒纷纷表示,长期以来,关于Wirecard丑闻的各类报道为何都没能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和关注呢?

对此,德国《经济周刊》的主编认为,正是德国人的“硅谷梦”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Wirecard公司持续多年来的财务造假而不被追查。

什么是德国人的“硅谷梦”呢?要知道,主导当今科技领域的企业绝大部分都是美国企业,比如,苹果、谷歌、亚马逊、脸书等。德国虽然在工业领域傲视全球,在科技领域却没有几家拿得出手的世界级企业。而Wirecard正是作为被几千万德国人视为德国IT领域难得的可以与美国科技巨头相提并论的企业之一。

因此,就算有《金融时报》等权威的财经媒体在2019年年初就报道过Wirecard公司存在重大的财务造假嫌疑,也没有引起德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和相关部门如财政部和经济部的足够重视。

事实上,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找了各种官僚借口来避免对Wirecard展开认真的调查。在丑闻被曝光后,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也因自己曾经的“护短”和“不作为”而面临了巨大压力。

2019年,英国《金融时报》的记者质疑Wirecard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业务存在不实,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不仅未展开调查,反而对这名记者提起了诉讼,并通过卖空禁令来保护Wirecard的股票不被“恶意”抛售。

随后,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专门针对Wirecard公司在2016年~2018年期间的资产负债表做出了独立审计报告,表示因为缺乏客观证据,无法对该公司期间与第三方合作的营收数据做出判断。相关的审计员表示,“这方面的调查存在巨大障碍。”

在毕马威的报告出炉之后,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终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有意将Wirecard公司全部业务纳入监管范围,但为时已晚。

6月23日,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局长菲利克斯·休菲尔德(Felix Hufeld)承认,“对德国来说,Wirecard 丑闻是一场彻底的灾难和耻辱。德国市场应该以质量和可靠性为主导。”据德媒分析,此前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一直将Wirecard归类为技术公司而不是金融控股公司,因此,其监管权限较低。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索英(Christian Sewing)在法兰克福金融峰会上表示,“就德国的整体股票文化和整体公司治理而言,这显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将影响到我们所有人。”

目前,已有不少欧洲议会议员呼吁加强金融监管,并成立专门的调查委员会。比利时布勒哲尔(Bruegel)国际经济研究所主管沃尔夫(Guntram Wolff)表示,有效的金融监管对于欧盟(包括德国)的金融稳定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从长远来看,宽松的监管是不利的。

2020-07-24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8558.htm 1 德国版“瑞幸”踩空 支付巨头深陷财务危机 /enpproperty-->